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认识化学元素》同步练习1
1.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
(A)核外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核内中子数
2.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Fe ;
(2)4个硝酸根离子 ;
(3)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4)2个钙离子 。
3.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类别的是
A.①单质、③氧化物
B.①单质、③化合物
C.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4.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的元素符号是Na
B.钠的原子序数是11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6.下表是某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文字说明:
配料
含碘量
保质期
食用方法
储藏指南
氯化钠
碘酸钾
(20mg~40mg)/Kg
18个月
不要长时间
炖炒
避热、避光、
密封
(1)该“加碘食盐”属于(填序号)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写出加碘食盐中所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
(3)由食用方法和储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
7.碘元素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是某品牌加碘盐的标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碘酸钾中阳离子的符号 ;医用碘酒中含碘单质的它是双原子分子,化学式是 。
(2)高温烹饪会使含碘量降低,说明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
(3)根据有关数据计算,每500g该加碘食盐中碘酸钾(KIO3)的质量范围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8.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1)图中的氧化物有 种;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 2个氢原子 ; ② 3个铵根离子 ;
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 __; ④ 2个亚铁离子 ;
⑤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 ⑥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
(2)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颜色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①该反应中共涉及 种元素,甲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②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 (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相等;
③在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
10.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I A
II 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3 Li
锂
6.941
4 Be
铍
9.012
5 B
硼
10.81
6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3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磷
30.97
16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1)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IIIA族的元素是__ ___(填名称),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 ___电子。(填“得”或“失”)
(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____ ___。
A.质子数不同 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当x—y=8时,该粒子符号为 。
11.写出从下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至少写出三条)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B.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2.(1) 2个铁原子 (2)4NO3- (3)H2 (4) 2Ca2+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1)表示的含义是2个铁原子,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所以(2)中4个硝酸根离子是4NO3-,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氢分子的写法就是写氢气的化学式,氢气的化学式表示一个氢分子,2个钙离子为2Ca2+。
考点:化学用语
3.A
【解析】
试题分析: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包括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括氧化物,故①是单质,②是化合物,③是含氧化合物,④是氧化物,故选A
考点:物质的分类
4.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钠的元素符号是Na;钠的原子序数是11钠属于金属元素;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故选C.
考点:元素周期表
5.B
【解析】
试题分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故答案选择B
考点:元素的概念
6.(1)混合物 (2)Na、K (3)受热或见光会分解(或受热或见光易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有配料表可知,(1)该“加碘食盐”属于混合物;(2)加碘食盐中所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a、K。(3)由食用方法和储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受热或见光会分解。
考点:化学与生活
7.(1)K+ ; I2(2)受热易分解(3)50.6~101.1g
【解析】
试题分析:(1)阳离子带正电,故碘酸钾中阳离子是钾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由于1个钾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故可表示为K+;一个碘分子中含有2个碘原子,故表示为I2;
(2)根据“食用方法”分析,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根据标签,该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为30~60mg/Kg,500g=0.5kg
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127/214 ×100% =59.3%
设0.5kg食盐中碘酸钾的质量为x,那么:
最少时,X ×59.3%=30mg X=50.6mg
最多时,X ×59.3%=60mg X=101.1mg
考点:离子符号的书写、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8.(1)2;(2)H2O+CCO+H2 ;置换反应.
【解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中,反应物是H2O分子和C原子;生成物是CO分子和H2分子;反应为高温条件下,单质碳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H2O+CCO+H2;该反应属于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的置换反应;方程式中的H2O和CO都是氧化物;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1)2H; 3NH4+ Ca; 2Fe2+ H2O CaCO3(2)①3 NO2; ②一定不 ③ 44:7
【解析】
试题分析:(1)① 2个氢原子化学符号表示为2H;② 3个铵根离子化学符号表示为3NH4+ ;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钙元素,符号表示为Ca; ④ 2个亚铁离子符号表示为2Fe2+ ;⑤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为水,化学式为H2O; ⑥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2)根据图示可知①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元素,甲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NO2; ②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一定不相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③在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44:7。
考点:化学符号的书写、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10.(1)铝元素,失;(2)A;(3)S2-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IIIA族的元素是铝元素,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因为核外电子可能会发生得和失,所以不能确定元素的种类;上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当x—y=8时,该粒子是离子,其和核内质子数为16,因此该粒子符号为S2-。
考点:元素周期表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1.(1)水是有水分子构成的 (2)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由图可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化学变化的实质
《初步认识化学元素》同步练习2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其化学性质也相同
B.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
C.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质子数
D.参考右图信息,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
2.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A. B. C. D.
