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交通运输线的设计
鲁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
中国部分区域图
活动:一起来设计交通线
1.分成四组设计团队,1-2组分别设计A→C段线路方案,3-4组设计C→D段交通线路方案。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作为该组总设计师,搜集小组成员意见,确定最终线路方案。(讨论时间控制为8分钟)
3.总设计师到台上进行成果展示,并说明设计理由。(展示时间控制为3分钟)
4.各小组经过讨论,对其他小组的方案提出质疑、建议或评价。
景区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5
“最穿越”高铁——桥隧比达92.1%
穿越秦岭山区地段线路总长135公里,隧道里程高达127公里,桥隧比高达94%。
西成高铁采用高架桥的形式,飞越关中平原
生态高铁——当高铁邂逅保护区
高铁在穿越朱鹮国家自然保护区两侧安装了总长33014米的朱鹮防护网,这种防护网不仅具有一定的弹性及伸展性,可以防止碰撞对朱鹮个体的损伤,而且采用醒目的反光条挡块,避免出现朱鹮看不见防护网的问题。
通过秦岭大熊猫栖息地采用隧道从埋深800米至1000米的地下穿越。地表段为避免对动物活动和秦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采取架设高架桥的形式,下方设置宽大的桥洞,让鸟类和动物可以自由通过。
“之”字型公路
秋名山 五连发夹弯
探究:交通线设计中,还将面临哪些难题?
据地质勘查报告,西成高铁广元剑阁段地层成分以卵漂石为主,土质松散,易坍塌。2018年1月4日,受冰雪天气影响,西成高铁西安北至洋县西区间限速每小时200Km运行。
思考:西成高铁在设计时还可能遇到什么自然难题?还有哪些细节需要考虑?例如速度、弯道的弧度,坡度等方面。
冰雪天气
土质松散
引进“全套管跟管钻进工法”成桩技术
区间限速
……
……
难题 措施 西成高铁的解决措施
探究:建设交通线有什么意义?
材料: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跨越六省市,出于最大化发挥高铁优势和对沿线经济促进作用的考虑,西成高铁在选线时选择经过秦巴山区。通过速度优势,秦巴贫困区与关中、成渝两大经济圈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融入东部沿海地区一日经济圈内,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共享高铁时代的发展机遇。
西成高铁的开通可为川渝地区客运北出提供强有力的运力支撑,同时可释放既有铁路货运能力,改善川渝地区交通运输紧张局面。
课堂小结
科学设计交通运输线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气候
地形
土质
水文
生态
经济
社会
政治
技术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意义
典型例题
2017年12月,西成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全线长约658千米,其中穿越秦岭山区段线路总长135千米,桥隧比高达94%。下图为西成高铁示意图,读图问题。
1.影响西成高铁建设的主导
因素是
科学技术因素
地形地质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资源物产因素
2.西成高铁的桥隧比高的
主要原因是
沿途山河多,地形起伏大
B.沿途断层多,地质条件复杂
C.为了连接更多的城市
D.拥有成熟的架桥、凿隧技术
A
C
典型例题
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海南环岛高铁分为东段和西段,均连接海口与三亚。
2.高速铁路主要环岛布局,其主要目的是
A. 连接主要城市,促进经济发展
B. 降低工程难度,提高运输效率
C. 减缓铁路坡度,防止事故发生
D. 连接沿海公路干线,形成交通网
1.海南岛计划修建穿越岛屿中部的铁路线,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A. 暴雨和台风
B. 崎岖的地形
C. 断层透水问题
D. 喀斯特地貌
B
A
图中计划修建b村到a村公路的①②两个线路方案中,选择了②方案,理由是
修建b村到d城市的公路没有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村的原因是
d
c
b
a
②
Ⅱ
Ⅰ
①
山地
村镇
河流
公路方案
考虑经济因素,尽量多经过城镇,以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②方案沿等高线分布,避开陡坡,降低工程量。
典型例题
活动:一起来设计交通线
景区
Back
活动:一起来设计交通线
景区
Back
活动:一起来设计交通线
景区
Back
活动:一起来设计交通线
景区
Back
活动:一起来设计交通线
景区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