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第118-12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知识在生活中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通过参与“爱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应用价值;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课前请大家调查患近视的同学和家长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现在大家交流一下。?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自己的调查结果,请大家比较一下,同学和家长患近视的年龄,你有什么发现?(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的事例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要解决的问题真实而必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更容易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设计调查表:?
师:这只是大家的感受,老师觉得只凭大家调查的这几个少量的数据不足以证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大量的数据)——用统计的知识来证明。收集数据进行调查,需要调查的对象是谁呢?调查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充分交流,逐步出示调查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设计调查表是本课目标之一。在此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讨论设计调查表,其目的是让学生由关注个体到关注群体,用数据来说话,培养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分年龄段整理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你能很快的判断出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吗?(乱)需要——整理。这些数据有7岁、9岁、6岁、11岁、10岁、5岁?这么多年龄怎样整理能让别人一眼就看清楚呢?(分类整理——几岁到几岁的一类),出示两个单式统计表,和原有的调查表进行比较,谈感受。
再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统计表,哪种更利于比较数据?还能用更直观的方法来描述数据吗?(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由“乱”到分年龄段进行整理,让学生参与整理数据的过程,体验和感悟用统计表描述数据能更加清楚地反映出数据的多少,突显出整理数据的意义和作用,并为后续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做了充分的铺垫,为学生充分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创造条件。?
?四、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出示两幅条形统计图,观察其优势,进行比较,左指一指,右指一指,让学生看出很麻烦,很累,你能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吗?(将两幅合并成一幅图)?
2.尝试创造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出示探究提示:同桌合作,想办法把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幅,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每个年龄段学生和家长的人数,而且便于比较。?
3.展示交流:?
单色图、无标注????????????????
单色上下合并图
(3)文字图????????????????????????
双色,有标注图
?比较四幅图,喜欢哪一幅?说说理由,介绍图例。?
4.梳理合图过程,出示规范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1)将黑板上的两幅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引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出示课件,每一制作步骤都有语音说明。
?语音说明:首先标明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时间,接着在横轴上确定年龄段,在纵轴上确定每个小格代表的人数。根据图例,选择不同颜色的直条表示相应的数据,每组内,两个直条要相邻、宽度相同,组与组之间的间隔要均匀。?
5.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得出结论。?
师:观察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前三个年龄段,有什么发现?后三个年龄段,有什么发现??
出示结论:据教育部、卫生部最新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位;而且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
(3)患近视的年龄提前的原因是什么?(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写字、看书姿势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