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专题训练,同步练习,复习补习资料:专题9.3.2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专题训练,同步练习,复习补习资料:专题9.3.2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20 15:5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知识
溶液的配制
1.配制方法及步骤
配制方法 (1)用固体和水配制溶液 (2)用浓溶液和水配制溶液(浓溶液的稀释)
操作步骤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溶解 ①____________、②量取、③__________
常用仪器 ⑤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药匙 ④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流程(以配制氯化钠溶液为例)
(1)取用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称量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中需要取用8.6 g蒸馏水,则应选用量程为__________的量筒。


【答案】1.(1)①计算
②称量
③量取
⑤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2)①计算
③混匀
④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2.(1)药匙 托盘天平
(2)10 mL

重点
溶液配制过程误差分析
1.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质量时的常见错误分析 [来源:学
(1)未调节天平平衡便称量
指针偏左:读数>实际质量
指针偏右:读数<实际质量
(2)指针未指到中央时便读数
指针偏右:读数>实际质量
指针偏左:读数<实际质量
(3)称量时,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的常见错误分析
(1)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则所量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大。
(2)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则所量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小。

3.由于其他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
(1)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后,不小心将固体洒出,则固体质量减小。
(2)所取用的固体物质中含杂质,则固体质量减小。
(3)配制溶液时所用的烧杯内含水,则所用的水的质量偏大。
(4)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后,不慎将液体洒出,则所用的液体的质量偏小。
(5)在装入试剂瓶中,不小心将溶液洒出,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减小;但不影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4.溶质质量不准确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1)若所使用的溶质因操作不当而增多,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若所使用的溶质因操作不当而减少,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5.溶剂质量不准确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1)若所使用的溶剂因操作不当而增多,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若所使用的溶剂因操作不当而减少,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典例1 (2019·山西)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A.氯化钠放在右盘 B.氯化钠洒出
C.俯视读数 D.配好溶液装瓶时溅出

【解析】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放颠倒时,氯化钠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B、氯化钠洒出,导致溶质的质量偏低,故所配溶液浓度偏低;C、俯视读数,使所量取的水的量偏低,故所配溶液浓度偏高;D、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溅出,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D。
【答案】D

典例2 某同学配制50 g 6%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___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解析】(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即②①⑤③④;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氯化钠的质量是50 g×6%=3 g。(3)取水的量为47 mL,所以应用50 mL的量筒;量取液体视线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4)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是溶质偏少或者溶剂偏多。氯化钠固体不纯,导致氯化钠偏少;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导致水的量偏多。
【答案】(1)②①⑤③④ ①
(2)广口瓶 3或3.0
(3)C 凹液面最低处
(4)AD


基础训练
1.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2.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蒸发皿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
3.用15%的葡萄糖溶液配制150 g 5%的葡萄糖溶液,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取用15%的葡萄糖溶液50 g
B.使用量筒、烧杯和漏斗等仪器
C.加水100 g
D.量水时选用规格100 mL的量筒
4.用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 g。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称量:用天平称量硝酸钾5 g
B.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 mL
C.溶解:将硝酸钾倒入量筒中溶解
D.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
5.下列做法对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不会有影响的是
A.使用的氯化钠晶体不纯
B.配制溶液的烧杯未干燥
C.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将配好的溶液移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6.3%的硼酸溶液可用于清洗皮肤的小面积创伤。现配制300 g质量分数为3%的硼酸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称量硼酸固体的质量:下图中所选砝码的质量为__________,游码的示数是_______。

(2)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取_________mL水(密度为1 g/cm3)。
(3)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瓶、贴标签:在下图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5)反思:若称取的硼酸中含有杂质,则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能力提升
7.欲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需准备5 g氯化钠和45 mL的水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若量取水时采用了俯视的方式读取,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若将该溶液稀释至溶质质量分数为5%,需再加水
8.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导致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将氯化钠固体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氯化钠配制溶液
9.某同学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_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___保持水平。
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真题练习
10.[2019·陕西]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20 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11.[2019·滨州]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图示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它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 g/cm3)约为

A.12.4% B.17.2% C.16.9% D.12.5%
12.[2019·河南]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答案】A
【解析】A、温度越低,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慢,用冰水溶解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快,用热水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白糖碾成粉末增加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能加快蔗糖的溶解速度,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D、用筷子不断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溶解时用筷子搅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A
【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所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没有用到蒸发皿。故选A。
3.【答案】B

4.【答案】C
【解析】用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 g,需要溶质的质量为50 g×10%=5 g;需要量筒量取蒸馏水的质量为45 g,体积为45 mL;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溶解,同时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故选C。
5.【答案】D
【解析】A、氯化钠晶体不纯,称得的氯化钠晶体中氯化钠的质量偏少,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不符合题意;B、未干燥的烧杯含有少量蒸馏水,溶解时造成溶剂偏多,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不符合题意;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量的水偏少,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不符合题意;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1)5 g 4 g
(2)291 mL
(3)玻璃棒 烧杯
(4)
(5)偏小
【解析】(1)需要硼酸的质量为300 g3%=9 g,故砝码选5 g,游码选4 g。(2)需要水的质量为300 g-9 g=291 g,计算需要水的体积为291 mL。(3)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和烧杯。(4)配制好的溶液在装瓶时,要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故为。(5)若称取的硼酸中含有杂质,则溶质的质量偏小,故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能力提升
7.【答案】C

8.【答案】A
【解析】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量的水偏少,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正确;B、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烧杯中存水,溶剂多了,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错误;C、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将氯化钠固体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氯化钠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氯化钠质量减少,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错误;D、氯化钠中含有杂质,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少,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错误。故选A。
9.【答案】(1)②①⑤③④ ①
(2)广口瓶 3
(3)C 凹液面最低处
(4)AD
【解析】(1)配制50 g 6%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 g 6%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 g×6%=3 g。(3)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 g?3 g=47 g(合47 mL),应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4)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B、用生锈砝码称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C、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真题练习
10.【答案】B

11.【答案】A
【解析】称量一定质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如果物质和砝码反放,则物质的质量等于砝码的量-游码的量,所以氯化钠是实际质量为15 g-2.7 g=12.3 g;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应平视读数,仰视读数,读数偏小。由图可知,所量液体的实际体积为87 mL,所以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2.4%。故选A。
12.【答案】A
【解析】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而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