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段及科目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授课教师
时间
课题及课时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
教材版本
部编人教版
学校名称
授课地点
学情
分析
课标
要求
本文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从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活动、植物及矿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时,我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学情
现状
本单元学习了《我们奇妙的世界》、《火烧云》,以及本课《海底世界》,可以说是从三维立体方位给同学们介绍了海陆空不同的景物,本单元旨在让同学们对美丽的世界景物有基础认知。因此,对学生全面阐述海底世界及其生活的生物,植物,矿产都需要足够的介绍,增长孩子科普知识的同时,也从文学艺术的方式介绍海底世界。
学习
目标
知识
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感受“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过程方法
熟练掌握本课生字。明确“波涛澎湃”的读音,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情感
态度
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教学
策略
重点
难点
认识重点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方式方法
教学方式:提出问题,组织预测,合作实验,巩固拓展。
学习方式: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结果反馈。
媒体
技术
利用PPT呈现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化单一表征为多元表征。
教学
流程
结构
【测评内容】
1.齐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回忆:课文那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齐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思考:那几个段落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哪里又写了物产丰富?
【评价方式】
1.通过课前对上一课时知识回忆,检验学生对课文的基本了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课前提问,检测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的能力,检测学生课文结构性的了解情况。
【练习内容】
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
比较句子:1.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嗡嗡声,有啾啾声,有汪汪声,有的好像打呼噜的声音。
2.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自由读4~6自然段,说一说:课文主要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海底动物都各自有哪些活动方法?
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底植物的差异?
感受句子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评价方式】
1.自主感受课文主要内容,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搜集信息和整理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课文内容,检索课文关键词句能力等。
【测评内容】
归纳课文层次、结构,做出基础思维导图。
推荐阅读《海底两万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
思考:海底生物能在如此恶劣多变的环境下生存下来,那么在火星上,甚至其他星球上是不是也可能有生物?如果能深入研究这些生物,人类是否有可能在别的星球上生存?
【评价方式】
从课本延伸立体升华,从多方面对海洋有更深的了解,思考感兴趣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1.齐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回忆:课文那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齐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思考:那几个段落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哪里又写了物产丰富?
5.导入:这节课,我们就去海底参观一番。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四年级的学生对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回忆课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海底景色奇异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你觉得海底景色奇异在哪里?。
2.感受反差,初识海底的宁静、黑暗。
(1)出示海面波涛澎湃和海底宁静的图片,(波涛汹涌和宁静对比)
(2)教师提示: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又是怎样的呢?
(3)引导学生抓住“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来了解海底的特点。
(4)黑暗中有光点:“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生动。(把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比喻成闪烁的星星。)
3.提问: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4.比较句子
(1)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嗡嗡声,有啾啾声,有汪汪声,有的好像打呼噜的声音。
(2)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是排比句,说明海底有各种有趣的声音。运用比喻,使海底各种声音更形象生动。
5.小结:海底景色的奇异:宁静中有声音,黑暗中有光点。
三、物产丰富
1.自由读4~6自然段,说一说:课文主要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2.找到第四段中心句: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请学生读:
(1)“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2)“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3)“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4)“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3.找到第五段中心句: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4.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底植物的差异?(色彩、大小)请学生读出句子。
5.快速读第六段说说海底有什么矿产资源。
四、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1.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2.“窃窃私语”、“长途旅行”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又让文章富有趣味。
【设计意图】
1.认识海底世界是生命的摇篮,蕴藏丰富的资源。
2. 感受文章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3.三年级学生流畅阅读没有难度,但是提炼关键信息能力还在提高,因此提问不能多,但是要关键,促进学生挂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五、推荐阅读
1.《海底两万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
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从太平洋出发,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奇异景象,又经历了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的故事。
六、延伸思考
1.海底生物能在如此恶劣多变的环境下生存下来,那么在火星上,甚至其他星球上是不是也可能有生物?
2.如果能深入研究这些生物,人类是否有可能在别的星球上生存?
