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守株待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守株待兔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0 17:1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结合注释把句子读通顺,读懂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引导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出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关于寓言故事的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认读字词。?
1.同学们,寓言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用简练的语句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能从《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呢?学习课文,找一找答案吧!?
2.幻灯片出示会认字:??宋??耕????释????冀??
(1)指读并领读。(2)学生自读。(3)师生互相检查认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会写字: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理解词语并熟记生字。?
(2)书写。教师指导难写字的笔顺。
二、结合词句,理解课文。?
1.导入:同学们,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和我们平时学到的课文是有区别的,文言文中的词语和我们现在的语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那么我们就通过课文中的注释来理解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注释。?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②[走]跑。③[因]于是。?④[释]放下。⑤[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⑥[冀]希望。?
3.出示问题:?
(1)结合注释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开始、过程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4.学生讨论交交流。?
5.老师组织,交流收获。?(
1)对语句的理解。?
①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②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③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后人所耻笑。?
(2)对事情过程的认识。?
导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收获。
学生讨论后,老师进行归纳:?
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
三、课堂小结,讲述故事。?
1.导语:《守株待兔》这篇古文我们学完了,篇幅极短,文言文就是这样简练。同学们是否可以发挥想象,再加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些呢??
2.教师提示:根据对每句话的理解,加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如对种田人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等。?
四、加深记忆,指导背诵。?
1.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读课文也一定要读得声情并茂,并要懂得加入自己的体会。?
2.“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
3.老师指导背诵方法: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背此类的古文,一般先想想故事内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多了。不信,我们来试试??
4.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吧!。(齐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三年级的小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步认识的阶段。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布置了学生预习,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课堂上,采取由简到难的步骤来进行的:先掌握字词,再理解句子,最后通过反复朗读,把握故事的内容,进而感悟所蕴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