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经营形态和基本史实,进一步认识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的产生发展过程及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及成就。难点: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唯物史观】 学生通过对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历程和我国古代手工业取得成就的学习,认识冶金、制瓷业、丝织业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特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通过对管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繁荣发展历程,认识到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增强学生对时空观念得认知。
【史料实证】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关于手工业在我国古代所取得成就的图片史料、文字史料进行探究,辨析除可信的史料,形成对历史事件正确的、客观的认识。
【历史解释】 通过本节课对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的学习,能够客观的将其发展的中出现的事物进行历史叙述,揭示手工业发展的实质是生产力的发展,以此来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海外广受欢迎且受到极高赞誉,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什么是手工业?
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一)发展时期:
1、夏商周时期: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
3、明中期以后:主导地位让位民营手工业
(二)官营手工业的表现:
高超的冶金技术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二)官营手工业的表现
1、(高超)的冶金业(冶铜、冶铁、炼钢)
原始社会晚期 掌握冶铜技术
夏商周时期 青铜进入繁荣时期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西周晚期 已有铁器
战国时期 铁农具推广,有钢剑
秦汉时期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
魏晋南北朝 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保持世界领先)
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司母戊大方鼎
四羊方尊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
司母戊鼎
1.33米
1.1米
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
鼎重832.84公斤
精品欣赏
独特造型、精美工艺——无价国宝
四羊方尊
精品欣赏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大盂鼎
100.8厘米
78.3厘米
大盂鼎造于西周周康王时期。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面与,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异凝重、雄奇恣放质朴平宝等数类。大盂鼎属於瑰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大盂鼎居首位。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精品欣赏
鼎重153.3公斤
三星堆纵目人
精品欣赏
西汉青铜器: 长信宫灯
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精品欣赏
东汉青铜器: 马踏飞燕
这匹骏马体态矫健,昂首甩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都完美而匀称,姿态动感强烈。雕塑的重心经过了极周密的计算,稳稳地落在踏鸟的一只足上。中国古代匠师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精巧的构思,娴熟的匠艺,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精品欣赏
冶铁水排模型
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个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这些排囊,就叫“水排”。
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是南阳太守杜诗(?-38)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明的。
(二)官营手工业的表现
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商 朝:烧制原始瓷器
东 汉:出现了成熟的青瓷
北 朝:出现成熟的白瓷
唐 代: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闻名,形成南青北白 的制瓷系统
宋 代: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了五大名窑:
官窑、汝窑、哥窑、定窑和钧窑
明 清:烧制出青花瓷、彩瓷和珐琅彩瓷
元朝
商朝
东汉
成 就
明清
宋朝
唐朝
北朝
新石器时代
时期
行业
制瓷业
发明陶器(陶是源,瓷是流)
烧出原始瓷器
烧出成熟的青瓷
烧出成熟的白瓷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秘色瓷,唐三彩
瓷窑遍布全国各地,五大名窑(汝、哥、定、钧、官)
出现青花瓷
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宣德年间青花瓷很有名;瓷都“景德镇”
技术不断进步,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彩陶壶
黑陶高足杯
展品1号
精品欣赏
商代原始瓷器
青瓷熊形灯
汉代成熟的制瓷工艺
唐代的南青北白
唐代白瓷碗
越窑秘色瓷
元代出现青花瓷
元青花竹石纹罐
明清时期出现五彩瓷和珐琅彩
清代粉彩瓷
胭脂红珐琅彩鼻烟壶
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
青瓷熊形灯
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
东汉青釉四系瓷罐
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
白瓷凤首瓶 (唐)
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
色彩绚丽的唐三彩
红、紫瓷
河南 · 禹州
钧窑
青瓷
浙江 · 龙泉
哥窑
体薄色青
浙江 · 杭州
官窑
青瓷
河南 · 汝州
汝窑
白瓷
河北 · 曲阳
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
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出现了丝织品
商代:已有织机
西周:除平纹织物外出现斜纹提花织物
汉朝:政府织室规模大
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代:品种多,吸收花鸟画风格。
明清: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期。苏州、杭州出现织造局,是丝织中心。出现细密精致的缎。
★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二)官营手工业的表现
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明清
元朝
明清
宋朝
唐朝
西汉
西周
商朝
宋朝
棉纺织业
丝织业
距今四
五千年
成 就
时期
行业
丝织业
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世界最早养蚕缫丝)
出现织机,多种丝织品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长安设东西织室(素纱禅衣) ;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技艺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在苏杭设织造局,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使用花楼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棉纺织业开始发展
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普及,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素纱单衣
唐朝波斯纹织物
宋朝缂丝品
南宋·刺绣海棠双鸟图
(现存辽宁博物馆)
南宋·刺绣瑶台跨鹤图
(现存辽宁博物馆)
苏绣
云锦
(三)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
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
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产品仅供皇室和官府使用,而非商业流通。
1、种类
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过程
产生发展—春秋战国和秦汉
遭受摧残—魏晋南北朝
恢复和发展—隋唐时期
继续艰难发展—两宋以后
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元朝
超过官营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叶以后
1、种类
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名
称 发展
历程 朝
代 种
类 作
用 主要
成就
民
间
手
工
业 发展 家
庭
手
工
业
遭受摧残
恢复和
发展
艰难发展 民
营
手
工
业
产量增多
资本主义
萌芽
春秋战国和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两宋
元朝
明清时期
农户的副业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元朝: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花楼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清朝继续发展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去向
流通方式
官营
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农户的副业
武器等军用品、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流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
剩余部分出售
小结
三、享誉世界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等
丝绸之路
友 谊 之 道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等
西 方
东 方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出现在剧场曾轰动一时。那时期,身穿中国丝织品衣服,成为罗马社会上层的风尚。西方称中国“赛里丝”(丝国),长期以来丝绸之路绵绵不绝。
“赛里丝”(serice)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群神宴》中的中国青花瓷
china=中国
“china 瓷器” 与 “ China 中国”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魏明伦《遂宁赋》
材料一: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一是 ? ?? 、???? ???? 、?????? ????????? 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2、?从材料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之二是??????? ?????????????????? ???? ?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材料二:春秋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水排提高炉温;北宋用焦炭为燃料。
3、从材料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三
是????????????? ????????? ??????? 。?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4:从材料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四是?
????????????????????????????????? ??????
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
??材料四: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
5.??从材料四: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五
是??????????????? ??????? ????? ??????????????????????????????????????? 。?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6:从材料五: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六是??????????? ??????????? ?????? 。?
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材料五:中国青铜工艺精湛,冶铁和炼钢技术长期保持世界领先,青花瓷、珐琅彩精妙绝伦,令世人赞叹,古代西方一直把中国称为“塞里丝”,就是“丝国”的意思。?
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2、技术不断进步。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4、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