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课件+学案+试卷含答案(4份打包)岳麓版选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课件+学案+试卷含答案(4份打包)岳麓版选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0 14:30:19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9课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国主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纳粹党
民族优越
法西斯
大陆政策
柳条湖
二二六
共产主义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嗨起
第三单元
DI SAN DAN YUAN
第二次世界大战
新知导学·思维启动
精准梳理·稳固根基
知识网络木史论要旨
美英
凭借雄厚实力,美国进行
罗斯福新政,渡过危机
1929
经济萧
193年条,社
世界经会矛盾
纳粹党成立并迅速
济危机激化
德国」→夺权933年希特
勒上台
欧亚
战争
德日
策源
法西斯势力抬头,地形
日本尸发动九一八事变卩成
和“二二六”政变
史料探究重难突破
研读论证·领悟內涵
深化拓展木能力提升
(共23张PPT)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嗨起






第9课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选择题
德、意、日法西斯兴起的社会根源不包括(  )
A.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
B.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
C.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
D.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
解析:选D。意大利于1922年已经建立起法西斯政权,显然不是受“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西方世界出现社会大动荡,其中改变历史进程最大的事件是(  )
A.法西斯主义思潮泛滥
B.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C.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D.反法西斯斗争兴起
解析:选A。依据“改变历史进程”可判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然后联系与二战爆发相关的史实,即选A项。
3.1930年,希特勒在一次演说中说,“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那他2 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德国)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对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C.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
D.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0年”可知,此时的德国正受到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故A项正确;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是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故B项错误;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有三个标志性事件:德国吞并苏台德区、英法承认德国的“正常国家”地位、德国入侵波兰,故C项错误;法西斯轴心国建立的时间是1936年,故D项错误。
4.“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解析:选B。抓住关键信息“日本人”“夺我东三省”,从中可知这首童谣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
5.下列事件使华盛顿体系开始受到巨大冲击的是(  )
A.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C.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D.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解析:选B。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建立的新的统治秩序,与欧洲无关,排除C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打破了亚太地区的稳定,破坏了《九国公约》,使华盛顿体系受到冲击。
6.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②纳粹党进行欺骗宣传
③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④纳粹党控制德国国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促使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转而支持法西斯,纳粹党的欺骗宣传获得广泛支持,从而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均为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7.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的普遍支持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解析:选A。本题中材料主要表达的是德国人与纳粹党的关系,纳粹党是通过欺骗性的宣传得到了德国人民的支持,因此只有A项符合题意。
8.右图是德国政府在2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张宣传海报。海报上方印有这样的口号:“德国觉醒吧!”这张海报(  )
①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
②反映了当时德国政府煽动民众复仇情绪
③反映了二战的欧洲策源地已经形成
④说明了德国纳粹的崩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从图中纳粹党的标志,再结合“德国政府”“德国觉醒吧”等信息可知②和③符合题意,该宣传海报应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结合上述分析①④明显错误,故B项正确。
9.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解析:选D。根据所学,A、B、C三项是共同原因。从历史原因看,德国法西斯兴起与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有关,而日本不存在这种情况。据此选D项。
10.“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人口。”为此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  )
A.镇压社会主义革命
B.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向边境地区迁移人口
D.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解析:选D。材料体现了德国要对外扩张的意图,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体现了德国要摆脱和约的束缚,再度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德国总统兴登堡与希特勒;图二:正在燃烧的德国国会大厦;图三:讽刺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的漫画;图四:德军迫害犹太人。
(1)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和执政特点。
(2)法西斯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恐怖主义,依据图二、图三、图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法西斯恐怖统治的具体表现。
(3)图三德国的举动为何能得逞?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 (1)应从统一后的德意志历史特点;一战后的政治经济状况;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及希特勒上台后实行法西斯专政的表现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2)要依据图片的提示回答。(3)应与二战的爆发结合起来回答。
答案 (1)原因: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一战战败,受到战胜国制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统治阶级倾向建立独裁统治;希特勒的欺骗宣传。特点:通过国会大选合法夺权。
(2)表现:取缔纳粹党以外所有政党;希特勒集大权于一身;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严格控制文化教育;撕毁《凡尔赛和约》;积极扩军备战,退出国联。
(3)原因:德国的欺骗;英、法、美绥靖政策的纵容。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12.2017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二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许多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也有很多因素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警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军部为核心力量。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这种变化的新的军政关系。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帅权,并赋予军令长官“帷幄上奏权”,即凡有关军令事项,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决。这就是战前日本盛行的“统帅独立原则”。
——《如何理解“以军部为核心”是日本
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后,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抑郁已久的对政党政治的仇恨,对海外殖民的渴望,对亚洲盟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等各种右翼思潮一下子迸发出来,为(日本)激进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
——武寅《从协调外交到自主外交》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大体经历了法西斯势力的抬头、急剧发展和法西斯体制的完成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均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最后随着侵华战争的惨败,法西斯政权也就彻底崩溃了。
——金相春《日本法西斯化与侵华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此观点。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日本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之一是以军部为核心力量及材料二中“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为(日本)激进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限制进行回答。 (2)第一小问联系材料三中“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 信息回答;第二小问从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建立过程及发动和扩大侵华战争的史实进行回答。
答案 (1)原因:历史上,日本有军国主义的传统,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或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现实上,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为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能结合材料信息言之有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2)观点: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
论证: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吞并中国东北,法西斯势力在日本进一步膨胀,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法西斯专政初步建立;1936年法西斯专政初步建立后大力推行法西斯主义,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联系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建立过程及发动和扩大侵华战争的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PAGE



