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0 16: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堂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
1. “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黄袍加身”用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多年的混战,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又一轮文明的复兴。“黄袍加身”后建立的朝代是( )
A. 唐朝 B. 北宋 C. 隋朝 D. 西汉
2. 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 )
A. 李世民 B. 赵匡胤 C. 赵构 D. 朱元璋
3. 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 后梁 B. 后周 C. 南宋 D. 北宋
4. 为防止藩镇割据局面重现,宋太祖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便控制军队。下列不属于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D. 亲自统帅军队
5.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 政事堂、枢密院、三司的互不相属
C. 设置转运使
D. 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6.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
A. 渴望收复幽云地区 B. 重武轻文
C. 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 重文轻武
7. 宋朝开国后实行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
A. 重农抑商 B. 重文轻武 C. 文化禁锢 D. 尚武轻文
8.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这一制度在宋朝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在( )
A. 开创了殿试制度 B. 开设了武举
C.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 八股取士
9. 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政治方面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 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 B. 解决了中央的财政危机
C. 使朝廷获得了充足的“岁币” D. 使地方丧失了割据的基础
10. 宋朝时期,军费开支巨大,达到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但在与辽、西夏等的争战中常常处于下风,这主要是因为( )
A. 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 辽和西夏的实力强大
C. 宋朝的军事补给不力 D. 宋朝的经济实力不济
11. 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
①分割相权 ②地方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 ③文臣掌地方行政 ④控制地方财政 ⑤设通判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方法?



(2)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参 考 答 案

1. B 2. B 3. D 4. D 5. D 6. D 7. B 8. C 9. D 10. A 11. B
12. (1)根本原因: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解决办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
(2)“权”指削实权;“钱”指制钱谷;“兵”指收精兵。 削实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 制钱谷: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预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3)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