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0 17:0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重点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
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
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文艺复兴
(一)背景
1.经济条件:
(根源)
2.阶级条件:

3.人才条件:

4.文化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发展
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但丁
薄伽丘
彼特拉克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但丁与《神曲》
但丁,意大利诗人。恩格斯
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
人”。《神曲》原意是《神圣的
喜剧》。但丁原来只取名为《喜
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
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
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
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
剧的因素。《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
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但丁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
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
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他喜欢
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
自然风光。在风景秀丽的地方,
在远离城市喧嚷的田园山庄中,
彼特拉克挥笔写下了许多著名的
诗作。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
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
的影响,彼特拉克因此被授予“桂冠诗人”称号。
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彼特拉克
薄伽丘(1313—1375 )出生于佛罗伦萨富商家庭,其代表作是《十日谈》,小说描写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轮流讲了100个故事,故书名《十日谈》。这部文艺复兴早期产生的名著,为作家赢得了“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不朽声名。
薄伽丘
《蒙娜丽莎》

现藏于巴黎的卢浮宫,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画中人物坐姿优雅, 笑容神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 使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这种臻于完美的生动肖像作品,实为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崇高理想的光辉体现。



《最后的晚餐》反映了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之一。整个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达·芬奇艺术的代表。

500年来,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创造的“大卫像”,始终被视为西方美男子强健体魄的代表。“大卫”像身高4.1米,体格健美,神态坚定,肌肉紧张而饱满,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大卫
“画圣”拉斐尔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意大利
艺坛三杰之一。从二十二岁到
二十五岁创作了大量的圣母
像,从此声名大扬。他善于汲
取他人之长,而后加以综合的
创造。他的风格被特称为一种
“秀美”的风格,那就是和谐、
圆润、愉快、优美、温和,不
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
四百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
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拉斐尔自自画像
(1483~1520)
绿野圣母
纱罩圣母
中世纪圣母
西斯廷圣母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在1512—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他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不像以前的圣母像那样神情呆滞、不可亲近。
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大文豪,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
 他的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人性至美
莎士比亚代表作
《哈姆雷特》剧
中的奥菲丽娅
《麦克白》剧照
《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是莎士
比亚的著名四大悲剧作品。
西斯廷圣母
思考:以上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反映了什么共同主题?
人文主义:即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 级 观 念
蒙 昧 主 义
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自由平等
理性和科学
比较:
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区别
文艺复兴的影响
思想方面:


文学艺术方面:

自然科学方面:
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小结
资本主义萌芽
文 艺 复 兴
意 大 利
英 国
前 期
后 期
莎士比亚





薄伽丘
彼特拉克
但丁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
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二、宗教改革 (与上帝直接对话)

(1) 文艺复兴影响,人们思想解放,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天主教会在欧洲尤其在德意志残酷压迫和掠夺,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1、背景:
兜售“赎罪券”(导火线)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2、实质:
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下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
3、过程:
1517.10 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②拉开序幕:

③扩展:
路德教派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新教
代表资产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

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1、信仰耶稣就可得救(核心)
2、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4、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3、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追求平等、积累资本、惜时如金
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4、影响:
(1)宗教改革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如瑞士、英国宗教改革。
(2)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教派,统称为新教派,如: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3)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