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复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复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9 20:1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好好学习 助力抗疫
空中课堂


2020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习支持资源
济南市教育局
2020年3月
济南市2020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网络学习资源


高二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监制

考情分析
【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和作为施政纲领的《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考情分析
全国卷涉及的内容 试题角度 备考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从考查内容看,对本讲内容考查的较少,近五年的两次考查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制建设和改革开放后的基层民主建设即村民自治等方面。
2.从考查形式看,涉及选择和非选择题,前者以创设新材料新情境为主,后者结合了当今社会治理这一热点问题。
3.从命题方向看,应关注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和新时期两岸关系新发展,理解二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2018·全国Ⅲ卷,30:从刘少奇在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
“文化大革命” 2014·全国Ⅱ卷,41:从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考查“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文化教育和史学研究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的
民主与法制建设 2018·全国Ⅰ卷,41(3):从村民自治考查新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

时空坐标
主干知识提炼

建国初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构建


1
文革时期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破坏


2
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


3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与实践


4
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诞生了。
4.意义:
(1)政治: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 的基本胜利;
中国进入了人民 的新时代。
(2)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考点一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构建 
主干知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条件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认同建设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开始筹建新中国。
2.筹备: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共同纲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当家作主
为什么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考点一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构建 
主干知识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创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 __》,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则:宪法体现了____________原则和 原则。
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意义:作为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材料一????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考点一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构建 
材料二 十一届人大会议代表的组成:中共代表占65%以上,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共有411名,占代表总数的13.76%;归国华侨代表35名;妇女代表637名,占代表总数21.33%来自一线的工人和农民代表人数高于上一届,其中有3名农民工代表。
据以上材料分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①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权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
②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③充分体现了人民主权,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
④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








考点一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构建 
主干知识
(三)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根据上表概括中央人民政府的构成特点,并指出新中国政权的实质。
特点:以共产党领导为核心;多党合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实质:人民民主专政








考点一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构建 
主干知识
(三)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形成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 和民主监督。
(3)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 ”的方针。
政治协商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材料?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考点一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构建 
主干知识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史料解读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在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通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背景: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曾共同斗争,争取民族独立。
2.目的: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947年建立
内蒙古自治区
1955年建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考点一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构建 
主干知识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3.保障:《 》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4.实施:形成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省级自治区。
5.意义:
①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②实现了民族平等。
③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共同纲领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两个文件:《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一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构建 








考点一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构建 
深化认知
1.革命史观: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2.现代化史观: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石。
3.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4.整体史观: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多元史观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考点一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构建 
深化认知
《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时间
历史条件
制定机关
性质
原则
作用
《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区别
1949年
1954年
解放战争胜利发展,新中国即将成立
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全国政协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临时宪法
国家根本大法
人民民主、新民主主义
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为新中国建立提供法律依据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法律依据








考点一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构建 
深化认知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但并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

(3)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易错点








考点二 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主干知识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原因:“左”倾思想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2)民主遭践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3)法制遭践踏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
②大批干部、群众遭受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③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非法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深化认知
考点二 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①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影响多、民主法制意识少。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③党内出现了“左”倾错误。








深化认知
①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依法治国。

②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③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
通过“文革”,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考点二 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考点三 改革开放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 
主干知识
1.背景: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阶级斗争,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2.首要环节: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
3.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①颁布1982年宪法并进行了多次修订,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②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③颁布《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用法律来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主干知识
4.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①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②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考点三 改革开放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 
改革开放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考点三 改革开放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 








考点三 改革开放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 
深化认知
正确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1)联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2)区别:依法治国是运用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将国家事务的决策与公民的行为纳入法律轨道;
以德治国是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法律意识,使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制度。








考点四 “一国两制”的理论构想与实践 
主干知识
(一)理论

1.酝酿: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提出:20世纪80年代由邓小平提出。
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史料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考点四 “一国两制”的理论构想与实践 
主干知识
(二)实践

1.香港、澳门回归
(1)概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3)意义: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
(2)条件: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理论的成熟。








考点四 “一国两制”的理论构想与实践 
主干知识
2.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2)重大进展
①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②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1)打破坚冰
①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②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考点四 “一国两制”的理论构想与实践 
深化认知
“一国两制”的特点








考点四 “一国两制”的理论构想与实践 
深化认知
特别行政区、少数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比较
特别行政区 少数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




指导原则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殊经济政策
设立的区域 港、澳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沿海特定区域
自治程度 高度的自治权 一定的自治权 没有自治权,只是经济政策不同
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的问题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为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而设立 经济发展问题
同 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知识体系
谢谢聆听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