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20课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民族独立
克什米尔
苏联
孟加拉
核武器
领土争端
伊斯兰教
阿拉伯世界
互有攻守
化学武器
1988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嗨起
新知导学·思维启动
精准梳理·稳固根基
知识网络木史论要旨
存在两大教派
印度特点
组成两大政党人政见分歧印巴
矛盾
印巴英国殖民者分(宗教信仰原则印巴分立
复杂,
战争而治之政策
和解
发展
之路
中国
克什米尔问题、
家之
东巴基斯坦问题
次印巴战争
漫长
间的
教训
局部
交战原因两国民族矛盾重重:领土纠纷、宗
惨痛,
战争
教矛盾、民族问题争夺石油资源川影响
两
伊拉克进攻→拉锯战→伊朗攻人
了中
伊日「战争过程伊拉克→安理会强制决议停火
东和
战
世界
争
的局
结果
两败俱伤
势
史料探究重难突破
研读论证·领悟內涵
深化拓展木能力提升
(共23张PPT)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嗨起
第20课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
一、选择题
1.1947年印巴分治是( )
①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教派矛盾的反映 ②长期武装斗争的结果 ③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 ④执行联合国分治决议的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④与史实不符,易于排除。③肯定正确,关键是①和②的甄别。印巴分治是把印度分为印度教的印度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宗教矛盾突出是印度的一个特点,英国这样做是利用矛盾制造矛盾,所以①是正确的。
2.分而治之政策的推行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造成同一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和敌视
B.造成不同宗教信仰居民之间的隔阂和敌视
C.会引发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
D.印巴分立对英国不利
解析:选D。分而治之政策是导致印巴冲突的根源,印巴分立有利于英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3.两伊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冲突 B.宗教纠纷
C.领土争端 D.资源争夺
解析:选C。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很多,其中领土争端最为主要,阿拉伯河河界的划定一直是两国争执的焦点。
4.两伊战争中,两方互有攻守,当伊朗进攻时,为扫清前面的地雷,伊朗成千上万的被称为“肉弹”的少年怀着能升入天堂的梦想,冒着伊拉克的炮火,冲进布雷区。这说明了伊朗少年的( )
A.大无畏革命精神
B.战争狂热
C.极端宗教狂热
D.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选C。本题关键是审清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升入天堂的梦想”,这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5.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这样的结果是( )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解析:选B。以宗教信仰作为印巴分治的依据,容易导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斗争,这也是英国殖民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政策。
6.下列关于三次印巴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两次的战场都在克什米尔地区
B.三次战争的直接目标一样
C.都在联合国的调解下停火
D.第二次战争结束后,在克什米尔地区划了停火线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全面比较三次印巴战争。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直接目标是东巴基斯坦,前两次则是克什米尔地区。第三次并不是在联合国调停之下停火。第一次印巴战争后,就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了停火线。
7.印度和巴基斯坦之争中,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天平明显向印度倾斜。其表现是( )
A.印度取得苏联的支持
B.东巴地区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C.印度在东巴战场上取得胜利,并建议停火,巴基斯坦被迫接受停火建议
D.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取得胜利,并达到了肢解巴基斯坦的目的
解析:选D。南亚次大陆政治天平向印度倾斜的表现是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取得了在东巴基斯坦的胜利,并于战后在东巴基斯坦地区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而达到肢解巴基斯坦的目的。
8.下列图片为印巴战争中使用的武器,由此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国际调停
B.联合国的干预
C.战争的激烈程度
D.苏联等大国推动了印巴战争
解析:选D。两幅图片反映出战争的先进武器来自于苏联,说明苏联对战争起到了推动作用。
9.下列有关两伊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场战争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②这场战争进行了8年 ③这场战争的爆发既有领土和宗教派别之争,也有民族之间的纷争 ④在战争中双方相互采用“袭船战”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两伊战争的经过,结合两伊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来分析。①②③④都符合两伊战争。
10.历次中东战争与印巴战争( )
A.都是由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的
B.都是多个民族国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战争
C.都是为了争取独立建国的民族生存权利
D.都是长期存在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的产物
解析:选D。A项只符合印巴战争;B项只符合中东战争;C项符合阿以战争(中东战争);D项符合中东和印巴战争,属历史因素。
11.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有许多相同点,下列各项中不是相同点的是( )
A.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
B.都有大国操纵和干预
C.都因为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而引起
D.争夺的焦点都是丰富的石油资源
解析:选D。印巴战争矛盾激化的导火索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两伊战争的最主要原因是领土争端。
12.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向海湾地区增派部队,主要是为了( )
A.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B.保护在两伊的外国人
C.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
