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第7课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课件+学案+试卷含答案(4份打包)岳麓版选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第7课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课件+学案+试卷含答案(4份打包)岳麓版选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9 16:58:58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
第7课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
中国
远东
海军
华盛顿
美国
太平洋岛屿
门户开放
亚太地区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嗨起
新知导学·思维启动
精准梳理·稳固根基
知识网络木史论要旨
凡尔
解决巴黎和会遗留问题

华盛顿会议
华盛
《四国条约》→调节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顿体
系最
《五国海军条约》→限制列强的海军军备
终建
《九国公约》→调整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史料探究重难突破
研读论证·领悟內涵
深化拓展木能力提升
(共25张PPT)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嗨起






第7课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选择题
1.下图漫画《后至之客》反映了(  )

A.巴黎和会期间欧美列强的斗争
B.列强在远东地区的矛盾与角逐
C.美英矛盾成为远东的主要矛盾
D.美国向远东扩张威胁日本利益
解析:选B。由图中“远东德殖民地”“美”“日本”“英”等信息,可判断B项符合题意。A项与图中“远东”等信息无关,C项与历史事实相悖,D项与图中“那个是我的”等信息不符。
2.巴黎和会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与《四国条约》同意互相尊重各方在太平洋“岛屿领地”上的权利,实际上是(  )
A.尽可能地维护殖民利益
B.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C.最大限度宰割战败国
D.维护和尊重殖民地的主权
解析:选A。分析材料,结合各选项,B、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巴黎和会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与《四国条约》同意互相尊重各方在太平洋“岛屿领地”上的权利,反映了列强尽可能地维护各自既得的殖民利益,故本题选A项。
3.华盛顿会议中《四国条约》代替了“英日同盟”,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法、美、日联合侵略中国
B.美国抑制日本在东亚的侵略扩张
C.英国由扶植日本到抑制日本
D.美、英、法、日在远东的争夺形成了暂时的妥协
解析:选A。《四国条约》是美、英、日、法四国签订的,该条约规定,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应予以终止,因此A项理解不正确。
4.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并通过了《五国海军条约》,五大国态度各不相同。有人总结为四种态度:①欢欣鼓舞
②不太在乎 ③态度勉强 ④郁闷失落。据你分析,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美国 ②英国 ③法国和意大利 ④日本
B.①日本 ②英国 ③美国 ④法国和意大利
C.①英国 ②日本 ③法国和意大利 ④美国
D.①美国 ②法国和意大利 ③日本 ④英国
解析:选D。《五国海军条约》中,美国获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故欢欣鼓舞;法国和意大利基本维持了原先地位,故不太在乎;日本地位提高但进一步扩张受到限制,故态度勉强;英国丧失了制海权,海上霸主地位丧失,故郁闷失落。
5.《五国海军条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美、英海军力量并驾齐驱
B.暴露了美国取代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野心
C.平息了海军军备竞赛
D.使日本受到了一定打击
解析:选C。《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美、英海军主力舰吨位相等,故A、B两项正确,使日本主力舰吨位劣于英、美,则体现了D项。条约的签订只是限制了军备竞赛,而非完全平息,故C项错误。
6.《九国公约》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华盛顿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   )
A.维护中国之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D.施用各种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解析:选D。《九国公约》造成中国重新被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D项体现的“机会均等”“利益均沾”造成了上述局面。A、B、C三项则是表面上对中国主权的照顾,未体现《九国公约》的本质。
7.一战后,在华盛顿会议上,大国为争夺亚太地区霸权展开激烈斗争,斗争的结果是(  )
A.日本的扩张势头受挫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美国取代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
D.英国的殖民势力大增
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B项错误;美国取得了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的地位,C项错误;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势力,D项错误。
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主要是因为该体系(  )
A.出于反共反苏的目的而订立
B.依据各国现有实力而确立
C.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掠夺之上
D.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解析:选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它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
9.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  )
A.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D.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解析:选D。本题的关键信息“争夺”,英、日两国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属于分割殖民地问题上的得益者,两者在这一问题上更多的是合作,它们之间的争夺主要体现在争夺中国上。
10.之所以说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主要是由于(  )
A.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再次分赃
B.是在制裁完战败国后战胜国自己内部协调矛盾的会议
C.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在后
D.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利益冲突
解析:选D。判断两次会议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从其内容上考虑。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利益与矛盾,而对列强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有关利益问题等则没有作出明确的裁决,这就使得列强在战后的矛盾还须协调,从这个角度来说,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中国为什么当即表示同意接受邀请?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与材料二相关的会议是如何调整列强在亚太地区利益的。
解析 (1)主要结合山东问题的由来进行归纳;(2)主要结合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各个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来归纳。
答案 (1)巴黎和会未解决日本侵占山东的问题;一战后美日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存在矛盾,有利于中国解决山东主权问题。
(2)《四国条约》拆散英日同盟;《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获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削弱了日本,加强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实力;《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在美国倡议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了指导东亚行为的新原则,这些新原则包括:第一,以国际合作代替国际竞争;第二,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行政之完整,不再谋求新的在华特权和势力范围,使中国获得发展机会和必要的援助;第三,开放原则的国际化和制度化。上述原则主要体现在《九国公约》中。
材料二 经过两个多月,三十多轮的艰难谈判,中国利用较为有利的国际形势及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中国人民的坚决斗争下,迫使日本在山东问题上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中日双方终于在1922年1月31日达成协议。2月4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至此,华盛顿会议围绕中国主权问题争执的“边缘”谈判宣告结束。
——《世界近现代史资料汇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体系产生了什么新矛盾,后来是如何走向瓦解的。
解析 (1)主要结合材料中的三个原则,并结合《九国公约》的具体内容来归纳;(2)主要结合华盛顿会议上关于中国的争夺遗留下来的相关问题造成的影响来归纳,该体系主要体现了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争夺,瓦解也是缘于美日矛盾的发展。
答案 (1)它确立了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法律原则,为中国在国际上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提供了一个法律依据;推动山东问题的解决。但是同时也使中国回到列强共管的局面。
(2)新矛盾:美国主导东亚,改变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日本扩张受到严格限制(日美矛盾加剧)。
瓦解: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公然挑战华盛顿体系;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华盛顿体系最终彻底瓦解。








