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 电容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和平行板电容器的主要构造。
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和决定式。
3.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并能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学习重难点】
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和决定式。
【学习过程】
一、知识储备
(一)电容器
1.能够储存 的装置叫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 又相隔很近的 都可以看成电容器。
2.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介质(空气也是一种电介质),就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叫做
3.将一定电压加在电容器上,两个极板就分别带上 电荷,这个过程叫充电。
4.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 ,电容器不再带电,这个过程叫做放电。
(二)电容
对于同一个电容器,每个极板所带的 跟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成 ,它们的比值是一个确定的值。不同的电容器,这个比值一般是 的,可见,这个比值反映了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叫 。单位是 ,符号是F,1F= μF= pF。
(三)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间为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ε的介质时,其电容跟极板的 成正比,跟两极板的间距成反比,即C=。
(四)常见电容器
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压不能超过某一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电介质将被击穿成为导体,电容器被损坏,这个极限电压叫做 电压。电容器外壳上标的是 电压,是电容器正常工作时所能承受的电压,它比击穿电压要低。
二、合作探究
(一)电容器:电容
[问题设计]
照相机的闪光灯是通过电容供电的,拍照前先对电容器充电,拍照时电容器瞬间放电,闪光灯发出耀眼的白光。拍照前、后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能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拍照前的充电过程由电源获得的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拍照后的放电过程,两极板间的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要点提炼]
1.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2.电容器的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两极板间每升高(或降低)单位电压时增加(或减少)的电荷量。
C==,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Q为电容器的带电荷量,是其中一个极板上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延伸思考] :是否可以根据C=认为,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成正比,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成反比?
答案:不可以。电容是电容器本身的一种属性,大小由电容器自身的构成情况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多少电荷量均无关。
(二)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问题设计]
平行板电容器由两块平行放置的金属板组成。利用平行板电容器进行如下实验:
图1
(1)如图1所示,保持Q和d不变,增大(或减少)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观察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分析电容C的变化。
(2)如图2所示,保持Q和S不变,增大(或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d,观察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分析电容C的变化。
图2
(3)如图3所示,保持Q、S、d不变,插入电介质,观察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分析电容C的变化。
图3
答案:(1)实验结论:S增大,电势差U减小,电容C增大。
(2)实验结论:d增大,电势差U增大,电容C减小。
(3)实验结论:插入电介质,电势差U减小,电容C增大。
[要点提炼]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平行极板正对面积S成 ,与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成 ,与极板间距离d成 ,其表达式为C=,两板间为真空时相对介电常数ε=1,其他任何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都大于1.
2.C=适用于所有电容器;C=仅适用于平行板电容器。
(三)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问题设计]
1.如图4所示,电容器充电后保持和电源相连,此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
图4
(1)当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增大时,电容器的C.Q、E如何变化?
(2)当两极板间距d增大时,电容器的C.Q、E如何变化?
答案 (1)根据C=,S增大时,C增大。根据C=得Q=CU,所以Q增大,电场强度E=不变。
(2)根据C=,d增大时,C减小,由于Q=CU,所以Q减小,电场强度E=减小。
2.在上图中,电容器充电后和电源断开,此时电容器的带电荷量不变。
(1)当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增大时,电容器的C.U、E将如何变化?
(2)当两极板间距d增大时,电容器的C.U、E将如何变化?
答案 (1)根据C=,S增大时,C增大,由于U=,所以U减小,电场强度E=减小。
(2)根据C=,d增大时,C减小,由于U=,所以U增大,电场强度E====,所以E不变。
[要点提炼]
1.分析方法:抓住不变量,分析变化量。其理论依据是:
(1)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C=;
(2)平行板电容器内部是匀强电场,E=;
(3)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C=。
2.两类典型题型
(1)电压不变时:若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这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 是不变的,以此不变量出发可讨论其他量的变化情况。
(2)电荷量不变时:若电容器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这时电容器两极板上的 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讨论其他量的变化。
三、典例分析
(一)对电容器及电容的理解
例1:有一充电的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为3 V,所带电荷量为4.5×10-4 C,此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少?将电容器的电压降为2 V,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少?所带电荷量是多少?
解析:由C=可求电容。
C== F=1.5×10-4 F。
电容器电压降为2 V时,电容不变,仍为1.5×10-4 F。此时电荷量为Q′=CU′=1.5×10-4×2 C=3×10-4 C.
答案:1.5×10-4 F 1.5×10-4 F 3×10-4 C
(二)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例2: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
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
C.在下极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
D.在下极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
解析: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有:(1)随正对面积的增大而增大;(2)随两极板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3)在两极板间放入电介质,电容增大。据上面叙述可直接看出B、C选项正确;对D选项,实际上是减小了两极板间的距离。所以本题正确选项应为B、C、D.
答案:BCD
(三)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典型问题
例3:如图5所示,用静电计可以测量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现使B板带正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5
A.增大两极板之间的距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B.将A板稍微上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将变大
C.若将玻璃板插入两板之间,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D.若将A板拿走,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为零
解析:电容器上所带电荷量一定,由公式C=,当d变大时,C变小。再由C=得U变大;当A板上移时,正对面积S变小,C也变小,U变大;当插入玻璃板时,C变大,U变小;当将A板拿走时,相当于使d变得更大,C更小,故U应更大,故选A、B.
答案:AB
四、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
1.(对电容器及电容的理解)电容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对电容器认识正确的是( )
A.电容器的电容表示其储存电荷的能力
B.电容器的电容与它所带的电荷量成正比
C.电容器的电容与它两极板间的电压成正比
D.电容的常用单位有μF和pF,1 μF=103 pF
答案:A
解析: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电容的大小是由电容器本身结构决定的,与两板间电压及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无关。单位μF与pF的换算关系为1 μF=106 pF。
2.(对电容器及电容的理解)某电容器上标有“25 μF 450 V”字样,下列对该电容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使该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电压增加1 V,所需电荷量为2.5×10-5 C
B.要使该电容器带电荷量为1 C,两极板之间需加电压2.5×10-5 V
C.该电容器能够容纳的电荷量最多为2.5×10-5 C
D.该电容器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为450 V
答案:A
解析:由电容器的定义式C=可得C=,所以ΔQ=C·ΔU=2.5×10-5×1 C=2.5×10-5 C,A正确。若Q=1 C,则U==4×104 V,B错误。当电容器的电压为450 V时,电容器的电荷量最多,Q′=CU′=2.5×10-5×450 C=1.125×10-2 C,C错误。450 V是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低于击穿电压,D错误。
3.(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典型问题)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6所示)。设若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
图6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答案:A
解析:静电计指针偏角体现电容器两板间电压大小。在做选项所示的操作中,电容器电荷量Q保持不变,C==。保持S不变,增大d,则C减小,U增大,偏角θ增大,选项A正确,B错误;保持d不变,减小S,则C减小,偏角θ也增大,故选项C、D均错。
4.(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连接在电池两极上的平行板电容器,当两板间的距离减小时( )
A.电容器的电容C变大
B.电容器极板的带电荷量Q变大
C.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变大
D.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变大
答案:ABD
解析: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当两极板间距离d减小时,电容C变大,选项A正确。平行板电容器连接在电池两极上,两极板间的电压为定值,选项C错误。根据电容定义式,C=Q/U,Q=CU,U不变,C变大,所以Q变大,选项B正确。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是匀强电场,E=U/d,U不变,d减小,所以E变大,选项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