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第23课反战和平运动课件+学案+试卷含答案(4份打包)岳麓版选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第23课反战和平运动课件+学案+试卷含答案(4份打包)岳麓版选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0 14:21:39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六单元 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
第23课 反战和平运动
第六单元 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
反战和平
和平共处
科学工作者
征兵证
黑人民权
无核区
国际和平年
反核运动
统一
跨国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嗨起
新知导学·思维启动
精准梳理·稳固根基
知识网络木史论要旨
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年
20世纪∏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0年
四五十
有利
世界
年代
《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及罗素的反
于制
战活动
反战
约战
20世纪

和平
六七十
美国的反战运动
维护
运动/年代
世界
和平
20世纪L「出现以反对美苏争霸和反对核竞赛为
80年代厂中心内容的反战运动
史料探究重难突破
研读论证·领悟內涵
深化拓展木能力提升
(共23张PPT)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嗨起






第23课 反战和平运动
一、选择题
1.促使二战后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的原因有(  )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促使人民反思战争的教训
②“冷战”的兴起
③朝鲜战争的爆发
④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①②易理解,是二战得出的结论;④的核威胁是反战运动的直接原因;注意③的时间是1950年,在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以后,故不是原因。
2.《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
A.在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发表
B.强调东西方各国政府不能用世界大战达到其目的
C.发表于1975年
D.实际是两位科学家的学术论文
解析:选B。《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于1955年,A、C两项时间上不符,排除;宣言内容核心是反战和平,故D项错误。
3.下列对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表述正确的是(  )
①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举行
②提出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可以和平相处
③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④反战和平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①是教材明确表述的内容,②虽然教材没有明确表述,但从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内容分析可知是正确的,③表述错误,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并不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④显然是正确的。
4.硝烟散尽,反思长存。在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50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这次大会(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C.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D.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在1950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5.反战和平运动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有(  )
①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参与阶层主要是学生
③具有全球性特征 ④由分散走向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②参与阶层主要是学生说法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是世界各界人士参加,学生、妇女、工人、宗教界人士等都是运动的主要力量,D项是正确答案。
6.下列国家曾参与战后第二、三次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潮的有(  )
①澳大利亚 ②日本 ③加拿大 ④新西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参加了战后第二次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潮,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参加了战后第三次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潮。
7.下列关于战后第三次世界和平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因是由于美国决定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
B.和平运动的参加者强烈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军备竞赛
C.和平运动波及到了世界各地,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和平运动
D.在和平运动推动下,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
解析:选D。本题A、B、C三项分别是运动的直接原因、内容和空间范围,D项是影响,但D项的时间应为1985年。
8.英国著名的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创作的歌曲《我不想当兵》反映的主题是(  )
A.爱护地球环境 B.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C.反对种族歧视 D.反对专制,争取民主
解析:选B。约翰·列侬是著名的反战音乐人,歌曲《我不想当兵》体现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
9.如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②带有绝对化的倾向,如果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人类就不会兵戈相见。故选C项。
10.1965年一位基督教教友会的和平主义者在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前用汽油自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美国人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掀起反战和平运动高潮
②此次反战运动只有教会组织参与
③为了表达强烈的反战要求,有人采取了更为极端的手段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解析:选A。依据题干内容可以判断①③正确,②与史实不符,可排除。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举行。大会指出,人类正被卷入军备竞赛的危险中,呼吁为各国之间的和平合作而斗争,要求原子能的使用只限于和平目的与改善人类福利。郭沫若、马寅初等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会议。
郭沫若团长在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致答词时称:华沙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是有很大成就的,它告诉全世界人民:绝不能等待和平,必须去争取和平!保卫和平一定要反对侵略,在今天来说,就是要反对破坏远东和平、威胁世界和平的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新华社电讯1950年12月21日
材料二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1980年2月中国正式参加裁军谈判会议工作。中国提出的全面彻底核裁军,有核国家应无条件保证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有核国家签署不使用核武器国际公约等主张,得到大多数与会国的赞同和支持。为推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署,中国于1996年7月29日郑重宣布暂停核试验。
——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和平大会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一、二中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
解析 (1)原因主要结合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二战后的国际局势、反战人士的宣传等方面归纳;(2)从材料一中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和平大会和材料二中中国对核武器的态度来归纳贡献。
答案 (1)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冷战”兴起威胁人们的安全;一些国际组织和著名人士的号召。
(2)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彰显中国人民维护和平的决心;抗美援朝,打击美国侵略,维护远东和平;60年代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国参加裁军谈判会议,暂停核试验,推动了核裁军谈判进程,从而增进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为维护和平而大声疾呼,成为和平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随后,和平运动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学生、妇女、工人、宗教界人士等都是运动的主要力量,一些国家的政治家也参加了运动。