D.趁机控制海湾地区
解析:选D。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A、B、C三项均为表面现象,只有D项才是美苏两国增兵海湾的本质目的。故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巴分立图
材料二 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祖籍就在克什米尔。他曾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克什米尔是“亚洲的心脏”。巴基斯坦总督真纳也说过:“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1)请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分析英国调整对印度殖民政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印巴之间长期对立和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对印巴冲突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解析 (1)结合所学回答;(2)以印巴双方对克什米尔地区争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答案主要靠回扣教材和所学知识来概括归纳;(3)开放性题目,回答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答案 (1)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英国随着经济的严重削弱和殖民强国地位的丧失,在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的情况下,不得不调整其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对该地区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学生有其他看法,言之有理也可)
(2)原因:同一地区生活着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殖民统治者分而治之的政策起到了挑拨作用;以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唯一原则的弊端;领土边界长期不确定归属,酝酿矛盾与冲突;大国的介入与出售武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启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应尽早确定;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提供的数字,日本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消费量的64%,法国占35%,美国占21%,意大利占32%,英国占14%,德国占15%。两伊战争开始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特别是双方展开“袭船战”和“袭城战”之后,在纽约,美国中质石油每桶上涨近3美元;在欧洲,原油每桶上涨近5美元,涨幅最高时,一周之内每桶油价就上涨了3.5-9美元。美国一些报刊曾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再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两伊战争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两伊战争还带来了哪些影响?
解析 两伊战争不仅使伊拉克和伊朗损失惨重,而且对整个世界局势变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答时要从对战争双方及国际的影响两方面回答。
答案 (1)战争摧毁两国的石油设施,造成国际油价的飞涨。
(2)首先,战争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其次,战争造成中东国家的分裂,地区动荡不安。最后,两伊战争为苏、美等国插手中东事务创造了条件。
PAGE
- 1 -
第20课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分析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实行分而治之的原因,探讨其对印巴冲突造成的影响;简述三次印巴战争的经过。 分析印巴冲突带来的深刻教训。 了解两伊战争发生的原因,理解两伊之间的领土和宗教派别之争,简述两伊战争的经过,认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给双方造成的巨大损失。 认识两伊战争产生的教训。
一、印巴战争
背景
(1)二战后,印度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2)英国为了保留部分殖民利益,对印度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按宗教信仰成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使民族、宗教及教派矛盾尖锐。
(3)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印巴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历次印巴战争
(1)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联合国多次调解,双方划定停火线,但克什米尔归属未定。
(2)1965年,克什米尔爆发反印起义,印度借口挑起第二次战争,联合国安理会促使双方再次停火,但争端仍然存在。
(3)1971年,印度在苏联支持下,利用巴基斯坦内部激化的矛盾,发动第三次战争。印度在东巴胜利,战后东巴独立,建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现状
(1)为了自身安全和震慑对方,均保持庞大军备,并研制出核武器。
(2)双方小型冲突至今不断,南亚次大陆局势持续紧张。
[特别提醒] 克什米尔问题从根源上来说是殖民主义的罪恶之一。英国殖民者在退出印度的同时,给印度和巴基斯坦留下了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和平谈判,靠武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能陷入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两伊战争
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是领土争端,阿拉伯河河界的划定一直是两国争执的焦点。
(2)民族、宗教矛盾:两伊分属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信仰伊斯兰教,但教派不同。
(3)霸权主义:伊拉克执政者萨达姆企图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盟主,奉行地区霸权主义,导致战争爆发。
经过
(1)战争自1980年由伊拉克首先发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
②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
③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
(2)战争手段:袭击对方石油基地,进行“袭船战”“袭城战”,甚至使用化学武器。
结果:两败俱伤,在联合国调停下,1988年,两伊宣布停战。
影响:是二战后持续时间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遭受巨大损失。
[特别提醒] 两伊战争既是两伊矛盾长期发展的结果,也带有争夺地区霸权的色彩。从结果上看,两伊战争不分胜负,两败俱伤,最大的受益者是以色列。因为中东地区的两个军事强国都受到了严重削弱,以色列的实力相对上升。
