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5页,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撕一撕”、“折一折”、“拼一拼”等活动,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结论解决简单问题。?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形成空间观念。?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言必有据、敢于质疑、善于探索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难点:?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学具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纸片若干,量角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板贴。?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复习?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提出问题:“关于三角形,你们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大胆交流,互相补充。??教师顺势引导:“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吗?”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
【设计意图:复习、梳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认识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观察猜测?,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和比较三角形的内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会发现:三角形的内角有的变大,有的变小。?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变化了,那么三个内角的和,也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变化?”学生根据观察的动画和已有的经验,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进行合理猜测。?教师揭示课题,并板贴: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三角形的两次变化过程,对于三角形内角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渴望,认知情趣油然而生。】?????
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量一量、算一算?以变化过程中生成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为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如何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1)讨论基本研究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卡。?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的三组数据,并提出问题:“随着三角形?内角的变化,它们的内角和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讨论发现:?
测量存在的误差不可避免。?
三角形的内角和在180°左右。?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学生在明确内角和的概念后,会很自然地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算一算无疑是最有效的办法,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经过学生的初步研究可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在180°左右。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方法给予肯定,但是从数学学科的严谨性考虑,进一步探索更为科学的验证方法成为必须,教师不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创新方法。】?
撕一撕、折一折??
围绕:“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这一核心问题,利用学具展开验证。?交流展示,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合在一起,即成为一个平角,从而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推广归纳:学生利用课下做好的三角形,选择喜欢的方法验证,最终发现“任意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设计意图: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拼在一起的验证过程,实质上就是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成为一个平角。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而且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本环节巧妙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在得到初步结论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验证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得到充分施展。】?
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想一想,填一填。(如右图)?
在三角形中,已知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求∠1的度数。?
在三角形中,只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求∠2的度数。??
在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度数都不知道,求∠3的度数。?
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3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出示: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图形的内角和吗?(四边形)?
学生在答题纸上画一画、算一算。?
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方法。?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本着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思路,从基础练习到解决问题,层层递进地巩固所学知识,深度挖掘学生的数学思维,并灵活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师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总结。?教师提出课后思考:“你能根据所学知识求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交流收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美以及数学本身的规律美。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用课堂上积累的活动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再次体验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