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件 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件 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19 22:3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羊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
咱们见面(那)容易
(哎呀)拉话话难
(咱们)拉不上那话儿,招一招(哟)手
一个在山上(呦),一个在(呀)沟
一、 黄土高原概况
【探究一】
1.黄土高原的位置
2.黄土高原的范围
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50~51的黄土高原的概况的内容,扮演导游的角色,对黄土高原从位置、范围、地貌特点等几方面做简单的介绍。
太行山脉
长城
秦岭
日月山
黄 土 高 原
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地区和海河上游地区
1.位置、范围:
黄土高原的位置
40°N
34°N
1100E
1050E
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沟谷发育,地表破碎
二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探究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危害?
中 游
下 游
耕地
土层变薄
养分流失
质量下降
单产降低
河流
泥沙入河
河床抬升
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
生态环境恶化
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地上悬河”
水土流失的危害
开封铁塔
13米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三: 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探究三】水土流失的形成自然原因有哪些?
探究实验一: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下列三种不同坡度的区域,三个区域都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哪个最严重,哪个最少?规律是什么?
A
B
C
A。坡度越大形成的地表径流越强,对地表的冲刷力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
探究实验二: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A是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规律是什么?
A
B
B。降雨强度大,不利于下渗,形成的地表径流大,对地表的冲刷力大,水土流失严重。
探究实验三: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呢?规律是什么?
A
B
A。土质疏松抗蚀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粘重抗蚀能力强,水土流失相对弱。
探究实验四:坡度一样,地表土质都比较松散,都是暴雨倾盆,但是A表面植被繁茂,B表面植被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幸运的是还保留了一部分植被,C表面的植被已经被破坏殆尽。哪一个水土流失最严重,哪一个几乎没有水土流失?有什么规律?
C
C最严重;A几乎没有。地表植被好,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好,同时也有利于下渗,减弱地表径流,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实验结论
地形:地面坡度    ,水土流失越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降水:降水强度    ,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质:土质越    ,水土流失越严重
越大
越大
疏松
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    ,水土流失越严重
越低
400毫米
探究:黄土高原位置的过渡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00毫米
成因探究—过渡性位置
植被:
农业生产方式:
地形:
气候干湿地区:
湿润区
干旱区
森林
草原
脆弱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脆弱
地处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图
黄土特性
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无层理,土质疏松,遇水容易分散,抗侵蚀能力低
降水:
降水集中在夏季,强度大,多暴雨
集中且多暴雨
地质灾害的多发性
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加剧了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分析
影响因素 特点与影响




素 地貌 形态不稳定,坡度大,易侵蚀崩塌
植被 稀少,土壤失去保护层
降水 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击力大,水土流失快
土壤 粉砂颗粒,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 钙含量高,遇水崩解
【探究四】
水土流失的形成人为原因有哪些?
1.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轮荒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2.露天开矿
建窑洞
修 路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3.无计划的工程建设
1.观察黄土高原植被从战国前至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前期植被覆盖率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3.后期为什么略有增长呢?
植被破坏
修建宫殿
阿房宫的大兴土木
“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秦始皇
森林草原被毁,地表岩层、土层被破坏、改变地面坡度,地表抗侵蚀的能力大大减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原因分析
影响因素


人为因素 轮荒耕作制度
露天开矿
建窑洞
修路
建水利设施
营造宫殿
伐木烧薪
影响


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因素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
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
降水: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土壤: 黄土土质疏松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频繁
植被大量的被破坏:毁林开荒
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土质疏松 B、垂直节理发育
C、夏季多暴雨 D、人为破坏植被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是( )
A、植被的破坏 B、不合理的耕作
C、开矿 D、土质、降水、地形等
3、有关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不正确的是( )
A、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B、从森林向荒漠过渡
C、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D、从沿海向内陆过渡
D
D
B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4~5题。

4.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 风力沉积 B.地势坦荡 地壳抬升
C.沟谷发育 流水侵蚀 D.波状起伏 风力侵蚀

5.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C
D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中下游及福建、浙江、海南、台湾等省。长江流域以南的红壤丘陵地水土流失面积达67.48万km2。裸露的红壤丘陵,被人们称为“红色荒漠” 。这些地区,人多耕地少,山大坡陡,雨量充沛,特别是暴雨多,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在高雨量的冲击下,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大幅度减产。仅长江上游35.2万km2水土流失区的土壤流失量就达15.6亿吨。由于长江流失的泥沙颗粒粗,只有1/3细泥沙进入干流,2/3的粗砂、石砾淤积在上游水库、支流和中小河道,给防洪和水库灌溉、供水、发电带来很大危害。
课后探究
红漠化
思考:
1、南方红壤丘陵区的水土流失产生哪些危害?
2、讨论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课后探究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