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3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0 18:4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设立者:
2、过 程:
3、组 成:
4、职 责:
5、特 点:

6、影 响:

雍正皇帝
军机房 军机处
亲信大臣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行政效率高,保密性强。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达到顶峰

“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清·赵翼

我的意思不能做任何改动,必须比着葫芦画葫芦!

军机处的设立



军机处的设立



雍正奏折朱批
材料:“朕仰承大统,一切遵守成宪,尤以求言为急......今著各科道每日一人上一密折,轮流具奏......无论大小时务,皆许据实敷陈,即或无事可言,折内亦必声明无可言之故。
---《清实录·世宗实录(一)》

军机处的设立


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
严格保密,外官不得擅入
特点
陈设简单,人员精少
——简
——速
——密

军机处的设立


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


乾隆皇帝
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皇帝索性撤销




两汉

隋唐



明清
确立
皇帝制度
郡县制
巩固
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发展
行省制度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分割相权
收精兵
制钱谷

军机处的设立

一、


明:废除丞相制度
清:雍正设立军机处
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
1、含义
所谓文字狱,就是用挑剔文字过错的办法来找罪名,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
3、盛行时期: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2、目的: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严酷荒唐的文字狱
株连族人祸及师友
“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指
侮辱清朝
胡中藻案
数十人,其子枭首碎尸
反对清朝统治
吕留良案
300多人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戴名世
《南山集》案
70—120人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庄廷龙
《明史》案
株连人数
事由
案名
徐骏案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
不留人”被指为侮辱清朝。
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为“诽谤大逆”
斩首
抄家死于狱中
查嗣庭案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乾隆帝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
的活动;
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
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禁书活动持续近20年,许多珍
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之余》中曾说,“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
如岳飞《满江红》名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改成)“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在长达19年的禁书过程中,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151000多部,销毁书板80000块以上。”





事件
秦朝
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清朝
文字狱
朝代
历史上控制思想的重要事件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官场腐败
表现之一:
清朝民谣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弄权20多年,不择手段地聚敛财物。嘉庆皇帝继位后,他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据不完全统计,查抄的黄金有33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000多万两,所以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和珅恭王府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军队腐败
表现之二: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军队腐败
表现之二: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财政危机
表现之三:
嘉庆元年(1796年)时,国库存银为5658万两,而到嘉庆19年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1∕6。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土地兼并严重
表现之四: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官吏:结党营私,日益腐败
(2)军队:军机败坏,军备废弛
(3)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虚空,财政危机
(4)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社会危机重重

闭关锁国政策






思考:什么是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材料一: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军入关后,一些抗清力量
转入南洋一带,清政府担心这些人重新打回来。而这时西方殖
民者在东南沿海经常进行海盗活动,甚至把船炮开到中国沿海、
内河,进行武装讹诈,这更使清政府忐忑不安,担心中国人民
跟外界接触后会“滋扰生事”,威胁它的统治,故实行闭关政策。
材料二:乾隆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
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
是以加恩体恤。”
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
清朝统治者愚昧自大,故步自封
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

闭关锁国政策




1600——1670年西方绘制的世界地图

闭关锁国政策




16013年清朝绘制的世界地图《四海华夷图》

闭关锁国政策




16013年清朝绘制的世界地图《四海华夷图》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材料一:顺治年间,清政府实行海禁,对外通商口岸只限于澳门一地。
台湾收复后,康熙一度放宽海禁,以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西
关为通商口岸,乾隆年间又封闭了宁波等贸易地点,只留下广州一处。
限定通商口岸
限制出口货物
材料二:清初只禁止炮械、兵器、火药等战略物资的出口,以后范围
逐步扩大,大米、杂粮、生丝、铁器、马匹、书籍等都在禁运行列。
材料三:清朝的海关税分为船税和货税两种。清初税率很低,以后
各种名目的附加税日益增多。
材料四:清朝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约》,
规定建立“公行”机构,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其行动
也由公行的行商负责约束。并且外国商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来华,
在规定的地点居住,条约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
提高关税,抑制进口
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人
广州
都在禁运行列
附加税日益增多
必须经由公行
在规定的时间来华
在规定的地点居住
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

闭关锁国政策




洋船争出是官商,
十字门开向二洋。
五丝八丝广缎好,
银钱堆满十三行。

“十三行”
只能住指定会馆,不能在广东过冬,
不能向中国商人借款,不能打听
商业行情。
——《防夷五事》
十三行商人和外商洽谈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问题思考
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
国门之外吗?它对中国有何影响?

皇上,我朝无所不有,
无需与他国交流。

不开门,
咋办?

打!

闭关锁国政策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
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马戛尔尼





闭关锁国政策














八 侵
国 华
联 战
军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