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蜜蜂 课件 (共6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蜜蜂 课件 (共6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0 17:4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13 蜜蜂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
2.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美丽。你们喜欢昆虫吗?你们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
3.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昆虫世界的神奇。
4.大家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
读一读
5.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
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以
研究昆虫解剖学及行为而著
名。自幼喜欢动物和植物,
尤其是昆虫。他穷尽毕生之
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10册之巨的《昆虫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大概 阻力 包括 无误
逆风 沿途 陌生 超常
ɡài

kuò




chāo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做实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三、指导写字。
左窄且短,又宽且长。“虫”框形扁方,竖画正直居中。“ ”撇捺舒展;横画平行,间距均匀,竖画从中间垂直而下。
中窄且短,左右宽长。左“ ”下撇不能写成竖画,撇对上点。右“辛”上下中心对齐。
左窄右宽。“?”下边右竖正对“口”的中部。“夸”上横宜短,撇捺舒展;中间两横短而平行,竖折折钩斜中求正。
左窄右宽。“扌”横宜短,竖钩端正。“舌”上撇短小,横画稍长;“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上下中心对齐。
“ ”横画稍短,竖画正直。右部撇捺舒展开张,两点与撇间距大致相当;上下中心对齐。
“木”横短竖正,撇捺在横与竖相交处起笔,左右舒展开张。“曰”上宽下窄,下横稍长。上下中心对齐。
“余”撇捺开张,竖钩端正,两点对称。“辶”点与横折折撇距离适中,曲弯自然,捺画舒展,稍短。“余”与“辶”距离适中。
左窄右宽。“阝”弯钩不宜长,竖画正直。“百”横向笔画平行均匀;撇画宜短;“日”上下等宽,大小适中。
四、课堂小结。
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做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实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了解“过程”。
1.先默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讲了实验的过程。
第2——5自然段。
2.画出能代表作者实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
捉蜜蜂
做记号
放蜜蜂
等蜜蜂
3.蜜蜂们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⑴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激动,兴奋。
⑵看到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下面的句子: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4.学到这儿,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吧!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我们 看看本文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巩固提升,进一步学习实验的过程。
1.学习第2至5自然段,进一步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⑴实验的四个步骤中,其中有三个步骤是在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
⑵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⑶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讨论:去掉“几乎”、“大概”可以吗?
不可以,这些词用得很准确,体现出作者观察仔细,是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⑷说说作者边看边思考的观察方法。
作者是一边看,一边想的,当法布尔看到———,想到———,看到———,想到———。看到小蜜蜂的这种样子,又想———。
⑸作者在写实验过程中,不但写怎么做的,还写了看到的和想到的,这样才能把实验过程写生动。
2.了解实验结果。
⑴法布尔等蜜蜂的过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从回家的路上,到跨进家门,再到天黑,最后到第二天。
⑵找出能证明结论的句子。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⑶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不能。
⑷前两只蜜蜂和后面的蜜蜂各自是怎样飞回来的?
“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傍晚时,另外三只飞回来。
第二天,发现一共有十五只蜜蜂飞回来。
⑸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十五只蜜蜂中的一只,途中会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⑹从蜜蜂回来时遇到的不同情况,你认为蜜蜂有着很强的辨认方向的能力吗?
有。
⑺指导朗读: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想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3.学习首尾两段。
⑴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
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⑵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⑶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无法解释的———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⑷你们同意他这
个结论吗?你是怎么认为的?
四、再思导疑,感悟课文。
1.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并说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 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2.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⑴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⑵你从课文中的“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用词准确,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⑶看了法布尔的这个实验,你觉得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勤动手、善思考、细观察的人。
⑷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客观事物应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课堂小结。
学完了课文,同学们一定尝到了探索发现的乐趣。其实,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奥秘在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探究而不怕困难的精神。
板书设计
蜜 蜂
法布尔

遇到问题——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
的能力

进行实验——用20只蜜蜂做实验

得出结论——蜜蜂认路是一种“我”
无法解释的本能
课后练习
一、我会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
(1)蜜蜂被放出纸袋以后,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
(2)一位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  )

(3)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

(4)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

二、我会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画上“——”并在括号中写上正确的字。

 推侧(  ) 摇远( )
口代( ) 记亿力(  )




三、我会比较,再组词。

减( )  阻(  )   
城( )  祖(  )  

扩(  )  超(  )
括(  )  起(  )
减少
城市
阻力
祖先
扩大
括号
超常
起来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