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10 青山处处埋忠骨部编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第四单元第1课时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主席少年时代写的一首诗。后来,他的长子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了,他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体会一代伟人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吧! 毛岸英:(1922—1950)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资料宝库 抗美援朝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组成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抵抗侵略、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美国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抗议和警告,向中朝边境进犯,严重威胁中国安全。10月上旬,中共中央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于10月19日,开赴朝鲜战场。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随之结束。 认真读,圈出不认识的字、画出难读的句子。 彭德怀péng拟定 nǐ赶赴fù踌 躇chóu chú黯然àn特殊shū革命gé参谋móu加一加: 黑+音=黯 组词:黯淡 黯然失色 比一比: 拟—似 组词:草拟 相似彭拟瑞损炼眷赴搞殊签谋锻革尊半包围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谋彭拟瑞锻炼眷签搞殊赴损尊革ruì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书写时左部要窄而短;右部宜宽而长。部首:王组词:瑞雪 祥瑞音序:R瑞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书写宜紧凑,横画间距均匀。部首:钅组词:锻炼 锻造音序:D锻duàn书写指导:下部的撇、捺伸展,托上盖下。下半边是“佥”,不要错写成“金”。 部首:?
组词:签字 签到音序:Q签qiān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造句:你听,燕子们在屋檐下喃喃着,它们是在赞美春天吧!若有所思: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造句:她凝视着朋友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造句:每当这位老人回忆起旧社会的日日夜夜,都不禁黯然神伤。拟定:起草制定。造句:情况发生变化,我们必须重新拟定规章制度。参谋:军队中参与指挥部队行动、制定作战计划的干部。造句:爷爷年轻时曾经是部队的参谋。倾注:(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造句:居里夫人把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科学研究上了。锻炼:本文指在实际斗争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造句:青年人要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奔赴:奔向(一定目的地)。造句:哥哥大学毕业后,满怀豪情奔赴祖国的边疆。意愿:愿望;心愿。造句:香港回归祖国,实现了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踌躇:犹豫。造句:她踌躇了一会,还是决定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示意:用表情、动作、含蓄的话或图形表示意思。造句:哥哥在远处挥手示意我们离开。 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关于毛主席的什么事情?得知爱子光荣牺牲决定爱子遗体是否归葬1.换偏旁,组成本课新字,再组词。煤_____( ) 似_____( )
稿_____( ) 练_____( )
端_____( ) 珠_____ ( ) 谋计谋拟草拟搞搞好炼锻炼瑞瑞雪殊特殊2.根据意思写词语。①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
②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
③血液和肌肉。指人类躯体。( )
④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 情不自禁若有所思血肉之躯不由自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2.练写本课生字词。课件32张PPT。10 青山处处埋忠骨部编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第四单元第2课时 得知爱子牺牲,毛主席沉痛万分,又是如何做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默读第一部分的第1—3自然段,说一说毛主席收到了什么内容的电报。 中南海,毛主席的卧室。
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要人物毛主席收到了来自朝鲜前线的电报。思考:这封电报的内容是什么呢?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写电报的主要内容,讲述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边读第一部分的第4自然段边思考:毛主席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有怎样的表现及内心的活动呢? 说明毛主席不思饮食,从侧面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这几句话概述了毛岸英与毛主席的几次分离及其原因,也写出了毛岸英的成长经历。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这两句话是对毛主席的心理描写,这两个问句反映了毛主席在获悉噩耗后的震惊与伤心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读一读,写一写 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的第1—4自然段,说一说:关于爱子毛岸英是否回国安葬,毛主席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秘书走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秘书告诉主席志愿军司令部和朝鲜方面关于安葬岸英的不同意见。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毛主席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 细腻的心理描写道出了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的人之常情。毛主席和爱子毛岸英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若有所思
不能自已 忐忑不安 鬼使神差
心猿意马 心乱如麻 心烦意乱 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 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神态和语言描写,说明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决定将岸英的遗体埋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宽广豁达的胸怀。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这两个问句写出了毛主席的心理活动,说明他不愿相信这一噩耗是真的,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深切思念。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神态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主席经历悲痛后的表情 表现了毛主席此时无比悲痛、对儿子难以割舍的内心情感。 思考:这一部分对毛主席进行了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有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朴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表现了毛泽东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将儿子安葬在朝鲜的决定体现了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朗读指导 朗读时,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用悲伤痛苦的语气 。齐读第二部分的第5、6自然段,想一想:毛主席在签字前,内心经历了怎样巨大的起伏? 使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的慈父情怀 毛主席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伟人胸怀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思考:“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你从这句话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我想到了毛主席因思念儿子而辗转反侧,流下伤心的泪水,内心艰难的抉择让他彻夜难眠,我感受到毛主席作为慈父对儿子无限的爱与眷恋,也感受到他强烈的失子之痛。 思考:你是如何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的?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土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毛主席为革命牺牲的6位亲人:1.妻子杨开慧,号霞,字云锦,湖南长沙人。192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0月被捕入狱。1930年11月4日在长沙城浏阳门外的识字岭英勇就义,时年29岁。
2.大弟毛泽民,又名泽铭,字咏莲、润莲。湖南湘潭人。1921年参加革命活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被新疆督办、军阀盛世才逮捕。1943年9月27日,被害于乌鲁木齐,时年47岁。3.小弟毛泽覃, 字润菊,湖南省湘潭人。1922年秋进入湖南自修大学学习。192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4月,在瑞金突围时牺牲,时年29岁。
4.长子毛岸英,又名毛远仁,湖南湘潭人,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总部秘书。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平安北道遭美机轰炸,不幸牺牲,年仅28岁。5.堂妹毛泽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岗山后,留在当地坚持斗争,曾任游击队队长。同年春夏间,在作战中负伤被捕。次年8月,英勇就义于衡山县,时年24岁。
6.侄儿毛楚雄,毛泽覃的儿子。生于1927年8月13日。共青团员。小时候就刻苦好学,热爱祖国。1945年9月,遵照毛泽东指示,参加八路军,后任中原军区干部。次年秋,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陕西省宁陕县东江口,时年19岁。 A.神态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
①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②“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
③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 )1.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B ACAD2.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关于毛岸英同志牺牲消息的电报,以及毛主席看到电报后的悲痛之状;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毛主席面临儿子遗体的安葬问题,艰难抉择,最终作出将儿子遗体安葬在朝鲜的决定。小练笔
读倒数第二自然段:“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可以想象,这一夜对主席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青山处处埋忠骨接到电报 失去爱子,极度悲痛艰难抉择 朝鲜方面 要求葬在朝鲜司令部 请示是否回国安葬常人情感 忍痛批示 何须马革裹尸还伟人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