【设计意图】
从课本延伸,升华,从多方面对海洋有更深的了解,思考感兴趣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1.认识海底世界是生命的摇篮,蕴藏丰富的资源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说)
3.三年级学生流畅阅读没有难度,但是提炼关键信息能力还在提高,因此提问不能多,但是要关键,促进学生挂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优点与特色】
赖老师的教学设计,层次比较清楚,针对课文讲解非常清晰。充分考虑到知识内容的联系,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学生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和整理文本知识,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比较适切,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设计完整,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重视对学生的提问和查找信息,灵活利用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利用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
【问题与建议】
本课时的内容量不大,知识点较少, 从教学实施的情况来看,40分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时间显得比较宽松,部分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只需点提即可,知识拓展方面也不够到位,建议备课时加强预设,必要时要进行课前借班试讲,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优点与特色】
本节课媒体技术与课文本文有效融合,新课伊始,回忆复习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问题紧凑,各环节连贯性强,学生交流频率高。通过不断巩固练习,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思路明确,小组合作有效开展,先学后教很好地贯彻,学生课堂表现突出,每位小组成员都有任务。
【问题与建议】
本节课在40分钟内完成,时间稍微宽松,导致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教学内容不多,另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在交流回答问题时,提问难度较低,学生能力足够时,核心问题要更多关注。
【优点与特色】
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表达,学生思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中的各项目标都能够完成,并且兼顾班级学情,难度适中,目标达成顺利。(评课者 赖家英)
【问题与建议】
对于学生提问,应适当设置难度,适当拔高学生思考能力,更好引导和学生更深度去探讨课文和写作手法。同时,在提问的方式上,应更细致,引导学生注意力进入到课堂之中。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海底世界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同时,在引导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注重语言训练。在学习海底的各种声音时,引导学生说一说还会有哪些声音。孩子们兴趣浓厚,纷纷参与到语言训练中,既加强了学生对海底动物的声音的了解,又进行了语言训练。效果较好。
2.引导学生体会写法。这篇课文之所以能让人读后留下形象鲜明的印象,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巧妙地采用多种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写法的作用,并努力使学生掌握,灵活运用,使自己所写的文章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件25张PPT。23 海底世界海底真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宁静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黑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许多光点比喻把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比喻成闪烁的星星。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是排比句,说明海底有各种有趣的声音。运用比喻,使海底各种声音更形象生动。海底景色的奇异之处宁静中黑暗中有声音有光点 自由快速读4~6自然段,说一说:课文主要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小组学习4、5自然段,要求:
(1)、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说说这段话是怎样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找一找第4自然段,找到中心句。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各有各的活动方法章 鱼乌 贼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贝 类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自由读第5自然段,找到中心句。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差异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底植物的差异?
色彩 大小思考: 它们的色彩( ),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色彩多种多样多种多样大小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海底有什么矿产资源?
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稀有金属。快速读第6自然段,说一说: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窃窃私语”、“长途旅行”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又让文章富有趣味。 《海底两万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
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从太平洋出发,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奇异景象,又经历了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的故事。推荐阅读延伸思考对科学对未来的大胆设想海底生物能在如此恶劣多变的环境下生存下来,那么在火星上,甚至其他星球上是不是也可能有生物?
如果能深入研究这些生物,人类是否有可能在别的星球上生存?学段及科目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授课教师
时间
课题及课时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
教材版本
部编人教版
学校名称
授课地点
一、课前检测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回忆:课文那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齐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思考:那几个段落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哪里又写了物产丰富?
二、课堂练测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
2.比较句子:
(1).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嗡嗡声,有啾啾声,有汪汪声,有的好像打呼噜的声音。
(2).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3.自由读4~6自然段,说一说:课文主要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海底动物都各自有哪些活动方法?
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底植物的差异?
4.感受句子:
(1).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2).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课后评测
归纳课文层次、结构,做出基础思维导图。
思考:海底生物能在如此恶劣多变的环境下生存下来,那么在火星上,甚至其他星球上是不是也可能有生物?如果能深入研究这些生物,人类是否有可能在别的星球上生存?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