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漫步云端》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漫步云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0 13:0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漫步云端》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水的循环基本知识。
2、探究云雾的形成原因。
3、能根据云占天空中的比例识别云量。
4、简单了解云的种类和形态,会看云识别天气。
5、探究雨的形成原因。
6、了解雨量的判定根据。
7、课后制作简易雨量器。
教学重难点:
1、探究云雾的形成原因。
2、能根据云占天空中的比例识别云量。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相关多媒体材料,如PPT课件等。
雨量判定表。
教学方法:
猜想提问————从视频获取事实与证据————表达与交流。
过程:
课前出示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大家知道3月23日是什么特殊日子吗?为了宣传“世界气象日”我们要学好气象知识,搞好天气预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与水有关。
二、温故知新???????
提问:1、什么是气象?2、风是怎么形成的?
三、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观察视频上出示的近两天天气预报图像资料,你能发现那些气象知识?你想学习哪些气象知识?
四、我的猜想
????????出示“水的循环” FLASH课件,让学生猜想云雾、水的形成原因。教师板书
五、从视频资源获取事实与证据验证猜想:
????? 1、学生观看云雾的形成视频;学生能简要说出云雾的形成原因。
????? 2、指导学生根据天空中云的比例识别云量的方法
????? 3、学生观看“看云识别天气”视频资源,指导学生会根据云的位置和形状识别云和天气变化。
????? 4、学生观看“雨的形成”视频资源;学生能简要叙述雨的形成原因。指导学生学会制作雨量器和如何根据雨量的多少判别雨的大小。
六、课堂小结、学情反馈:
?????我知道: 1、学生从课件中云的图片,说出云量。
??? ?我会说: 2、云雾的形成原因;雨的形成原因。
七、课后动动手:
??根据教材20页制作雨量器的方法和图解,课后自己在家测量三月下旬的雨量,做好统计,并试着用“饼形图”描述你的统计。
知识拓展:
雨量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当我们在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广播时,常常会听到“小雨”、“中雨”、“中到大雨”等名词,这就是雨量的等级。 雨量是指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作用,积聚起来,以其的深度来确定。我国规定以毫米为深度的单位。雨量的等级根据二十四小时内降雨量的大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小雨:降雨量在十毫米以内,雨滴清晰可辩,落到屋瓦和硬地上不四溅,雨声缓和淅沥;通常需两分钟后,始能完全润湿石板和屋瓦,水洼形成很慢。中雨:降雨量在十到二十五毫米之间,可听见沙沙的雨声,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到屋孔和硬地上略有四溅,水洼形成较快。大雨:降雨量在二十五至五十毫米之间,大雨时,雨落如倾盆模糊成片,雨滴落到屋瓦和硬地上四溅可达数寸,雨声如擂鼓,水潭形成极快。暴雨:降雨量在五十至一百毫米之间,马路积水。降雨量在一百毫米至二百毫米之间的叫大暴雨;降雨量在二百毫米以上的叫特大暴雨,地势低处受淹。阵雨:指阵性降水,雨点较大,时降时停,强度变化急剧,下雨时天空阴暗,有时忽然开朗,露出晴天,有时还伴有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