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22-23页??
【教学目标】??
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探索并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应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能根据实际问题需要,灵活使用运算律。?
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使学生经历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发展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及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和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植树节这天,我们学校从农场购买树苗和花苗后,还要购进花土和化肥,这是购买记录单,请你根据记录单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一: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
问题二: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肥???
我们一起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1、自主探究、运算步骤?老师有个小要求: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并且要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生列算式,老师巡视???
生1:(2×25)×20=,你的算式的意思是先要求出什么??????
生:先求每袋花土有多少千克?再求20袋花土有多少千克。?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2×(25×20)=,先求一共有多少包花土,再求一共有多少千克花土。
师:同意吗?看来啊,思路虽然不同,都可以解决一共有多少花土。一种方法是先求每袋花土有多少千克?另一种方法是先求一共有多少包花土?同学们掌握了吗???
老师来考考大家,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口答综合算式,并且要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生:(5×8)×10=??
生:5×(8×10)=?
组内交流、归纳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写的四个算式都是三个数连乘,你能不能把这四个算式分分类?同桌两人讨论一下。???
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前两个数相乘,一类是后两个数相乘。??
师:横着看,这两个算式都等于1000,所以可以用等号联系起来。??
下面两个算式都等于400,也可以用等号连起来。???
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算式是有着共同的特点的,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猜想一下这里面隐藏的规律吗?先在小组里面说一说你的想法。???
全班交流运算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师:假如我随便写3个数,组成这样特点的式子,是不是都满足这个规律?
生:是/不是。???
师:那也就是说这个规律现在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猜想,要想知道这个猜想是否成立,我们还要进一步的怎么样???
生:验证。???
你能来举个例子吗????
现在啊,请同桌两人一起写几个符合特点的式子,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老师有温馨提示:?同桌两人快速写出符合特点的算式,并把结论补充完整。????
生举例,然后写出结论。???
师:你们能找到不相等的式子吗?我们举不出反例,那这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式子,现在我们终于验证这个规律是正确的了。?????
我们的发现和数学家的发现时一样的,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探究成果读出来。?其实啊,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
同学们,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结合律。??
刚才同学们就像数学家一样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得出了结论,并且还用字母表示了乘法结合律,给自己掌声鼓励好吗????
同学们,你们来想一想,乘法运算中还有其他规律吗???
生:乘法交换律。???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你是怎么想到的?(从加法迁移过来的)?如果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你怎样表示????
师:为了验证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我们还是要举例验证。同桌两人各举一个例子并交流,然后把结论补充完整。??老师纠正结论。???
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相信下面这个题一定难不住你,把数填完整,并说说你应用了什么规律。??
2、网络连接?
3、在○里填上“>”、“<”或“=”。?
四、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谈话:这节课同学们学得认真!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收获,谁能来分享一下呢???生分享收获,老师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