材料二 希腊雅典的和平主义者在巴基斯坦驻希腊大使馆前游行示威,抗议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试验(见右图)。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瑞士政府曾考虑过发展自身的战略原子武器,但和平运动组织递交了一份7万多人签名的请愿书表示反对,最终促使瑞士政府在1962年4月作出决定:反对获得任何种类的核军事力量。
1985年,“加拿大非暴力行动联盟”呼吁对武器玩具进行联合抵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瑞典则在1980年决定对武器玩具加以全面禁止。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主要特点。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影响。
解析 (1)应依据材料中“和平运动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等信息,从范围、内容、组织等方面进行归纳;(2)可结合材料三中“促使瑞士政府在1962年4月作出决定”等信息,从政治影响和思想观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答案 (1)特点: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声势浩大;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反对核威胁;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日益趋向国际化。
(2)影响: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对限制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基础。








PAGE



- 1 -









第23课 反战和平运动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简述二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发展状况;分析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及意义。 了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表现及影响。 一系列反战和平运动对当今维护世界和平带来的启示。

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1)背景:二战后,美国挑起的“冷战”遭到反对;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
(2)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①第一届:1949年在巴黎和布拉格举行,要求原子能的使用只限于和平目的与改善人类福利。
②第二届:1950年在华沙举行,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该组织以“和平共处”为基本原则。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背景:美苏“冷战”加剧,北约与华约对峙,战争危险增大。
(2)内容:热核武器具有毁灭人类的危险,各国政府应“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3)影响: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特别提醒] 民间力量是反战和平的主力;文化界人士,特别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成为和平运动的先锋或推动力量。
二、 60、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
背景: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表现:1965年,一些青年学生焚毁政府颁发的征兵证,反对侵略战争,拉开反战运动的序幕。
形式:游行示威、拒缴战争税、召开宣讲会等。
影响
(1)这一时期的反战运动还与当时的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相结合,构成了美国历史上罕见的社会浪潮。
(2)其他国家也举行了各种声援活动。
[特别提醒] 反战和平运动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对限制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起到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三、80年代和平运动的高涨
背景
(1)西欧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人们的反战意识尤为强烈。
(2)北约集团准备在西欧部署美国中程导弹。
内容:反对美、苏的核军备竞赛,要求建立“无核区”。
影响:波及到世界各地;督促联大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四、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1)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2)范围上:从社会领域看,参与阶层广泛;从空间分布看,地域广泛,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3)组织上: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作用
(1)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2)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基础。
[特别提醒] 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虽然不能完全制止战争,但是它可以减少战争。它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舆论上,使得一些战争贩子和战争狂人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1)世界人民追求和平、保卫和平的活动主要包括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及罗素的反战活动。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和80年代以来的国际和平日运动。这些保卫和平的斗争,有利于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二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表现及特点
史料一 

史料二 1967年10月21日,众多示威群众呼喊着口号向五角大楼冲去,②使得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反战和平集会变成了暴力冲突。此次游行示威活动中有近3 000人被捕,其中包括小说家梅勒和集会组织者德林杰。

①指1949年毕加索献给巴黎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作品。作品中恬静的鸽子,表示出爱好和平人民的纯朴的尊严的意志。从此,鸽子就成了和平的象征。
②充分说明民众反对战争、期望和平。

