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负数
第1课时 负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第3页例2及练习一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交流探究,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正、负数。
教学难点: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1.师生游戏。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向前走——向后退、向上看——向下看、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存入2000元——支出2000元、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等。
2.猜想数的发展史。
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比如捕获了1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捕获了3头,就用3块石子代表。我国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传说古代波斯王打仗时也常用绳子打结来计算天数。用利器在树皮或兽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摆在地上计数也都是古人常用的办法。这些办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了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数的概念最初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1、2、3、4…这样的自然数开始的,但是记数的符号却大不相同。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该分多少呢?发现自然数不够用了,这样,分数就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六个城市的气温图,并板书其中的温度3 ℃、-3 ℃、0 ℃。
教师提问:(1)这两个3摄氏度有区别吗?(2)观察上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以0 ℃为分界线)
小结:0 ℃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以0 ℃为分界点,比0 ℃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 ℃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 ℃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 ℃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摄氏度,读作三摄氏度。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个城市的气温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存折,说出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小结: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等,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4.7、,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负数的读法:先读“负”,再读数,如-3读作负三,-读作负八分之三。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如果为了与负数对比,也可以加上正号,如+3读作正三。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课件出示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历史,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3 ℃和-18 ℃表示的意义,再比较哪个温度低。
2.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读出题中各数,再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五、拓展提升
课件展示:
1.说出温度计上表示的温度。
合理即可
2.海拔中的正、负数。
合理即可
3.公交车每站上、下车人数。
你还发现了生活中哪些关于正、负数的实例呢?学生举例。
合理即可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掌握了与负数相关的知识,同时也知道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一第1~3题。
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社会和生产发展的不同时期依次产生了自然数、分数、负数等。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总结: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板书设计
负数(1)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浅显的历史介绍,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出现是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同时让学生知道中国很早就认识和使用负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并同时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课上可能无法接触到足够多的生活实例。
教学建议:可以课前安排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