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课件(21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课件(21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9 22:23:51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9 古诗三首部编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从军行一、新课导入 看到这个画面,我们就能够想到古代将士征战沙场的情形。在诗人王昌龄眼中,爱国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贞。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从军行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闺怨》等。作者简介 认真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感受古诗的韵律。结合插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青海:指青海湖。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长云:层层浓云。穿:磨破。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和玉门关,这些静物展示了千里地域的广阔,展现了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给人一种壮阔苍凉的感觉。译文:青海湖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暗示戍边时间之长和战斗的频繁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和保家卫国、不打败敌人誓不还乡的坚定决心。 这两句诗形成鲜明对照,尽管金甲磨穿,战争环境恶劣,但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并没有消磨。译文: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但不打败进犯的敌人誓不回还。①戍边时间之漫长
②战事之频繁
③战斗之艰苦
④敌军之强悍
⑤边地之荒凉思考:“黄沙百战穿金甲” 是一句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诗的前两句写景,境界阔大,展示了西北边地的辽阔与萧条。后两句叙事兼抒情,情调悲壮。第三句叙事,既写了环境之恶劣,战事之频繁,同时体现了战争的激烈残酷;第四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表现了将士的壮志雄心、英雄气概和鲜明的爱国情怀。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抒发爱国之情的诗句:1.补全下列诗句,并解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黄沙__________ ,________终不还。百战穿金甲句意: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进犯的敌人誓不回还。我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不打败敌人誓不回乡的坚定决心。不破楼兰2.根据古诗内容,完成练习。
《从军行》前两句_______,突出了戍边将士_______;后两句_______,抒发了戍边将士的_______。
A.抒情 B.写景
C.生活艰苦 D.雄心壮志BCAD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
2.背诵并默写课文。从军行景青海 长云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辽阔萧条 情 百战 穿金甲 不破 终不还 豪情壮志
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