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20 10:1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3.2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3
课标分析 课时目标:运用理论解释山脉、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材 分析 本课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关系建构: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喜马拉雅山脉山上的海里化石,可以推测帮助理解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资源挖掘:利用大自然真实照片海底山上植物与山上古海洋生物化石帮助学生理解。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初步了解沧海桑田,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已有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粤北山区,地下河、宝晶宫的特殊地貌,略可以感知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海陆变迁这种地理现象。已有策略经验:利用大量图片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辅助地理学习是很好的手段。学习困难障碍:。火山、地震与板块的关系学生个性差异:理论知识多,学生容易疲惫。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a.地壳的变动 b.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的活动 3.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在“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图”上指出两大火山地震带,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初步加以解释。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理论解释山脉、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是突破措施:1、利用地形模型、山体实物照片帮助学生识别六大板块 2、多讲多练,孰能生巧。
教学 学生预习,教师利用地形模型、山体实物照片,多媒体手段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导 入 新 课 同学们,请看课件图片和课本44页知识之窗 ,喜马拉雅山的变迁。通过阅读了解这些海洋生物的化石是怎样跑到陆地上去的呢?原来,喜马拉雅山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数千万年的地壳变动隆起成山,从而形成地球上最年年轻、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至今还在缓慢升高。 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互评 教师解释
自主学习  1.造成沧海桑田的原因是什么? 2.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课文,并完成课本活动 学生互评 教师进行课前检测
读世界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读图3.11,指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主要由哪些板块组成的?2.比较图3.11和第37页图2.26“世界地形图”,找出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说出它们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讨论它们形成的原因。3.在图上找出地中海和红海。有人说,将来有一天地中海会消失,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学生看图认识六 大板块 记录各种板块 教师讲解
合作探究 当地震来临时,你如果在家、在学校、在公共场所,你应该怎么办? 看视频理解 小组合作 教师补充、小结
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堂课《海陆的变迁》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壳是变动的。持续的地壳变动奠定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总格局,塑造了地貌的雏形,再加上人类活动等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千姿百态。 回顾新 知 教师补充
作业布置 必做:新课标导学案P30-P31
板书设计 1.沧海桑田 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全球主要的六大板块2.火山与地震 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全球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及分布 火山地震的安全防护知识
复盘反思 在教学了解火山、地震知识的同时,应指导学生如何应急防灾。
思维导图 1.沧海桑田 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全球主要的六大板块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火山与地震 全球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及分布: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火山地震的安全防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