3.Zn和F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元素与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4.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储存运输难。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可被用于大型电池,尤其是电动车辆等。下列关于57号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数为57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5.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6.核燃料中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锶及一些粒子和射线。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2、图3都属于锶元素
B.图3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
C.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
D.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7.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填元素符号) 。
(2)写出④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该元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的方程为
(3)写出第12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而He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由此可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化学性质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似。
(4)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9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5)根据上表的规律,预测质子数为20的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是 (选择表中①、②、③填空)。
该元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填“甲”或乙”)。
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IA
0
一
1 H
1.008
ⅡA
ⅢA
ⅣA
V A
ⅥA
ⅦA
2 He
4.003
二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l
6 C
12.01
7 N
14.0l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三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10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 ,F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X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
(3)写出原子序数1、6、8、11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9.下图A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1) 该元素属于 元素;(填 “金属”或“非金属”);
(2)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变成阳离子,该离子的符号为 。
10.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化学符号
SO42﹣
(2)
3Fe
符号的意义
(1)
5个水分子
(3)
11.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频频做出“过格”之举!我国也进行了强有力的回应。如图,是一次演习中,我国导弹部队下的一次“导弹雨”,威力惊人!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试回答:
(1)比较先进的导弹,其外壳都含有钛合金,该合金具有的性质是( )
A、强度好、硬度大 B、密度小、硬度小 C、抗腐蚀性能好
(2)现在部分导弹应用的推进剂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二者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和一种最常见的无色液体及一种单质。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导弹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 该反应的生成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A中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分子的构成的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A错误;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正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C错误;元素符号下面的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即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错误。故选B。
考点:物质的构成,元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2.C
【解析】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微粒为原子,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等时为离子,观察图示的情况可知ABD三者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原子,而C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是离子;
故答案为:C;
3.C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锌元素与铁元素属不同种元素,即质子数不同。故选C。
考点:元素
4.D
【解析】
试题分析:A、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正确;B、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正确;C、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正确;D、该元素名称为镧,属于金属元素,错误。故选D
考点:元素分类,原子的构成。
5.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某一方格中的信息: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即是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2、表示元素符号,3、表示元素名称,从而根据偏旁部首判断元素的分类,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错误,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单位不是g,错误,C、钠带“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错误,D、钠的原子序数为11,正确,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中某一方格中的信息
6.A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图2和3都属于锶元素,因为其中的质子数都是38;图3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2+;锶原子的中子数为=88-38=40;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故选A.
考点:元素周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7.(1)Na(2) 2Al+ 3O2 ==== 2Al2O3(3) 不活泼 不一定(4)119(5) ② 甲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金属元素中的汉字名称,一般带金字旁的为金属元素,故钠Na
(2)④元素为13号元素即为Al元素,则离子结构示意图为;Al元素在化合物中场显+3价。故元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的方程为2Al+ 3O2 ====2Al2O3
(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则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He为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虽然Mg与H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镁为金属元素;化学性质较活泼,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
(4)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119
(5)质子数为20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常为同一簇,故位置是②处,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数,故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甲。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粒子结构示意图。
8.(1)氖元素 19.00 (2)三 ⅢA (3)NaHCO3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1)10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氖元素,F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2)X3+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该离子的核外有10个电子,且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故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可知,(3)原子序数1、6、8、11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NaHCO3。
考点: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
9.(1)金属,(2)失,Al3+
【解析】
试题分析:(1)从元素周期表中可知:该元素为铝,为金属元素。
(2)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个,易失去;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离子符号为Al3+。
考点: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10.
