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反思(2课时,共5页)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为人民服务 教案+反思(2课时,共5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9 13:2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把“为人民服务”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
4.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画出关联词,逐句分析,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张思德及八路军、新四军的资料,《为人民服务》发表的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在每座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里都镶着五个字,在每个公安部门的办公大厅里也镶着同样的五个字——大家知道是哪五个字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为人民服务。
2.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各解放区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这对支援战争、减轻群众负担、巩固和扩大解放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就让我们带着对张思德同志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走进课文,用心地去聆听、感悟毛泽东同志这慷慨激昂的演讲。
4.(课件出示毛泽东头像)教师介绍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诗人,书法家。
二、整体感知,提纲挈领
1.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在第1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个观点,你能找出来吗?
(1)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2)对比一下,下面哪一句说得更严密?
A.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B.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①全班交流,教师给予指导。
②教师小结:加上“完全”“彻底”这两个表示事物达到极致的词,再次强调我们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2.既然提出了观点,毛泽东就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请大家快速浏览第2~5自然段,说
一说毛泽东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1)提示:学好议论文有一个规律:议论文的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大多出现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
(2)教师引导总结出: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3)教师小结:对于毛泽东来说,他今天要讲“为人民服务”,他的心里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他要先讲——(死的意义);再讲——(不怕批评);最后讲——(团结互助)。同学们,这样认真思考,抓关键、抓重点的学习方法很重要。
三、研读课文,体会内涵
质疑一:一个字“死”
1.提问:全文大部分内容是围绕一个字来写的,你觉得是哪个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课文,想一想。
2.老师范读课文。
3.学生思考并回答。(“死”)
4.提问:为什么用这个字来概括呢?从哪些方面考虑的呢?
(1)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2)教师小结:①文章是为了追悼张思德同志写的,本文是因“死”而来的;②文中重点讲了“死”的意义;③文中谈到了“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要“死得其所”,还要“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④文章最后还谈到了以后我们“死了人”怎么做的问题。
5.教师小结:文章是在追悼会上的演讲,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死的问题,并从这个问题深化到为人民服务以及全党全军以后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上来。
四、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一)质疑二:两个方面
1.提问:文章写到了死的意义的两个方面,是指的哪两个方面?
(1)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2)教师小结:死的意义的两个方面:①有价值的死; ②无价值的死。
2.小组交流思考:关于死的这两个方面的意义,毛泽东是怎么说的?在书上画出来,并作批注。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死的意义的两个方面:①有价值的死——重于泰山; ②无价值的死——轻于鸿毛。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5.教师小结:只要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牺牲,因为为了人民利益而死是光荣的。
6.齐读第2自然段。
(二)质疑三:三个人物
1.同桌交流:在毛泽东的演讲中一共提到了三个人物,是哪三个人呢?这三个人物分别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呢?请你画出他们所在的句子并作批注。(张思德、司马迁、李鼎铭)
(1)指名答,师生评议:毛泽东提他们的目的何在?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交流。
(3)归纳、小结:
张思德:指出他的死是光荣的,追悼他;同时也给全军树立了榜样,号召全党全军向他学习为人民服务的品质。读两句提到张思德的话,体会毛泽东的赞扬和号召;
司马迁:引用他的话来说明人死的意义(讲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指导读这一句;
李鼎铭:是用他提出来的“精兵简政”的意见,来证明我们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
2.围绕“李鼎铭”的“精兵简政”的意见,重点讲解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①先找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在书上画上着重号。
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
②每句说的是什么?(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缺点都行。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会改正,都会照办。)
(2)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①指导分析本段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用逻辑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和通过举例论述。)
②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③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且会改正。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3)教师小结:毛泽东提到“李鼎铭先生”就是为了说明“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这个观点。
五、布置作业
1.描红、临写生字。
2.抄写词语。
3.熟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的这个演讲是围绕哪个中心来讲的?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毛泽东围绕“为人民服务”谈的一系列问题。
二、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质疑四:四个层次
1.这篇课文共5个自然段,请你用5个词语或者5句话来概括每段的内容。
(1)学生小声读全文,思考、讨论。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指导:
①为人民服务——宗旨
②为人民服务就不怕牺牲
③为人民服务就不怕批评
④为人民服务就不怕困难(团结起来、看到成绩、互相帮助)
⑤开追悼会(团结人民)
2.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并分别把这三部分内容读出来。)
(3)默读这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全班交流,学生汇报。
②教师小结:
第一,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
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3.学习第5自然段。默读。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追悼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人。)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小结:所以,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表达同一层意思:为了人民利益要搞好团结,提
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4.思考:我们来看看这5个自然段的内容,其中有一个自然段与其他自然段不同,想一想是哪一个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第1自然段是总写,后面的段落是分述。)
(1) 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①深入领会“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②指名读,去掉“完全”“彻底”再读,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2)教师小结:“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着解放人民而努力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的利益。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5.文章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一层一层叙述的呢?
教师小结:(第1自然段)阐明宗旨“为人民服务”,(第2自然段)死的意义,(第3自然段)不怕批评,(第4~5自然段)团结互助。
(二)质疑五:五个字
1.教师提问: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五个字,大家猜是哪五个字呢?
2.学生回答:(为人民服务。)
3.提问:再来想想,我会和大家围绕这五个字探讨些什么呢?
4.学生答,教师引导。预设:
(1)这是文章的中心。
(2)按照毛泽东所说的,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
(3)政府部门为什么要在办公楼里镶上这五个大字?
(4)作为一个小学生,怎样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5.教师总结: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五方面的问题,思路十分清楚。这五个问题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不同侧面说明了怎样做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三、体会表达方法,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从表达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可以结合以下具体语句来谈。
(1)“我们这个队伍……工作的。”通过“完全”“彻底”这两个词,体会这个队伍“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及语言的简练、准确。
(2)引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明人的死要有意义。“精兵简政”一例,说明要正确对待批评和建议。
(3)注意课文第3自然段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如果……就……”等,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逻辑性,写作时可以借鉴。
(4)第4自然段中用了一个“但是”,告诉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又用“不过”
这个词,说明要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就要互相关心、帮助。引导学生在讲述几方面意思的时候要连接、过渡自然。
2.总结:本课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四、拓展延伸,畅写感言
张思德离去了,但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位年轻的好战士,可亲可爱的好战士!我们更记住了他身上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正是靠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了风风雨雨,不断取得胜利。
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成千上万的人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染,写下了自己的感言。同学们,如果你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你想在纪念馆的留言簿写下什么呢?动笔写写自己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12为人民服务




成功之处:注意引导学生分层理解,逐步学习,抓重点词句,领悟道理。由理及情,由情导行,使比较难理解而又比较枯燥的议论文变得易学、有趣。
不足之处:由于议论文理解起来有难度,学生针对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分辨不清,在批注、交流过程中,把握得不是很好。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在清楚了解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之后,应边讲解边把这些概念渗入教学中,这对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