(1)史料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提示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2)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史料二中提及的反战和平集会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战和平运动的作用。
提示 原因: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及人员伤亡,国内民众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作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战争,和平思想得到了普及。
(3)简述二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
提示 在内容上,核武器的出现,构成了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因此反战和平运动更多地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在范围上,反战和平运动参与阶层广泛,声势浩大,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具有真正的全球性;在组织上,反战和平运动越来越成为有组织的运动,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
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1)原因
①二战劫难使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
②核武器阴影的笼罩,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③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及军备竞赛的升级,造成世界不安宁。
④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威胁世界和平。
⑤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
⑥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2)特点
①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地域广泛;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②在和平主义旗帜下的超越意识形态的合作。
③矛头直接指向当今某些国家中存在的军国主义及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④超出了单纯的反战、反核运动的范围,与世界上的其他社会运动,如生态运动、环保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反对种族歧视等交织在一起。
⑤运动的重心在西方。二战后的反战和平运动由社会主义国家号召发起,但重心在欧美国家,因为西方国家由于物质文明早而使之民主意识较强。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且大多是在落后基础上建立的,物质上、精神上有待于提高。因此,反战和平运动的重心在西方。 

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作用
1.对制止战争、限制军备竞赛、裁军起到了积极作用。
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3.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109)
翻译并体会歌词大意,思考这首歌为人们喜爱的原因。
提示 歌词大意:“人人都在谈论\赵大主义,钱二主义,张三主义,李四主义,王五主义,刘六主义\这个主义,那个主义\难道这不是最要紧的主义\我们这里想说的只是给和平一个机会\我们这里想说的只是给和平一个机会。”
“哦,让我们坚持不懈\人人都在谈论\他和她、他和他、她和她\我们只想说给和平一个机会\我们只想说给和平一个机会。”
这首歌是甲壳虫(一译作披头士)乐队的约翰·列侬在1969年所作,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当时,越南战争升级,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和平运动,运动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与响应。“给和平一个机会”这个主题恰恰能够表达人们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所以这首歌曲深受喜爱。当然,歌曲本身的美妙、歌手的精彩演绎也是重要原因。
二、自我测评(教材P109)
1.概述反战和平运动的主要活动。
提示 从二战结束至80年代,世界的反战和平运动主要发生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发生在四五十年代。其中,以1949年、1950年的两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以及1955年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最为著名。第二次高潮爆发于六七十年代,当时美国青年为反对越南战争抵制征兵,其他阶层也举行游行、拒缴战争税、召开宣讲会等。第三次高潮发生在八十年代,西欧人民游行集会反对北约的导弹部署计划,是这阶段和平运动的主要内容。,\a\vs4\al(2.)简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提示 (1)二战结束后,美国挑起“冷战”,威胁世界和平。刚刚经历二战浩劫的世界人民反战意识高涨。他们在1949年和1950年先后召开两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呼吁各国之间和平共处。50年代中期,苏、美“冷战”加剧,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战争危险增大。一些著名学者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反对核战争,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六七十年代,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并将战争不断升级。美国国内对战争不满情绪逐渐增加,人们发动大规模反战运动,要求结束越南战争。1979年,北约通过决议计划在西欧部署导弹。反战意识尤为强烈的西欧人民掀起大规模的运动反对这一决议,并要求苏美停止军备竞赛,实现西欧的“无核化”。纵观二战后的反战运动,会发现它们的爆发都和美苏争霸的背景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2)这些和平运动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它们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其次,运动的地点虽主要在欧美,但却是遍及全球的世界性的运动;再次,运动向社会各阶层、各组织团体、各种不同信仰和政治色彩的人士中扩展;最后,运动中出现了一批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和平组织,具有很强的组织性。
(3)反战和平运动对战后局势影响很大。它们不仅限制了军备竞赛,推动了裁军进程,而且对制止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起了重大作用。一些国家和政党的决策也受到了它们的影响。同时,和平运动教育动员了广大民众,普及了和平思想,为世界的长久和平奠定了基础。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