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2节 生物的进化(第3课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1章第2节
第2节 生物的进化(第3课时)
生物进化的趋势
?
原始生命
达尔文 贝格尔号探险船
一、达尔文及他的环球考察
达尔文的环球考察路线
26种陆栖鸟类中有25种特有,海生鱼类有15种是新种;
185种绿色开花植物中有100种是新种。
加拉帕戈斯群岛
大陆:
绿色、爪小 适合爬树
岛上:
爪大、 抓住岩石
加拉帕戈斯群岛
13种加拉帕戈斯地雀
地雀的喙(嘴)形状、大小与生活环境
大陆:马鞍形
岛上:圆拱形
二、人工选择的启示
人们 意愿
逐代 选择
饲 养
野生鲫鱼变异个体
后代个体间性状差异
保留有观赏价值个体
各种各样的金鱼品种
人工选择:
通过人工方法保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和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以改良生物的性状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 。
联想:
自然界中是否也有一种选择作用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呢?
启示:
与人工选择相似,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是受自然环境选择的。
活动:模拟自然选择
材料用具:
用四种不同形状的工具,模拟“豆豆鸟”不同的喙。
活动:模拟自然选择
材料用具:
培养皿中的豆豆模拟自然界中的食物;毛巾模拟豆豆鸟的嗉囊。
毛巾
活动:模拟自然选择
方法步骤:
1.假设每种亲代的“豆豆鸟”在生存中必须取得20个豆豆才有可能繁殖后代。
毛巾
活动:模拟自然选择
方法步骤:
2. 在规定时间,用“喙”将培养皿中的豆豆依次放入自己面前的毛巾上。
毛巾
手不能直接触碰培养皿,只能用“喙”取食。
放到毛巾上的豆豆才是获取到的食物。
活动规则
毛巾
喙形
数量
镊子 夹子 针形 勺形
第一代:亲代数量 4 4 4 2
第一代:幸存数量
第二代:起始数量
第二代:亲代和后代幸存数量
第三代:起始数量
第三代:亲代和后代幸存数量
喙形
数量
镊子 夹子 针形 勺形
第一代:亲代数量 4 4 4 2
第一代:幸存数量 1 1 0 2
第二代:起始数量 3 3 0 6
第二代:亲代和后代幸存数量 0 0 0 5
第三代:起始数量 0 0 0 15
第三代:亲代和后代幸存数量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1:
生存下来的个体最多的是哪一种“豆豆鸟”?
如果再繁殖下去,且都存活的话,数量是多少?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过度繁殖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2:
为什么有些种类的“豆豆鸟”没机会繁殖而被淘汰了?
如果食物足够多,它们会被淘汰吗?
生存斗争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3:
每种鸟喙的特点会在它们的后代中表现出来吗?
同种“豆豆鸟”的不同后代是否会有差异?
遗传与变异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4: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哪种“豆豆鸟”占优势,哪种逐渐被淘汰?
如果豆豆变小了,且变得分散了,情况会是怎样?这说明环境在生物的进化中起了什么作用?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幸存者”的喙形与它们的所获取的食物相适应,说明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能被保留,并得以繁殖后代。
适者生存
桦尺蛾的工业黑化示意图
由于黑烟的污染,浅色桦尺蛾停息在灰黑色的树干上,目标显著,易被鸟类发现而不易生存;
深色桦尺蛾停息在灰黑色的树干上,体色与环境比较一致,不易被鸟类发现而生存下来;这样经过一代代选择,所以在工业污染区的深色桦尺蛾占多数。
解释原因:
自然选择学说
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练习:你能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吗?
自然选择学说
思考 1:请解释长颈鹿是如何进化的?
食物丰盛时,长颈鹿存在过度繁殖,个体有颈长的和颈短的差异。
青草缺乏时,颈长前肢长个体能食取到高处的树叶得以生存即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经遗传变异积累,淘汰颈短前肢短的个体,进化成现代长颈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