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 总第30课时
主备人 备课时间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尝试制作酸奶。 情感目标 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
教学重点 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课前准备(教具、预习等); 多媒体演示课件;分小组课前一天完成酸奶的制作 提前两天对学生进行指导: 1.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2.注意事项:①玻璃瓶最好选择耐高温的;②温度计要消毒的;③发酵时要密封;④消毒后的玻璃瓶要冷却。 课下分小组完成操作,并且查阅关于食品发酵的课外资料
教 学 过 程 情境导入你们吃过面包、酸奶吗?你们洗衣服时用过加酶洗衣粉吗?还记得多莉绵羊的故事吗?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有极重要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食品的制作》。一、酸奶的制作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甜面酱、豆腐乳、味精、酱油、豆豉、泡菜…… 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其它同学想不想也自制一份可口的酸奶让我们的爸爸妈妈品尝呢?归纳总结制作酸奶的过程。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活动:酸奶的简易制作。请同学将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投影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向学生出示如下问题:1、制作酸奶为什么要加糖?2、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3、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4、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5、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 6、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形态不同?7、你能举出一种利用相同原理制用的食品或饲料吗?(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肯定的指导)。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菌或酒精的过程。 得出结论 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了解的发酵食品方面的情况.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配合,随同教师总结二、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在各种生物酶的作用下,面团中的双糖和多糖转化成糖,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值以及必要的矿物元素环境下,酵母直接利用单糖进行新陈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并进行繁殖,使面团中的酵母数量愈来愈多,产生大量的气体,最终使面团膨胀成类似海绵的组织结构;酵母发酵的过程伴随产生的各种复杂化学芳香物质,以及对面团分子结构的改变,都使面团在烘焙过程中体积膨胀、口味芳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三、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以酸奶为例,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注意事项:①玻璃瓶最好选择耐高温的;②温度计要消毒的;③发酵时要密封;④消毒后的玻璃瓶要冷却。 想一想 1. 2.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还有哪些? 哪些已经用于工业化生产?四.评价反馈1.早在九千年前人们就开始用发酵技术生产自己喜爱的食品,如从事 、 、 等的生产。 2.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是利用 或 进行 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 产生 、 等的过程。 3.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 、 、 、 等步骤。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沼气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 5.下列不属于发酵食品的是 ( ) A.酸奶 B.醋 C.鸡蛋 D.面包 6.制作发酵食品时,发酵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左右 ( ) A.20℃ B.25℃ C. 30℃ D.40℃ 7.判断题o(对的打“√”错的打“×”) (1)发酵食品常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或酵母菌。 ( ) (2)发酵食品时微生物是进行有氧呼吸。 ( ) (3)发酵技术是逗年来发明利用的。 ( ) (4)发酵食品过程中要灭菌是指要消除杂菌。 ( )板书设计第一章第一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 一、酸奶的制作二、发酵的原理三、发酵的过程 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上本节练习
教学反思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