(1)二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迅速高涨,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基础,英国为保持英国势力在印度的继续存在,它利用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在独立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推行分而治之方针。
(2)随着两个具有明显宗教特征的国家出现,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之间的摩擦和对立严重起来,解决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问题仍然困难重重。
(3)两伊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领土争端、宗教矛盾、民族问题、大国的干预。
(4)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给两伊双方都造成了巨大损失,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两伊战争还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对印巴分治的认识
史料一 蒙巴顿断定印、巴分治,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①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从此印巴两国半个多世纪的时断时续的战争噩梦开始了。
史料二 50多年里,②三次印巴战争和不断的边境冲突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只会耗费大量的金钱,造成许多人失业,而且给两国的经济和发展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只有和平的局面和安定的环境,才能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经济上的发展和繁荣。——《和平中有利益》
①原本该地为一个土邦,穆斯林占多数,印度教徒占少数,让该地区归属悬而未决正是英国继续操纵该地的表现。
②画线信息说明了印巴冲突的危害性。
(1)据史料一概括“战争噩梦开始”的主要原因。
提示 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宗教对立;克什米尔问题。
(2)据史料二概括指出印巴冲突的后果。你认为解决印巴冲突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提示 后果:耗费社会财富;给人民带来痛苦和不幸;阻碍经济发展;造成社会动荡。途径:谈判和对话。
印巴分治的影响
(1)印巴分治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是对英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
(2)反映了英国想继续控制这一地区的企图,分治也是造成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3)在分治过程中,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迁徒和仇杀,造成大批的难民。
(4)原来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从而造成两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5)两国在土邦归属问题上冲突激烈,造成长期不和,为它们后来的矛盾和冲突埋下了隐患。
(6)特别是遗留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主要原因。
对两伊战争的认识
史料一 ①历史上两伊宿怨很深。两国共同边界1 280千米,南段以阿拉伯河为界,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两国的重要石油基地和油港都集中于此。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也是伊朗油船的通道。长期以来,两国一直在争夺这一水道。在阿拉伯河伊朗一侧的胡齐斯坦省居住着200多万阿拉伯人,他们争取民族平等和自治的斗争得到伊拉克的支持。而在伊拉克一侧与伊朗交界的各省聚居着什叶派穆斯林,他们又得到伊朗的支持。在北部地区,两伊境内都有库尔德人,他们的反政府活动又分别受到对方政府的支持,这也加剧了两伊的对立。
史料二 在双方“袭船战”中,航行于海湾的各国油轮共546艘被击中,420名船员丧生。战争使双方的综合国力受到很大削弱,客观上削弱了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势头,推迟了中东地区主要热点问题——阿以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刺激了中东地区各国对地地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伊拉克在这场竞赛中略占上风,以致很快忘却战争教训,停火两年后贸然武装入侵科威特,酿成规模空前、给伊拉克带来灾难性打击的海湾战争。
②两伊战争开始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美国一些报刊曾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再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
①注意结合史料全面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②画线信息表明了两伊的石油资源对世界石油市场的重要性。
(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提示 宗教教派分歧;民族问题;经济利益(石油资源);大国干预。
(2)结合两则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给中东地区局势和世界带来的消极影响。
提示 中东:中东国家分裂,阿拉伯国家矛盾激化,给这一地区增加了新的不稳定因素;推迟了中东和平进程。
世界:大国趁机插手中东事务,令中东地区更加动荡不安;石油价格上涨,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对两伊战争的认识
(1)两伊战争的主要原因
①领土争端:矛盾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河的河界划分问题上。
②宗教纠纷: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伊朗90%以上的居民是什叶派,而伊拉克境内虽有什叶派,却是由逊尼派掌权的国家,两国存在着尖锐的教派分歧。
③民族矛盾尖锐:伊朗居民主要是波斯人,而伊拉克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两国均有库尔德人。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引起民族矛盾尖锐。
④大国插手:两伊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从而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⑤两国领导人的恩怨: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和伊朗领导人霍梅尼的个人恩怨导致了两伊矛盾的加剧。
(2)两伊战争给人们的启示
①国与国之间应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对于领土争端应协商解决,本着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和平解决,不应诉诸武力。
②对于宗教派别问题,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应成为冲突的原因。
③对于国家内与国家间的民族问题,应平等相处、一视同仁。
④反对大国插手地区事务。总之,和则两利,战则两伤。
一、全面认识印巴分治政策
背景:印度原系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殖民地。二战后,印度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极大地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迫于形势,英国不得不改变殖民政策,于1946年派使团赴印商讨独立事宜,其真实目的是设法使印度继续受其控制。对未来的独立问题,印度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致使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间的教派流血冲突不断。
