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3课件 4.3碳-14测定技术与衰变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3课件 4.3碳-14测定技术与衰变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3-19 14: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碳-14测定技术与衰变教学目标1.学习三种射线
2.学习原子核的衰变教学重难点1.掌握三种射线
2.掌握原子核的衰变 物质发出射线的性质叫做放射(radioactivity)。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后来查明,原子序数大于82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这种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科学家在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有三种,它们有着不同的特性。 射线由带正电的氦原子核 组成,其速度可达光速的1/10。它的电离作用很强,但贯穿物质的本领很小。 射线从放射性物质中射出时的速度可达光速的99%。它的电离作用较弱,但贯穿本领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甚至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铅板。 还有一种就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叫做 射线。 射线从放射性物质中射出时的速度等于光速。它的电离作用极弱,但它的贯穿本领很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原子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decay)。 碳-14测定技术与衰变 不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快慢一般都不相同。一定质量的放射性物质,在一定的时间内总会有一定比例的原子核发生衰变。物理学上把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halfife?period)。 碳-14测定技术与衰变 研究表明,在高空大气层中的中子和大气中的氮4N原子核作用,生成碳一14,这个过程的核反应方程是:
这种形成于高空大气的碳-14,是自然界碳-14的唯一来源。 碳-14测定技术与衰变碳-14测定技术与衰变 碳-14?测年法测定年代的范围约在100年到30000年之间才比较准确。因此,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史前考古学和第四纪晚期地质学。 课堂练习1.分析三种射线在同一匀强电场中的偏转情况。
2.已知碳-14?的半衰期是5730年,现有一份古生物的样品,其中碳-14?只相当于现代样品中的四分之一,估算这份样品的年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