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语文园地 四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
习 作一、激趣导入。 世界上什么最神奇?科学的力量最神奇。科学,能让太阳为人类烧水、煮饭,能让机器人代替潜水员到海底探险。科学,能让远隔重洋的亲人面对面地对话……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科学能够创造未来。今天,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二、培育思维,动手实验。实验一:鸡蛋放入水中。1.今天老师给同学做一个鸡蛋放入水中的实验。实验开始前,你想说什么?2.做这个小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器材?谁能说一说,请用上数量词。一盘盐一杯清水一只烧杯一个生鸡蛋一把汤匙3.看老师做的时候注意观察、思考。比赛内容是说一说老师是怎么做实验的?做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实验1:老师把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请同学们先在组内练说。运用所给词语和句子再次进行练说。描写观众的词语:
目不转睛 欢呼雀跃 议论纷纷 争先恐后
一眨不眨 伸长脖子描写鸡蛋变化的词语:
晃晃悠悠 摇摇摆摆 慢吞吞描写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像个潜水员慢慢沉入水底。
鸡蛋像喝醉了酒似的,晃晃悠悠地往下坠,不一会儿就沉到杯底“睡大觉”,一动不动了。
鸡蛋晃了晃身子,又懒洋洋地倒了下去。实验2:在水中放入盐慢慢搅动,观察发生的情况。并在小组内练说。运用所给词语和句子再次进行练说。描写观众的词语:
疑惑不解 手舞足蹈 一眨不眨
伸长脖子 拍手欢呼描写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仿佛轻了许多,从杯底里浮了起来,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从水里探出了脑袋。
鸡蛋浮了起来,就像潜水员的氧气罐里氧气不足了似的露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一样。
鸡蛋像一位跳水运动员一样跳入水中,在清凉的池水里游动几下,眨眼间又浮起来了。 为什么生鸡蛋放在清水里会沉到杯底,而放进有相当浓度的盐水里,却会神奇地浮上来呢? 清水的浮力小,盐水的浮力大。实验二:学生动手做静电小实验。1.准备器材:尺子碎纸干布2.把尺子在干布上摩擦,然后把尺子靠近碎纸,观察发生的现象。三、请同学们给自
己的文章拟个题目吧!四、习作。 要求:写清楚实验过程中自己怎么做、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吗?同时,注意其他同学的感受了吗?五、评议。六、批改。内容:1.格式、卷面、错别字、标点、语病;
2.实验过程是否具体。方法:
把好词好句用曲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理由。不明白或好的建议当面和作者交流,作者修改。步骤:
1.边读边改自己写的作文。
2.和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
3.找组外的同学修改。七、小结。 我们刚才是把实验的具体过程写了下来,这是在记叙一件事情的经过,这是记叙文。不但要讲清楚,还应该把语句说的生动优美。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阅读的时候,怎样才能把一篇长文章读短,把一本厚书读“薄”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概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体会到怎样用一句话准确地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了吗?我们除了用自己的话,还可以借助这段话中的关键句进行概括。2.我们来回顾一下这种方法。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自由读一读。思考:这段话讲了什么?文中哪一句概括了这个意思? 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句话是课文中的原句,它非常简明扼要,直接告诉我们第2自然段写的是赵州桥的设计如何“雄伟”。3.翻翻本单元,找一找,哪篇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也是用原句直接概括那一段的意思的?4.交流: 如:《小虾》中第3自然段,“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这一句直接写出了这一段的意思。5.读花钟的第二自然段。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6.小结:要进行修改,这句话和后面的句子构成一问一答,在概括的时候,就要用陈述的语气来写。这就需要修改。如,改成: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7.仔细对照这些段落,看看这些关键句的位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关键句的位置并不固定,有的在这段文字的开头第一句,如《小虾》第3自然段;有的在这段文字的第2句,如《花钟》的第1自然段。借助关键句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我们要灵活地找到关键句,仔细研究,是直接引用还是需要修改。二、词句段运用。㈠读一读,有发现。1.读一读,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个路口总是很通畅,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读句子。注意要读正确,读流利。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个路口总是很通畅,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3.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从中读到了什么? 第一段话中的第一句话是作者在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最后一句是作者提出的问题。 观察时主动思考然后提出问题是非常好的习惯。你能模仿例句也来写一写吗?㈡读一读,会修改。 下面这句话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三、诵读名诗,感受自然之景,自然之美。1.大自然激发了文人墨客的灵感,他们笔下流淌出一首首隽永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积累一首山水诗《滁州西涧》。2.朗读。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chújiànyōu3.图文对照,说说作者描写了大自然的哪些景物, 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前两句写诗人一个人在山涧中行走,看到芳草萋萋,幽水潺潺,树荫茂密,那黄鹂鸟在树丛深处唱歌。后两句写诗人看到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横在水面。4.小结:这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5.熟读成诵。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chújiànyōu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