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以及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包括三个子目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改革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读史料、视频、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对改革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综合、概括,形成概念,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和当前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权分置的新变化,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逐步确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涉及许多经济术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学策略与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讲解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讨论法
【教学手段与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新
课
导
入
复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小结、导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为什么要改革?怎么改?课件材料:
材料一: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二: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想一想: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存在什么问题?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
——1978年陈云讲话
结合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里展开呢?
那么农村改革前是什么情况?农村改革怎么改呢?
复习回答。
看课件图片、阅读分析、理解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回答(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村原有的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回答(农村)。
听,融入本节学习情境。
知识复习,学习铺垫。
结合课件,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并回答,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同时,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融入至本课的学习情境,导入新课。
5′
新
课
学
习
探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农村改革前是什么情况? 导读、导析P39相关史事段一
2.农村改革实行什么制度?
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背景、目的是什么?(导读P38段一)
4.课件材料、图片:小岗村土地承包责任书、农民当时生活照片、小视频,以及两则材料与问题的指导分析,小岗村的农民是怎样做的、农民的收入为什么提高了呢?
5.那么,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态度?导读、导析P39相关史事的段二,前提或基础。
6.农民热烈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全国什么时候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7.课件图片,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变化情况,并表格对比指导分析农村改革前后在所有制、生产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方式的变化。
指出:农村改革的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情况如何?
探究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哪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的标志是什么?
2.城市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
课件图片及材料(青岛电冰箱厂改革前情况)分析课本P40材料研读,问题的指导分析、理解。
3.课件国企改革小视频、青岛电冰箱厂改革情况及结果(发展为今天的海尔集团),城市改革是的措施是什么?(导读、结合课件表格引导对比分析改革前后不同,点拨)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效果如何?有何意义?
结合指导看课件图片:超市商品琳琅满目,需要什么,市场都能买到,是由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探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时候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导读、导析概念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什么重大意义?引导分析理解。
阅读、分析理解,回答。
回答。
读书、分析、回答。
看课件材料、图片、小视频等,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分析的、理解概念,回答问题。
读书、分析、理解、回答。
看图片,了解。对比分析、理解农村改革前后的变化。
听,融入新的学习情境。
阅读、分析、回答
阅读、分析、理解、归纳,回答。
看视频、了解具体改革例,在初步认识了解基础上,师导下阅读、对比分析、理解措施。
阅读、分析、讨论、回答。
观察图片,听,融入新的学习情境。
阅读课本,分析、理解回答。
阅读课本,分析、理解回答。
了解农村改革前情况。
理解农村改革的背景、目的。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典例学习。
理解概念,理解意义,乡镇企业迅速发展;阅读、分析、理解比较能力的提高。认识农村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改革要关注农民利益。
学习过渡、衔接,创设新的学习情境。
了解。
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提高,了解必要性。
直观形象了解认识,进而理解掌握改革的具体措施,分析理解比较、合作学习能力提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创设新情境,自然衔接、过渡,导入下一目学习。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理解概念及作用,分析理解能力提高。
12′
15
′
5′
课
题
解
决
1.总结:结合课件,引导小结:
然后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农村改革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城乡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经济实力……。改革的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检测、练习:
(1)结合小结部分,引导分析讨论:从中有什么认识?
(2)课件练习题:指导矫正、点拨、答疑。
看课件,师导下共同梳理、小结。
共读、理解体会,问疑,及时笔记。
共析、共同梳理、共答。
分析、讨论、回答。
独立完成。同矫正、交流、问疑。
知识梳理、归纳,体系形成,内化升华。
理解本课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经济体制的转变、改革的实质、目的等。
理解、归纳能力提高。
认识改革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等。
知识检测、练习、反馈、矫正,巩固。
8′
【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的精力充沛,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分析比较说明问题的能力;他们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另一方面通过预设一些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够顺畅、不够熟练的情况,需要加强对教学衔接的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