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9 23:2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望岳
杜甫
20 古代诗歌五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我们一起领略了优美的五岳之尊——泰山。泰山风景幽美,是当今著名旅游胜地。
今天就来欣赏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诗歌导入
1.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了解诗歌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揣摩诗人情感,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人高瞻远瞩的气魄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目标
返回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忧国忧民,创作颇丰,诗艺精湛,被尊称为“诗圣”。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现状,后世将他的诗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文体知识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
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
律诗。
杜 甫
返回
望 岳

初读感知
1.诵读原文,读准节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liǎo)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指泰山
齐鲁:春秋战国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泰山
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青,指山色。未了,不尽。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
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割,分。
2.阅读诗歌,解决诗句中字词含义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
曾,同“层”。
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眦,眼眶。
终当,终要。
登上泰山的顶峰。
凌,登上。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3. 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①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
②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③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
4.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译诗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合作探究
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极言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不已,竟不知如何描绘,造成悬念。次句作答,借齐鲁两地烘托出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总写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1.找出诗中起统领作用的词语。
望: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首联的表达效果。
助词,无义
合作探究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泰山
高兴
惊人之笔
远望
近望
描写山之秀美
描写山之高大




远望
细望
终当、终要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
内心激荡
眼界开阔
全诗主旨:相信自己终能攀上人生顶峰的豪情壮志。
艺 术 特 色
自远至近,从朝至暮; 语言精警,情感饱满。


合作探究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远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
  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用语言来形容山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逐句品读
合作探究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前句虚写,泰山的美一言难尽,不如写造物主对其情有独钟。后句实写,“割”字用得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合作探究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是写细望。表达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是其誓言,也是诗人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可见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讲授新课

课文小结
如何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望岳》前六句从多个角度描写泰山之高大、壮美。正是这壮丽美景引发了诗人的攀登的欲望,诗人触景生情,以展望的姿态,想象“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豪迈。而其中蕴含的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有关“泰山”的诗句
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
岱宗何崔嵬,
群山无与比。
——元·贾鲁
峨峨东岳高,
秀极冲青天。
—— 晋·谢道韫
泰山一何高,
迢迢造天庭。
——晋·陆机

拓展延伸
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
泰山北斗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板书设计
远望——巍峨高大
近望——神奇秀丽
凝望——心胸荡漾
愿望——勇攀绝顶
望岳
气势雄伟
胸怀博大
写景
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