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对环境的察觉(填空题)-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题型专项突破(浙教版)
一、填空题
1. 2016年9月4日﹣5日,G20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在文艺晚会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在悠扬的琴声中,一把美轮美奂、光彩流转的折扇,缓缓打开(如图).水下部分的折扇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湖边的观众看到演员水面下的腿似乎变短了,这是光的 引起的.
2. 小金同学由于经常玩手机,近期发现视力严重下降,经眼科医生检查小金看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方,则小金被确诊为 视眼,应佩戴 ______透镜矫正.
3. 大厦玻璃幕墙反射强光刺眼是由于光的_______反射造成的。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4. 味觉细胞对 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舌 对甜味最敏感,舌 对苦味最敏感。
5.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将发生__________现象,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__________,但折射角总是__________于入射角。
6. 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________视眼镜用的就是这种透镜(选填“近”或“远”)。
7.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8. 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我省北部将能观察到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 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光沿 传播的原理。
9. 一位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某次实验蜡烛距透镜18cm, 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像的特点是 ,据此人们制成了 。
10.小明身高1.65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镜中像的高度为 m。
11.现有如下光学器件:(a)平面镜;(b)凸镜;(c)凹镜;(d)凸透镜;(e)凹透镜。在下列光学仪器或用具中用到了哪种光学器件?请把相应的字母填入空格。自制潜望镜用 ,汽车观后镜用 ,近视眼镜用 ,耳科医生的额镜用 。
12.“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13.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 (选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 (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14.小齐站在距平面镜1.6m处整理衣着,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是 m;当他沿着与镜面垂直方向水平移动1m后,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快到午饭时间,小齐坐在教室里闻到了食堂炒菜的气味,这说明菜分子和油分子作 。
15.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____(填光学原理)。同时看见树林边溪水中的“蓝天白云”,这是____(填光学原理)在水中所成的虚像。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____夹角放置。
16.(1)某同学长期趴在桌上看书写作业,时间久了,他的眼球 (“凸起”、“凹进”),应配戴 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眼疾,得了远视眼,呈像在视网膜 ( “前方”、“上”或“后方”),矫正远视眼应配戴 镜。
1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人身高1.6米,直立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米处,若此人不动,平面镜保持竖直,以0.5米/秒的水平速度向人靠近,镜中的像以 米/秒的速度向人靠近,2秒钟后,则像与人之间的距离为 米.镜中的像的高度是 米.
19.如图所示,一条光线沿反射面成30°角的方向射到反射面PQ上,如果反射面PQ逆时针方向转过10°,则反射角变为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填“增加”或“减少”)了 。
20.如图所示,光线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那么图中法线是 ,入射角大小为 ,反射光线是 .
21.下面是有关光学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甲 乙
(1)如图甲,让一束红光从左边斜射到平面镜上,为了判断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将F板绕ON前、后转动,观察________。
(2)如图乙实验,在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若蜡烛的位置不变,使像变小,应将透镜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22.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睛,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睛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远视。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__(填“A”或“B”)区看远处同学,再也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23.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__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大平面镜前1.5m,他在镜中的像高1.6m,当小明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镜中的像与小明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小明在镜中看到身后的石英钟如图所示,此时的时间是________.
25.如图所示,在X轴的原点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为?a处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则在正方体右方X轴上被点光源S发出经长平面镜反射而照亮的长度是 。当点光源沿X轴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时,正方体右侧X轴上被光照亮部分将消失。
26.小花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发现,保持蜡烛和屏之间的距离为45cm不变,只改变凸透镜的位置可以在屏上得到两个清晰的像,将凸透镜从成第一个像的位置向蜡烛移动15cm得到第二个像.她通过分析得出第一个像与蜡烛相比是 的(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7.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镜面之间夹角为α,在两平面镜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S,如果要保证S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最多只能产生四次反射,则α的最小值是 .
28.某人坐在理发镜前,眼睛离前方墙上宽为0.5m的平面镜1m,他从镜中恰好看到背后墙上2.5m宽的地方,则此镜与人背后的墙相距 m.
29.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 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则被测车的车速为 。
30.照相时,选择不同的“光圈"’以控制镜头的进光面积;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以控制镜头的进光时间。两者结合的目的是使底片受到的光照能量保持一定,光照能量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得到好照片。下面的表格是某种情况下光圈与快门的几种正确组合。在“快门”一行中,“15”表示快门打开的时间是s,依此类推;在“光圈”一行中,“16”表示镜头透光部分的直径等于镜头焦距的,依此类推。计算光圈一行的最后一格应填的数字。
光圈 16 11 8 5.6 4 2.8 2
快门 15 30 60 125 △ 500 1000
第02章 对环境的察觉(填空题)-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题型专项突破(浙教版)(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反射;折射
2. 近 凹
3. (1) 镜面 (2) 远视
4. 液 尖 根
5. 折射 增大 小
6. 凸 虚 远
7. 响度 音色
8. 平面镜 直线
9. 倒立放大的实像(写不全不得分)投影仪(或电影放映机或幻灯机)
10.2;1.65。
11.(a) (b) (e) (c)
12.音调 空气 声源处
13. 噪声 隔声
14.3.2;不变;无规则运动。
15.(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30°或150°
16.(1)突起 凹透镜
(2) 后方 凸透镜
17.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18.1;2;1.6
19.50° 减少 20°
20.MN;60°;OB
21.(1)反射光线是否在在F板上 (2)右
22.远视眼 A
23.B 变大
24.不变;5;3:40。
25.4a/3;a/2.
26.缩小;10
27.40°
28.4
29.20m/s
30.250
PAGE
第 5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