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寻找生物的家园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寻找生物的家园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0 13:4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设计
沈阳市辽中区满都户九年一贯制学校 张国山
一、教材分析:
  《寻找生物的家园》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里的首课,本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构建的,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本课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借助剖析每种动物必须生活在合适的环境里这一基本事实,使学生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并突出了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从大处着眼,从具体现象入手,把地球生态这一比较复杂的概念化为一个个具体事例来研究。它在本单元起着重要的统领作用,又可为本单元其它课的深入研究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理解生物栖息地的涵义;了解生物间存在着的敌对关系与合作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讨论身边的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能够列举事例解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珍爱并善待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结合三维目标,确立本课的重难点为:
  1.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揭示环境对生物的意义。
  2.难点: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学情分析:
  我校六年级的学生刚刚学完了两年的自然课程,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科学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内容来自于生活,掌握本课的知识对于生活经验丰富、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并非难题。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愉悦的氛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尊重个体差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五、教材处理:
本课共四页,可分四部分:一、了解生物和它的生存环境;二、了解栖息地的涵义;三、探究一棵树上的生物;四、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现在季节的原因,我认为探究一棵树上的生物这项活动现在开展不了,所以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完成一、二、四部分的教学,第二课时带领学生到野外探究一棵树是哪些生物的栖息地,第二课时将会在六月份进行。我本次写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各种动物及生存环境图片
2、学生准备:有关各种动物的资料以及生物见敌对关系和朋友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揭题。
1、(动画出示地球进入宇宙的情境图)
在浩瀚的宇宙深处,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披着蓝色的面纱,孕育着无数的生命,同学们你们知道星球的名字叫什么吗?(地球)
2、学生朗读小诗:朗读小诗:蓝色的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树林是小鸟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池塘是鱼虾的家;泥土是植物的家……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
3、小结,是啊,这就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地球,共同寻找生物的家园。(板书课题:生物的家园)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导入,直观生动,更为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了解生物和他们的生存环境
1、出示企鹅、狮子、小鸟和海龟等动物以及他的生存环境的图片。
提问:这些动物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活动,帮动物找家圆。(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生活环境图片,并一一将动物送回家。)
3、它们的生存环境能彼此交换更改吗?为什么?
4、同样的生活环境中还应该有哪些生物呢?它们为什么生活在这里?(小组讨论)
5、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些生物,还有一些其他的生物它们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播放视频)
6、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和视频介绍,我们知道:不同的环境里有很多不同的生物,相同的环境里也有很的生物,尽管生物的种类丰富,但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能随意改变吗?
三、了解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
1、同学喜欢大草原吗?(出示大草原的图片),找找看,这里都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马、牛、羊、树、草。非生物:水、土壤、空气、温度、阳光等)
2、这些生物为什么喜欢长期生活在这里?这些生物是如何依赖自然环境生存的?
3、那么像这样能满足生物生存、生长、繁殖需求的生活环境,就是生物的栖息地。(板书:生物的栖息地)(播放视频、课件出示“生物的栖息地”)
4、你还能举一些其他生物栖息地的例子吗?
5、(出示一组白鳍豚图片)
介绍濒危物种:白鳍豚 (它是长江中特有的一种淡水鲸类,它数量极少,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它体型优美,又被誉为“长江女神”,可是它的数量在上世纪急剧下降,科学家们指出,白鳍豚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它的消失不可能是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同学们,你们说说会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像这样濒临灭绝的生物还有很多(播放濒危生物的图片)
【设计意图】:在了解濒危野生动物生存状态环节中,教师给学生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震撼的场面,引发了学生对人类活动造成生物濒临灭绝的反思,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6、(动画演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同学们,我国早在1956年就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迄今共建立各类保护234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个,其中就包括我们盐城地区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和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大家常说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为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图片动画中感受到自然保护区对于生物生存的意义,理解保护环境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关心濒危野生动物扩展到关爱所有的野生动物,使主题得以升华。
四、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活在同一栖息地上的不同生物,为了生存,有时需要互相合作,成为很好的伙伴。(板书:合作关系)
1、(播放视频)下面这些生物是如何相互合作,各取所需的?
2、除了这些,你还能举一些生物间相互合作的例子吗?
3、教师再相机补充一些图片,介绍生物间相互合作的趣事。
小结:这么多相互合作的事例,说明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紧承对栖息地的认识,要让学生知道任何一种生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与别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从而体会到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另外,能够使学生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等整理加工,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生物间是怎么合作”的解释。
4、是不是所有生物都是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呢?
5、让学生举一举例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捕食、竞争、寄生)
6、(出示一组图片)说一说,它们各属于什么关系?
7、(播放视频)板书:敌对关系。
8、出示非洲大草原的图片,这里哪些生物之间是敌对关系?
(鬣狗与斑马、角马、犬鼠,狮子与斑马、角马、犬鼠是捕食关系。鬣狗与狮子是竞争关系,斑马和角马也有竞争关系。)
9、既然有这么多的凶猛的野兽,我们是不是应该杀死它们?
小结:这就是生物生存的法则,这就是大自然生生不息延续至今的规律,任何人都不能破坏这样的规律,因为它们都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与繁殖,更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搜集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在讨论交流中启发学生关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敌对关系的复杂性,又为本单元后几课学习食物链做好铺垫。另外,还可以教育学生要珍爱并善待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与探索,你都有哪些收获?(出示保护环境的动画,结束本课)
六、课后拓展活动
谈话:一棵树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找一棵树观察一下,把其中的动物栖息地的情况做个记录。要想看一看书上有多少昆虫,可把撑开的伞倒挂在树枝上,然后摇树。把摇下来的生物仔细辩论一遍,然后放回树上,不要伤害他们。要是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介绍给其他小组。
【设计意图】:这部分我要求学生推测并设计观察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探究由现象到本质。并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反思,一致的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让学生把学习活动延伸到时课外。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学生在学习了科学知识以后,要能培养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并通过各种方法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