化学符号
SO42﹣
(2)5H2O
3Fe
符号的意义
(1)硫酸根离子
5个水分子
(3)3个铁原子
【解析】
试题分析: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SO42﹣可表示:硫酸根离子.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个水分子可表示为:5H2O.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Fe可表示3个铁原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11.(1)A C (2)C2H8N2+2N204 点燃 2C02↑+4H20+3N2↑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价
【解析】
试题分析:(1)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故选AC
(2) 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即二氧化碳,一种最常见的无色液体即水,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一种单质应为氮气,所以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8N2+2N204 点燃 2C02↑+4H20+3N2↑,在导弹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生成物中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碳,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考点:合金的优良性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初步认识化学元素》同步练习1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热胀冷缩”现象表明分子间有间隔
2.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目前人类发现的物质有几千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Hg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0
D.相对原子质量是200.6 g
4.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5.根据右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至右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
6.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7.右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标签上注明:“含锌6.5 mg”,这里的“锌”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8.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氯化铵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10.2013年12月我国第一辆月球车“玉兔号”登月成功,为开发利用氦资源提供了可能。根据下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氦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
B.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3
C.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D. 在化学反应中,氦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11.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1 B.核外电子数为22.99
C.元素符号为Na D.元素名称为钠
12.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原子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该粒子为阴离子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该粒子为Na+
二、填空题
13.某饮用水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图,请回答:
(1)这里的钙、镁、钾、钠指的是______(选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2)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其中x = 。
14.(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
①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②氯化钠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
③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_____④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
⑤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
(2)①N ②CO2 ③NH4+ ④Na ⑤H2O ⑥CO32-(用序号填空)
其中能表示某纯净物的是 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 能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
(3)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钠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②A、B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为
③C、D、E中属于离子的是
(4)用“>”或“=”或“<”或“≥”或“≤”填空:
①amL酒精中加入bmL水,混合后的体积为cmL,则a+b____ ___c。
②a克铝与b克氧气充分反应,得到c克氧化铝,则a+b______c。
三、综合题
15.(4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仅由l、7、8号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为 。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也可能是纯净物,如果是纯净物则一定是单质。故选C.
考点:物质的分类
2.A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不同种类的元素之间的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答案选择A
考点:元素的概念
3.A
【解析】
试题分析:汞是一种液态的金属单质,属金属元素,B错误;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故该原子的中子数=200-80=120,C错误;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D错误。故选A。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4.C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由元素组成,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这里说的钙是指钙元素,故选C
考点:物质的组成
5.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铝原子内的质子数13;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左至右逐渐增多;在化学变化中镁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故选C.
考点:元素周期表
6.A
【解析】
试题分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元素,与元素的具体存在形态无关,故选择A
考点:元素
7.C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由元素组成,食品、药品、保健品等标注的都是组成物质的元素,故选C
考点:物质的组成
8.A
【解析】
试题分析:A、图中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为纯净物;且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故A正确;B、图中含有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为混合物;该气体为两种气体的混合气体;故B不正确;C、图中含有两种构成不同的单质的分子,该物质为两种气体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而不符合化合物的要求;故C不正确;D、图中五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为纯净物;且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故D错误
考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9.AD
【解析】
试题分析: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氧气,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燃烧,例如电灯泡的发光,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氯化铵中有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属于盐,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子。故选AD
考点:氧化物 燃烧的知识 盐的分类
10.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及原子结构可知A.氦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是正确的叙述;B.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3是正确的叙述; C.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是正确的叙述D.在化学反应中,氦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氦原子最外层虽只含有2个电子,但属于稳定结构;故答案选择D
考点: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11.B
【解析】
试题分析:A、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为11,正确,B、核外电子数也为11,错误,C、元素符号为Na,正确,D、元素名称为钠,正确,故选B
考点: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2.D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原子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说明该原子内有11个电子,是钠元素,失去一个电子后变为阳离子,故选D.
考点: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13.(1)元素; (2)1
【解析】
试题分析:(1)物质标签中出现的元素的名称一律指的是元素的种类,与元素的存在形态无关;故选择元素;(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故x=1.
