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9 21:2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单元概述】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占据江南的南宋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交前繁荣,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版图超出汉、唐,并为东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宋、西夏与北宋的和与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民族关系的特征。2.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各民族政权相关史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展现能力和归纳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2.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少数民族政权契丹、西夏与宋的和战,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难点: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畅谈宋朝印象,如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北宋著名的大文豪三苏等。
师:北宋的经济高度发达,却没有及时显性的转化为强国之力,造就了一个最令人困惑的年代:它集中产生了一批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被人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没有达到“文艺复兴”的效果;它被认为积贫济弱,却在强敌环伺之下维持了三百余年;它是一个让本民族倍感耻辱但却让外民族倍感欣羡的朝代。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呢?让我们通过本节课来探寻历史的答案。导入课题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合作探究:
(一)崛起与并立---契丹族与党项族
1.出示北宋时期的地图,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通过南征北战实现了局部的统一。请同学们看地图还有哪些政权名称?
学生说出(辽、西夏)
据此得出结论---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看图说史
材料一:辽墓壁画《契丹人饮马图》 西夏买牛契约
请问:(1)上述图片和材料反映了契丹族和党项族怎样的生活方式?
学生:游牧民族,居无定所。
材料二: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西夏铜牌 西夏货币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课本P33-34,说出辽、西夏与中原王朝交往,给他们带来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
展示:①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货币。②学会了农耕,开始发展农业生产。③效仿汉族的法令制度订立自己的官制、军制和法律等。
问题: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结合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等民族交融的史实,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巩固统治。
战争与和平
辽与北宋的和战
问题:为什么燕云十六州成为辽与北宋冲突的根源?
学生回答。
出示:北宋与辽、西夏并立的示意图
学生:讲述澶州之战
提示:从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等角度回答。
教师:尽管澶州之战北宋打败了辽军,但是结果却签订了澶渊之盟。
出示:澶渊之盟内容:①辽宋约为兄弟之国;②双方撤兵,各守边境;③宋向辽每年送岁币;④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què ) ,互市贸易。
小组辩论赛----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当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于戈。
观点一: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观点二:澶渊之盟促进了辽宋双边贸易,具有积极作用。
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上台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客观的,辨证的,一分为二地对北宋而言,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约定,岁币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但同时也使北宋得到了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使北宋的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大放异彩。对辽而言,辽获得了大量的岁币,提升了自己的国力,有利于辽学习北宋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对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 为辽与北宋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专家评述:澶渊之盟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宋史新论》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根据材料,概括宋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先战后和 ,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民族融合和友好交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交融与发展:
展示:辽、西夏与北宋的服饰、瓷器、货币、文字等图片,学生欣赏并体会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交融发展,体会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为中华民族而崛起的历史责任感。
学生书写小论文《我眼中的宋朝》,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书写小论文“我眼中的宋朝”,为学生立体化地学习宋朝的历史提供了支撑。同时整个教学设计首尾呼应,既锻炼了学生的文笔,又通过情感升华爱国教育,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与民族观。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