PAGE



- 1 -









第7课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了解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理解《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的内容及作用。 了解中国山东问题,认识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一、角逐亚太
亚太角逐格局的变化
(1)由英、法、俄、德、美、日的争夺演变为英、美、日三家争霸。
(2)美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是列强争夺的主要对象。
复杂的矛盾
(1)美日矛盾:日本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势力急剧膨胀,与美国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尖锐对立。
(2)英日矛盾:日本的崛起使英国在远东地区受到排挤。
(3)美英关系:在远东的争夺中,美、英既是对手,又是抵制日本扩张的伙伴。
争夺的升级
(1)海军军备竞赛:列强特别是美、日、英三国都制定发展海军军备的计划。
(2)召开国际会议的呼声
①大国之间为争夺亚太地区而展开的海军军备竞赛使各国的经济难以承受。
②战后人民反战情绪高涨,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以缓和矛盾。
[特别提醒] 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但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因此急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获得利益,日本的崛起是美国在这一地区扩张的最大障碍。因此美日矛盾成为这一地区争夺的最主要矛盾。
二、签约华府
召开:1921年11月12日,与亚太地区有利益关系的九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议程: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及远东问题。
主要条约及产生的影响
(1)《四国条约》
①内容:相互尊重各国在太平洋上的既得利益;协商解决受威胁的权利;英日同盟协定终止。
②影响: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是美国外交的胜利。日本的扩张野心受到限制,但在太平洋上的权益又得到了大国的承认。
(2)《五国海军条约》
①内容: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美、英、日三国在太平洋岛屿和领地要塞维持现状;美、英不得在太平洋地区建立新的要塞。
②影响: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英国丧失了海上优势;日本的海军力量受到一定抑制;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限制了日本,美国是胜利者。
(3)《九国公约》
①内容: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规定了列强在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等原则。
②影响: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美国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其“门户开放”政策得到确认,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特别提醒] 华盛顿会议是美国外交的胜利,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获得巨大利益;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开始动摇;日本海军的扩张能力受到抑制;法国和意大利维持原先地位,它们主要争夺地域在欧洲。
三、暂时稳定的亚太局势
形成
(1)华盛顿会议后,列强建立起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
(2)至此,帝国主义战后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建立。
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使欧洲和亚太地区保持了暂时的稳定,军备得到一定的控制,有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暂时抑制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尤其对中国的侵略。
(2)消极影响
①华盛顿体系具有大国争霸和分赃性质,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和分赃不均,使日本在30年代不断对外侵略。
[特别提醒]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帝国主义各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既争夺又勾结:为了分赃和称霸而相互争夺。如: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和远东进行激烈的争夺。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勾结。例如,通过《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等。


(1)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自己想要取得的东西,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这使得亚太地区列强矛盾更加尖锐,军备竞赛更加激烈。
(2)通过《四国条约》,美国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它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五国条约》不仅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而且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不会带来长久的和平。

 对华盛顿体系的认识
史料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日本政府对美国的邀请迟疑不决,日本《读卖新闻》评论说,如出席会议日本将为被告到会受审;不出席则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在外交上陷于孤立。日本政府经过再三考虑,到7月27日才作出回答,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



(1)史料中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提示 华盛顿会议。背景:美、英、日三国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2)综合以上史料,指出这次会议的实质。
提示 实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对亚太地区利益格局进行的重新划分。