考点:元素的概念、原子结构示意图
14.(1)① 2H ② Cl- ③ H2O ④ ⑤Al2O3
(2)②④⑤ ②⑤ ③
(3)①质子数不同 ②Na2O ③ D
(4)① > ② ≥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元素符号前后加数字表示的是原子数目,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②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中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氯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阴离子是氯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氯离子表示为Cl-;
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表示为H2O;
④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⑤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非金属元素是O,已知Al为+3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它们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Al2O3;
(2)①表示的是氮元素和一个氮原子;②表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③表示铵根离子;④表示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⑤表示的是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3)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即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②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它们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Na2O;
③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D 属于离子;
(4)①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故amL酒精中加入bmL水,混合后的体积为cmL,则a+b>c ;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若恰好完全反应,则a+b=c;若反应物过量,则a+b>c;故a+b ≥c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分子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
15.(1)电子层数相同,都为三层;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一增加到8;
(2)A; (3)NH4NO3。
【解析】
试题分析:(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该周期中,从左到右,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故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由1逐一增加到8;(2)根据元素的定义可知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3)1号元素为氢元素、7号元素为氮元素、8号元素为氧元素;故三种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为NH4NO3 。
考点: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
《第一节 初步认识化学元素》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O B.Si C.Na D.Fe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碘酒 B.干冰 C.氧化铁 D.液态氮
3.下列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
A.H B.He C.Na D.Hg
4.近日,央视曝光了“镉大米”事件,大米中镉含量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其中“镉”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5.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钙:CaCl B.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
C.2个氢分子:2H D.镁离子:Mg+2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Al B.Fe C.Ca D.O
7.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加碘食盐”、“增铁酱油”等商品,这里的碘、铁应理解为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8.以下物质中只存在游离态氧元素的是( )
A.空气 B.液氧 C.双氧水 D.自来水
9.海水中大约含水96.5%,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O B.Cl C.H D.Na
10.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碘盐 蒸馏水 B.单质:干冰 晶体
C.导体:电灯丝 食盐水 D.绝缘体:陶瓷 石墨
11.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高锰酸钾、空气、稀有气体 B.金刚石、加碘盐、液氧
C.干冰、矿泉水、水银 D.石灰石、煤、生铁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逻辑推理正确的是
A.大多数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氧气有可燃性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D.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13.现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四种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生石灰 B.烧碱 C.天然气 D.液态氧
14.用KMnO4、KClO3、H2O2三种物质都可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A.氧元素 B.氧化物 C.氧分子 D.氧原子
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质子数为24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D.该元素的质量数约为52%
16.化学用语是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有关物质的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铁:FeCl2 B.氧化铝:Al2O3 C.水银:Ag D.二氧化硫 :SiO2
17.下列变化中,氧元素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工业上分离空气制氧气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D.电解水
18.生活中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 )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
19.下列变化中,氢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的是
A.电解水 B.液化氢气 C.燃烧氢气 D.氢气还原氧化铜
二、填空题
20.美国两位科学家利用碘元素,借助放射学进行了“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揭开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图①和图②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由图①可知碘元素的一点信息是: ;
(2)A、B、C中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
(3)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 周期;
(4)碘化镁的化学式是 。(2分)
2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3 Li
锂
6.941
4 Be
铍
9.012
5 B
硼
10.81
6 C
碳
12. 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3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硅元素的一条信息: 。
(2)第6号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组成的一种物质是 (填名称),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还可形成一种阴离子,该离子符号是 。
(3)第3周期里金属活动性最强的金属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查得资料: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标号)。
a.Li和Na b.C和N c.B和Mg d.Ne和Ar
(5)第9号元素的气体单质(F2)常温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氟酸(HF)和另一种无色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
(1)在氯化钠、铁、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2)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能表示单质的是 。
23.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会患坏血病。下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V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2)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这些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时,则每次服用“维生素C”至少 片;
②当这些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120mg)时,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 g。
③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三、简答题
24.如果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该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参考答案
1.A
【解析】地壳中含量处于前五位的元素依次为O、Si、Al、Fe、Ca。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A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只需记住地壳中含量处于前五位的元素即可。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为混合物.
