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两则《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共34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1《庄子》两则《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共34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9 15:08:24

内容文字预览

(共34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
21 《庄子》二则
第二课时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新知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对庄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文章里,他与惠子两个人又怎么了?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课文,在朗朗读书声中,找出答案。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技巧,培养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思想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在道学和文史上对后世颇有影响。唐玄宗追号“南华真人”,宋徽宗封他“微妙元通真君”。
作品简介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含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其高洁的生活情趣,使他很难找到知己。惠子就是庄子的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情。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通常情况下,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论辩,便是他们散步时引发的。
写作背景
预习检查
濠梁 鲦鱼 循其本
háo
tiáo
xún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整体感知
2、范读,播放音频,注意停顿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3、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记叙了庄子和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一场辩论。

整体感知
请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翻译。
课文释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一种白色小鱼。
悠闲自得。
疑问代词,怎么。
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固然。
本来。
完全,完备。
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其,话题。本:最初。
疑问代词,哪里。
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出下文。
已经。
课文释义
译文: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子非我
安知鱼之乐
子固非鱼也
古义:对男子的尊称。 今义:儿子。
古义:怎么。 今义:安定,安全。
古义:本来。 今义:结实,牢固。
(一)古今异义
文言积累
循其本
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到)
(介词,在)


是鱼之乐也
我知之濠上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文言积累
(二)一词多义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省略句:我知之濠上也。
判断句:是鱼之乐也。
“知之”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也”表判断。
文言积累
(三)文言句式
文言积累
(四)成语积累
濠梁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合作探究
1、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
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论据二: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是快乐的,还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合作探究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合作探究
4、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合作探究
5、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做分析。
明确: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惠子的思考像作数学证明题一样,层层推理,讲究逻辑。惠子通过逻辑推理,从科学角度认识了世界。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他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

6、在庄子和惠子的这场辩论中,谁是胜者?
①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文章中,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而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②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利者;
③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于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合作探究
7、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
明确:“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
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
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
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8、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辩论,宣扬了一种什么观点?
明确:宣扬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9、本文是一篇寓言,你觉得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
①追求快乐自由。
②诗意地生活。
……

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真态度。
(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拓展延伸
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写作特色
文章主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通过记叙庄子与惠子围绕着 “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观点。
北师大教授于丹老师曾经在《庄子心得》一书中这样说道: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更通透。
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现在我们肯定了庄子的情怀,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的界限,超越了鱼和人的界限,庄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在我们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我们视线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课堂小结
1.重点实词。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 。
(2)请循其本 循: 。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 。
固然
追溯
代词,鱼的快乐
课堂检测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D
课堂检测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惠子
庄子


求真
拘泥
艺术家的快乐自由
力辩
巧辩
尚美
超然
逻辑家的知识判断

我对于本篇课文的教学既能立足于文本又不局限于文本。把庄子的写作背景与文章有机连接起来,让学生对庄子思想有了直接感受和理解,并且用新时代的眼光解读了庄子,探寻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指导价值,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学生既落实了重点文言知识,又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应该保证更多一些课堂交流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对于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寻,努力实践,避免再出现以上问题。

教学反思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技巧,培养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教学重点】
1.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技巧,体会庄子语言的感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对庄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文章里,他与惠子两个人又怎么了?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课文,在朗朗读书声中,找出答案。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思想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在道学和文史上对后世颇有影响。唐玄宗追号“南华真人”,宋徽宗封他“微妙元通真君”。
2.作品简介。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含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3.写作背景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其高洁的生活情趣,使他很难找到知己。惠子就是庄子的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情。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通常情况下,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论辩,便是他们散步时引发的。
4.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濠梁(háo)    鯈鱼(tiáo) 循(xún)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范读,播放音频,注意停顿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3、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记叙了庄子和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一场辩论。
四、课文释义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翻译。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 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安徽凤阳。
2. 鯈[tiao]鱼:古同“鲦”。白鲦鱼。
3. 从容:悠闲自得。
4. 是:这。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2)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5. 固不知子矣:固,固然。
6. 子固非鱼也:固,本来。
7. 全:完全,确定是。
安.怎么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3)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9.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犹寻。其,话题。本:最初。
10.云者:如此如此。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11.既:既然 已:已经
12.安:哪里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五、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循其本 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子非我 古义:对男子的尊称。 今义:儿子。
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 今义:安定,安全。
子固非鱼也 古义:本来。 今义:结实,牢固。
(二)一词多义

(三)文言句式
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省略句:我知之濠上也。
“知之”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判断句: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
六、合作探究
1、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明确: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
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论据二: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是快乐的,还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明确: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明确: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4、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明确: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5、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做分析。
明确: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惠子的思考像作数学证明题一样,层层推理,讲究逻辑。惠子通过逻辑推理,从科学角度认识了世界。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他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
6、在庄子和惠子的这场辩论中,谁是胜者?
明确:①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文章中,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而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②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利者;
③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于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7、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
明确:“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
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
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
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8、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辩论,宣扬了一种什么观点?
明确:宣扬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9、本文是一篇寓言,你觉得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①追求快乐自由。
②诗意地生活。
……
七、拓展延伸
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真态度。
(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八、写作特色
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九、文章主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通过记叙庄子与惠子围绕着 “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观点。
十、课堂小结
北师大教授于丹老师曾经在《庄子心得》一书中这样说道: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更通透。
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现在我们肯定了庄子的情怀,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的界限,超越了鱼和人的界限,庄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在我们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我们视线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十一、课堂检测
1.重点实词。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 。
(2)请循其本 循: 。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 。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十二、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