分治:为维护既得利益,英国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教的印度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后分别成立了共和国。
影响:印巴独立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但在分治过程中,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迁徙和仇杀造成大批难民;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使两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困难;两国在土邦归属问题上冲突激烈,长期不和。这种不利影响延续至今,成为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综上可以看出,印巴分治政策是英国殖民当局根据国际大环境和印度国内独特情况综合起来出台的政策。作为英国殖民地,印度在英国干预下出现独特国情:民族、宗教及教派更加复杂;印度国内两大党派分歧较大;无民族武装也无反英殖民政府的独立武装。因此英殖政府为了既得利益又迫于形势和英帝国已衰落的事实,出台了这种分而治之的帝国主义政策。
二、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 (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二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2)从现实情况来看,美、苏等大国出于霸权主义的干涉和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训 (1)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2)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受到尊重 (3)国与国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三、两伊战争对现代战争的启示
1.巨额资金能够买到现代化武器装备,但买不到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引进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一定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大力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
2.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应当重视速战速决,但同时还应当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3.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应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过分纠缠于一城一池的得失。
4.现代局部战争,武器装备和物资损耗大,给后勤补给提出了新课题。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93)
阅读上面的材料,思考两伊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提示 材料介绍了海湾地区的出口石油在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石油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两伊战争中各国石油价格迅速提高的史实。我们可以看到,作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海湾地区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各主要发达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地的石油供给,一旦这一地区爆发战争或石油生产遭到破坏,就会造成石油价格的浮动而影响世界经济形势。因此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仅是该地区的内部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93-P94)
在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中,有哪些相同的因素?这种因素对整个世界和平有什么影响?
提示 (1)相同因素:两则材料反映了印度和伊拉克领导人关于本国发展战略的一些想法和个人性格。材料一中,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认为印度不能扮演二等角色,实际上就是说印度除非灭亡,否则就必须成为一个大国,就要不断扩张,这是一种霸权主义的理论,同时他还利用民族问题进行宣传。材料二中,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明确提出阿拉伯世界必须要统一在以伊拉克为中心的帝国范围内,这也是一种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的理论,萨达姆还为此寻找历史上的根据,为自己的野心赋予历史和民族主义的合法性。将这两则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来看,领导人的霸权思想是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同时还可以看出民族问题也是两次战争的重要原因(但民族问题经常会成为霸权主义者利用的工具)。
(2)影响:霸权主义是实现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不消除这一主义,大国就很难平等、公正地对待小国、弱国,和平就只能是掩饰实力和武力较量的幌子。
三、自我测评(教材P94)
1.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经说,英国撤离时玩弄的分治伎俩,是南亚次大陆令人苦恼的争端的根源。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 这句话指出了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对南亚次大陆的紧张局势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这是很有见地的。由于印度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随着殖民主义的崩溃,英国殖民者不得不撤离印度。但一方面,英国不愿看到印度的强大,为自己增加新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为了保留自己在印度的特殊权益,英国不断挑动印度境内的宗教矛盾,使印度处于混乱和分裂状态,以便于自己的插手。这种政策使英国在一段时间内在印度保持了仲裁者的地位,但加剧了南亚次大陆的动荡局势。
2.以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为例,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提示 (1)原因:①领土争端,这往往是最主要的原因;②民族矛盾,这主要出现在以某个民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的国家;③宗教矛盾,这出现在那些排他性非常严重的宗教和教派之间;④国家领导人的霸权政策;⑤国际势力的干预。
(2)教训:这两次战争给战争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因此,任何争端应该首先并尽量坚持诉诸和平的谈判与协商,而不应轻易发动战争。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