【解析】A.榨取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撕碎纸张只是发生了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折断木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B
【解析】
试题分析:稀有气体元素包括:氦、氖、氩、氪、氙等元素,A.H属于非金属元素;B.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C.Na属于金属元素;D.Hg属于金属元素.故选B
考点:元素的简单分类
4.A
【解析】
试题分析:大米中镉含量严重超标,这里的“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镉”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考点:元素的概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钙的化合价为+2,氯的化合价为-1,所以氯化钙:CaCl2,错误,B、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SO2,正确, C、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个氢分子:2H2,错误,D、离子符号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所以镁离子:Mg2+,错误,故选B
考点:化学用语
6.A
【解析】
试题分析: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的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故选A。
考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
7.D
【解析】
试题分析:加碘食盐、曾铁酱油,其中的铁、碘都属于元素,这是从宏观角度来描述的,而元素正是从宏观角度来描述物质的。A中单质,是常识问题,食盐和酱油中不可能加的是碘单质和铁单质。B、C中分子、原子是从微观角度来认识物质的。
考点:物质的宏观组成。
8.B
【解析】
试题分析:游离态的氧元素是指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在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等,所以既有游离态存在的氧元素,又有化合态存在的化合物,A错误;液氧中只存在氧气,为单质,所以只存在游离态的氧元素,B正确;双氧水时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氧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C错误;自来水中溶有少量的氧气,所以在自来水中既有游离态的氧元素,又有化合态的氧元素,D错误。故选B。
考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9.A
【解析】
试题分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选A。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
10.C
【解析】
试题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碘盐属混合物,A错误;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干冰是二氧化碳,属化合物,B错误;绝缘体不能导电,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做电极,D错误。故选C。
考点:物质的分类
11.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单质;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氧化物。故选C。
考点:物质的分类
12.D
【解析】
试题分析:大多数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氧气有助燃性,A错误;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B错误;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C错误。
考点:化学推理
13.A
【解析】
试题分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A、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化学式CaO,是氧化物,正确,B、烧碱是氢氧化钠,是属于碱,错误,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CH4,不含氧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D、液态氧是单质,也不是氧化物,错误,故选A
考点:物质的分类
14.A
【解析】三种物质都是纯净物,故不可能含有氧化物和氧分子;因为描述的是物质的组成,故不能用原子描述,故只有A正确。
15.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为24。元素的名称为铬,有“钅”旁,属于金属元素。元素的质量数是将原子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而得到的数值。由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时均为1,所以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该元素的质量数约为52。所以,C项错误。
考点:元素
16.B
【解析】
试题分析:A、铁有两种价态:+2、+3,+2价的为亚铁,+3价的为铁,所以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3,错误,B、氧化铝:Al2O3,正确,C、水银是金属汞,化学符号为Hg,错误,D、硫元素符号是S,所以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错误,故选B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
17.A
【解析】
试题分析:氧元素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就是从单质变成化合物,B是物理变化,C、D氧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分别为KClO3到O2,H2O到O2。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以及其中氧元素的变化。
18.B
【解析】
试题分析:在日常生活常接触到物品上的氟”、“钙”等指的均是元素。
考点:常见粒子的判断
19.A
【解析】
试题分析:化合态是指元素以化合物形态存在的物质,游离态是指元素以单质形态存在的物质。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A正确;液化氢气,没有新物质生成,还是以游离态存在,只不过微观上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错误;燃烧氢气,生成水,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C错误;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了水和铜,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D错误。故选A。
考点:物质的类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0.(1)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合理即可); (2)C; (3)五; (4)MgI2;
【解析】
试题分析:(1)元素周期表中任一种元素的方格上可以反映出这样几个信息:1、原子序数(也就是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2、元素符号,3、元素名称(从中可以判断元素的分类),4、相对原子质量(而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结合前面的质子数,可以大约推算出中子数)
(2)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据图碘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选C
(3)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碘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显示,有五的电子层,所以周期数为五
(4)碘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显示,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需得到一个电子就稳定,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需失去2个电子才稳定,根据得失电子数要相等,所以碘化镁的化学式是MgI2
考点: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示意图
21.(1)硅的原子序数是14,硅的元素符号是Si或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2)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CO32-
(3) NaCl 离子 (4) a、d (5)2F2+2H2O=4HF+O2↑
【解析】
试题分析:(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3、表示元素名称,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硅元素的一条信息:硅的原子序数是14,硅的元素符号是Si或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2)第6号元素是碳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所以两者形成的物质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还可形成一种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CO32-
(3)第3周期里金属活动性最强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两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Cl,属于盐,它是由离子构成的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所以从表中可知,应选a、d
(5)单质(F2)常温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氟酸(HF)和另一种无色气体单质,所以方程式为:2F2+2H2O=4HF+O2↑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化学式、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2.(1)氯化钠;(2)B;AD.
【解析】
试题分析:(1)在氯化钠、铁、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因为酸碱盐是由离子构成的,故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由题中所提供的图可知单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无论单质还是化合物其都含有一种分子,故(2)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B,能表示单质的是AD。
考点:物质的微粒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
23.(1)9∶1∶12;(2)①2;② 500;③红。
【解析】
试题分析:(1)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故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8:16×6=9:1:12
(2)①根据说明书“每片100mg,含Vc10% ”,可知每片含Vc为10mg,一日3次,那么每次2片;
②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120mg ,现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故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500g;
③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故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考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答案】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来推断。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C,H,O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而物质是在氧气中燃烧,氧气是由O元素组成的,则C,H元素一定是从某物质中来,即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同时可推测出生成物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也可能来自该物质,即该物质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点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有几种元素,反应后的生成物中也一定含有几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