- 1 -









第9课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知道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兴起的史实。 简述美、德、日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分析德、日两国走向法西斯道路的原因,了解其过程;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一、法西斯的兴起
1.原因
(1)德、日、意三国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2)为笼络群众,提出了限制资本家和地主、保护中下层劳动者等蛊惑人心的口号。
表现
(1)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党,并于1922年夺取了政权。
(2)德国:建立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
(3)日本:兴起以军部为主的法西斯运动。
纲领和目标
(1)对内:摒弃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实行极权统治。
(2)对外:鼓吹民族优越论和进行侵略扩张,企图称霸世界。
[特别提醒] 德日两国由于封建社会经历的时间较长,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资产阶级民主意识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缺乏或不健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倾向严重。这是导致德日两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历史原因。
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股价出现暴跌。
特点: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普通民众渴望改变现状,法西斯势力乘机活跃。资本主义国家间围绕争夺世界市场展开斗争,矛盾激化。
应对危机的不同道路及原因
(1)不同道路
①美国和英国分别建立起美元集团、英镑集团等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②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企图用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方法摆脱危机。
(2)原因:英、美经济实力雄厚,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广大,而德国没有殖民地,日本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殖民地较少。
[特别提醒] 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大国的抉择将深刻影响这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历史的走向。美国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缓解了危机,维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国和日本受危机的影响较大,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用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方式摆脱危机,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三、九一八事变
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确立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2)1928年张学良“易帜”后,日本在东北的势力和影响受到很大削弱。
经过: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出兵中国东北,很快占领东北全境。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军部在日本国内的政治地位。1936年,“二二六”政变后正式建立了法西斯体制。
(2)是日本法西斯走上以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称霸世界道路的开端。
(3)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严重挑战。
(4)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特别提醒] 明治维新以来形成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民主传统和华盛顿体系的压制是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历史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和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是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直接原因。
四、希特勒的上台
背景
(1)经济危机对德国的严重打击,为纳粹党人夺权创造了客观条件。
(2)希特勒和纳粹党进行蛊惑宣传,骗取了广泛支持。
(3)反对共产主义和侵略扩张的目标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纳粹党上台
(1)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
(2)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
纳粹党的政策
(1)政治:实行纳粹党一党专政和希特勒个人独裁,确立了发动战争的政治体制。
(2)经济:重整军备,确立了战争经济体制。
(3)军事: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
[特别提醒] 希特勒在德国的上台有着诸多的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传统;德国统一靠普鲁士的王朝战争来完成;帝国宪法对普鲁士传统保留的深远影响;《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款;20世纪30年代的严重经济危机的打击。


(1)德、意、日封建残余严重,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2)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面对危机,美、德、日选择了不同的摆脱危机的道路,美国通过“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渡过了难关。德日法西斯势力的不断膨胀和疯狂扩张,使欧亚世界大战策源地先后形成,德日成为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
(3)九一八事变、希特勒上台,标志着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比较
史料一 ①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希特勒
史料二 帝国鉴于内外的形势,认为当前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②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1936年日本《基本国策纲要》

