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 近代中国的外交是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外交。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1861年,甚至发生了国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怪事:清政府听从列强建议,让一个美国人蒲安臣代表中国去办理外交。
195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中国政府派出了九人的代表团,代表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第一次登上了联合国讲坛。中国代表的发言,在会场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评论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叩头外交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的真正意志已从自己代表的言语中表现出来了。”新中国书写了哪些新的外交篇章?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绩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临的外交环境?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交系。新中国建国之初,国际主要力量对中国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什么样的国际矛盾?
新中国成立所面临的外交环境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新中国建国第一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苏联第一个宣布成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还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提出: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确立: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周恩来访问缅甸 “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周恩来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和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他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双方认为:中印所协议的指导两国关系的五项原则,也应该是指导中缅两国关系的原则 ;各国人民有权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别国不应该干涉;革命不能输出,一个国家人民的共同意志不容许外来干涉;中缅两国应保持亲密联系,以继续加强两国友好合作。 ——《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讨论:中国为什么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屈辱痛苦的经历得出的深刻教训。2、中国的政权性质:社会主义国家。(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文献照片:周恩来亲笔修改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4)历史意义:问题:
来参加会议的有哪些国家?
这次会议的性质怎样?
这些国家是为了什么目的来参加万隆会议的?
参加会议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怎样?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是一次政治谋杀事件,针对的主要目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克什米尔公主号残骸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遇难的三位新华社记者遗像,他们分别是李平、黄作梅、沈建图(从左到右)克什米尔公主号右翼爆炸部分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2、万隆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55年。
(2)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概况:
①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团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进行“颠覆”活动。
②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1955年,在躲过克什米尔公主号暗杀事件后,周恩来不畏艰险,毅然出席万隆会议。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万隆会议期间,各方人士争相请周恩来总理签名留念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周总理是怎么说的周恩来发言的精髓求同存异“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同——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等。
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思考:“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吗? 万隆会议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3、形成了“万隆精神”问题:独立自主和求同存异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局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吗?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外交政策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提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课堂总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