对华盛顿体系的认识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受到遏制;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拉开了英国从远东撤退的序幕,主要体现为海上优势的丧失和对美、日的妥协。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对象。
(1)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英日矛盾不断激化。
(2)日本的扩张野心遭到美英的遏制和中国人民的坚决抵制,但其独霸东亚的既定国策不会改变,在以后的年代中,它不断寻找机会准备最终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3)美国作为该体系的主要规划者和潜在的保证者,力求保持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新均势,因此,美日矛盾终归不可调和。
(4)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形成,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 
 对《九国公约》的认识
史料 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本国人民谋取: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四)①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②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九国公约》

①指日本趁一战之机迅速攫取在华的各种权利。
②“友邦人民”指美国。

(1)据史料,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规定?
提示 日本通过巴黎和会,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巩固,威胁到美国利益。
(2)史料中“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反对一国独霸,维护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九国公约》的实质
(1)条约规定“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 
等”“中国之门户开放”的“原则”。
(2)此条约扼制了日本在大战时对中国的垄断权,而代之以美国为首和英、日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侵略局势,此条约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3)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中国已经形成独占地位,才放弃“门户开放”政策。
(4)《九国公约》实质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一战前后日美关系的变化及其结果
一战前期,日美利用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大战之机,极力扩展经济势力,展开争夺,在中国突出表现为黎元洪与段祺瑞之争。一战后期,美国对德宣战,力量受到牵制,向日本妥协。美国承认日本在华“特殊利益”,日本支持美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日本乘机加紧对中国及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取得独霸中国的地位。
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日本争得了在中国的很多利益,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重要岛屿的委任统治权。日本的扩张引起美国的不满。尤其是1920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缩短了美国同中国之间的航程,争夺中国和远东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于是,美、日、英为争夺霸权,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美国凭借强大国力,倡议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埋葬了英日同盟,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日本被迫与中国签订协定,交还胶州湾,由中国赎回胶济铁路,其结果是日美矛盾日益激化。
二、山东问题的由来和解决
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清政府被迫同意将胶州湾租给德国,并允许德国在山东享有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由于袁世凯几乎全部承认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使得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合法化。
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交给日本,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引发了“五四运动”。在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和英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而施加的压力,日本被迫接受《九国公约》,使列强在中国取得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等原则,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课中思考题(教材P31)
日本东方会议的决定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首先,说明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和潜在的危机。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地、表面地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日本没有放弃侵占和独霸中国的野心。其次,说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蓄谋已久、别有用心的。日本图谋首先占领中国的东北三省,使之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再进一步独霸整个中国,最终称霸东亚甚至整个亚洲。东方会议期间,田中义一上呈了一份秘密奏折即“田中奏折”给天皇,内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与日本帝国主义此后的侵略行径是一致的。
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31-P32)
1.分析材料提供的《九国公约》规定的实际含义。
提示 (1)“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以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是冠冕堂皇的空话,是迫于舆论和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而做出的虚伪的表示。(2)“给予中国完全发展的,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个有力的政府”揭示列强希望在中国培植一个强有力的代理人,以维护列强的在华利益。(3)“各国在中国的商务机会均等,不能因为中国的现实状况,谋求特别权利”“为适用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等表明,美国凭借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在华盛顿会议上确定了对华“门户开放”的原则,在华攫取最大利益。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九国公约》的影响和作用。
提示 材料二中,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即《九国公约》打击了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独霸中国的野心,遏制了日本侵华的势头,但在美国“门户开放”的原则下,列强重新染指中国,使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三中,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法西斯战犯的判决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日本曾经接受《九国公约》故应该承担促进和平、反对战争的国际义务,但日本帝国主义却违背这个公约所倡导的精神,突破对它的束缚,悍然发动对亚洲各国的侵略战争,为此日本应当承担战争责任和接受制裁。对于《九国公约》的影响和作用要辩证地分析、看待。它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讲是一个侵略性的条约;对参与签约的日本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来讲,它约束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打击了日本的野心;在日本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和二战结束之后,它又成为制裁日本法西斯的有力武器和证据之一。,三、自我测评(教材P32),\x(1.)简述华盛顿会议的基本内容。,提示 华盛顿会议围绕一战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和争夺而展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有两项,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和远东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最,终在会上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三个条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遏制日本侵略野心、限制列强海军军备竞赛的效果,但是使中国在“门户开放”原则下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2.华盛顿和平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1)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维护战胜国列强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并使它们在亚太地区获取最大的利益。(2)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战胜国之间存在矛盾,日本不满自己在中国特殊权益的丧失,它要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扩大侵略,战争终将会爆发;其次,列强与被侵略的中国和中国人民之间存在矛盾,中国人民不断掀起反帝斗争的浪潮,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