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检测题
一、单选题
1.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旱,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才“复苏”。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与自然条件进行生存斗争 B.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C.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喜好泥土的结果
2.夏天,让人讨厌的蚊子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蚊子的发育过程称为( )
A.不完全变态发育 B.完全变态发育
C.变态发育 D.不变态发育
3.下列关于生物与人类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C.从寿光大鸡的人工选择中可以观察到自然选择的效应
D.人类进化的先后顺序是: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4.下列生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从早到晚的顺序依次是
①蕨类植物 ②苔藓植物 ③被子植物 ④裸子植物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5.下列关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原始生命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
D.生物的进化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6.关于脊椎动物进化历程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B.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C.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D.
7.20世纪60年代用DDT来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但到了80年代DDT杀螟的效果不好, 其原因是
A.DDT的长期使用,导致稻螟体内产生抗DDT的抗体
B.变异永远都是有利的,稻螟往抗DDT的方向发生变异
C.为了适应环境,稻螟的繁殖能力发生变异,繁殖能力越来越强
D.有耐药性变异的稻螟保留下来,种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
8.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为了适应环境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B.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炼的结果
C.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时自然选择的结果
D.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9.下列说法,你不认同的是( )
A.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是验证“生命化学进化”可能性的又一例证
B.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2019年4月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二代宝宝”出生了,“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
C.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创造了许多生命奇迹,由于转基因生物也确实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因此人类应全面禁止生产转基因产品
D.2018年11月,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意味着编辑自己的生殖细胞和胚胎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法律、伦理和道德上有一定问题
10.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了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种间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 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11.将绿色植物的四大类群按照由低等到高等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A.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B.苔藓、藻类、蕨类、种子植物
C.蕨类、苔藓、藻类、种子植物 D.种子植物、蕨类、苔藓、藻类
12.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由上帝创造的
B.由外空间掉下来的
C.原始海洋中的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演变来的
D.是地球上的物质在短时间形成的
13.下列关于动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始的单细胞动物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B.原始的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C.原始的鱼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D.原始的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
14.下列生物化石出现在地质年代最晚近的是( )
A.单细胞生物 B.古代鱼类 C.古代两栖类 D.古代爬行类
15.研究发现,在古老的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出现,而高等生物则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如图为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种A的结构比物种B简单
B.物种B是由物种A进化而来
C.在Ⅱ层内不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D.物种B的化石出现早于物种A的化石
16.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环境变迁 D.用进废退
17.下列观点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过度繁殖加剧了种内的竞争 B.遗传与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进化方向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D.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18.下列关于化学进化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学说已经被科学界完全证实是正确的
B.该学说只是一个科学推测
C.该学说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D.该学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的学说
19.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B.从水生生物进化为陆生生物
C.从简单生物进化为复杂生物
D.从低等生物进化为高等生物
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季雷鸟换羽是下雪引起的
B.人们对“超级细菌”无可奈何是抗生素质量下降的缘故
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而产生抗药性变异
D.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综合题
21.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种现象称为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种现象称为_____,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_____。
(2)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实现的。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_____。
(3)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定向积累、加强,最终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新类型。
22.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数据 项目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桦尺蛾的体色是一种_____,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_____现象(填“遗传”或“变异”)。
(2)一对深色桦尺蛾的后代有浅色的个体,可以判断出深色是_____,用字母 B 来表示控制体色的基因,这一对深色桦尺蛾的基因组成是_____,他们的浅色后代的基因组成是_____,所占的比例是_____。
(3)从表中可以看出,_____色桦尺蛾适应工业污染区的环境。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的结果,也就是_____生存。
(4)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可以在林间放养食虫鸟类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这种方法叫做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B 6.D 7.D 8.C 9.C 10.B 11.A 12.C 13.B 14.D 15.D 16.A 17.C 18.A 19.A 20.D
21.适者生存 差异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有利
22.性状 变异 显性性状 Bb和Bb bb 25% 深 自然选择 适应者 生物防治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