①指1934年8月希特勒出任国家元首和总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正式确立了独裁统治。
②体现了日本海军以对抗美国、确保太平洋制海权为扩张目标。

(1)上述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提示 两则史料反映了德、日两国对外扩张的野心。
(2)综合上述史料指出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共同原因。
提示 都是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乘机扩张势力,建立法西斯政权。

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异同
(1)异
类别 德国 日本
过程 先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发动战争 先发动战争,逐步建立法西斯专政
核心 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 军部势力
方式 纳粹党欺骗群众,讨好军队,勾结垄断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合法竞选夺取政权 通过政变、恐吓等手段逐步迫使政府让步,建立受军部控制的法西斯政权
特点 派系单一,建立法西斯专政时间短 派系斗争激烈,建立法西斯专政时间长
(2)同
①原因
a.两国长期以来都是君主专制的国家,虽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德国通过王朝战争,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但封建残余较浓厚,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传统。
b.两国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制约,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
②时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提供了条件,它们利用危机扩张势力、夺取政权。
③本质: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公开恐怖统治,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使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得以形成,把世界引向战争。

美国与德、日在经济危机打击下
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
面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日两国确立法西斯体制,分别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美国与德、日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包括以下四方面:
政治上:美国有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不易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治。德、日两国总体上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两国内部都有军国主义传统,后来与垄断资产阶级相结合,这些都是法西斯专政的社会历史基础。
经济上: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国家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干预经济,缓和危机。德国经济发展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大;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它们受经济危机打击十分严重。
国际关系上:由于实力和地位不同,各国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利害关系也不同。《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而言,是“强加的和平”;在华盛顿体系中,美国处处压制日本,美日矛盾激化。由于美、德、日在战后格局中处于不同地位,美国要维护这一体系,德日则要冲破这一体系。
领导者素质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个坚定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家、改革家,他顺应美国资产阶级的需要,适时明智地采取了强有力的改革措施。而德国元首希特勒是纳粹好战分子,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势去发动战争,宣传民族复仇,这都是重要原因。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课中思考题(教材P38)
请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说一说法西斯一词的含义。
提示 法西斯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fasces”一词。早在古罗马时期,法西斯是国家高级官员的权力象征。它的标志是中间插着一个斧头、由红布条绑紧的束棒。官员出行之时,往往由侍从们举着束棒走在前面,以表示他有权把人处以鞭笞或死刑。墨索里尼用中间插着斧头的束棒作为法西斯党的党徽,声称这个标志体现了意大利的古代光荣,这意味着意大利打着恢复古罗马帝国的辉煌的幌子,企图对外扩张。
二、阅读与思考(教材P40-P41)
在上面这几段话中,基辛格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的打破归结于希特勒个人,并认为希特勒之所以能够崛起,不是因为他的思想,而是由于其“煽动人心的鬼才”。你同意基辛格的这种分析吗?为什么?
提示 不同意。首先,基辛格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的打破归结于希特勒个人,这是错误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包含很多矛盾,包括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等,这就决定了该体系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希特勒个人的才能也不是纳粹党以及希特勒崛起的唯一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民族主义情绪日益极端化,这是法西斯运动兴起的重要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德国受到的打击最为沉重,普通民众遭受到深重的苦难,渴望改变现状。而在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而掀起,的争夺市场的斗争中,德国没有殖民地,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希特勒和纳粹党乘机大肆活动,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法西斯运动迅速发展。同时,希特勒向垄断资产阶级表明反对共产主义和侵略扩张的真实目标,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势力大增。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
三、自我测评(教材P41)
1.法西斯在德国和日本兴起以及能够取得政权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德国、日本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专制主义气氛浓厚;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存在着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束缚的势力。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上台以维护其利益。一战后法西斯势力兴起,德国建立了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日本在一战后也兴起了以军部为主的法西斯运动。法西斯运动还蛊惑人心地提出一些限制资本家和地主、保护中下层劳动者的口号,以笼络普通群众。
2.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提示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走上以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称霸世界道路的开端,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严重挑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道路。希特勒上台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