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0 16:3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案见后)
一、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   )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
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
D.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购物
2. 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3. 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   )
A.解放战争时期 B.改革开放前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4. 人们开始追逐“绿色食品”,各大超市的“绿色食品”更是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下列对这种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A.说明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B.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喜爱绿颜色的食品
D.反映了人们在饮食方面从“吃饱”到“吃好”的变化
5. 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
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④自谋职业,下海经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6. 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人们上网浏览信息、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到达上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 下图中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改革开放的实行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
A.大米为主要食品
B.鱼肉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
9. 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 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③食品短缺,供应不足 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 吃饭时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看到二维码扫一扫,目前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网络技术的发展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生物技术的突破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②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种野菜,商城专把活鱼卖
③白手打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全,妻儿外出有私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④早晚喝菜粥,中午吃个米糠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后,中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下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吃饭情况的是 (   )
①食物匮乏单调 ②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③野菜充饥 ④讲究绿色食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中的内容与该时期对应错误的是(   )
序号
方面
变化


服饰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A.① B.② C.③ D.④
14.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20世纪80年代以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也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的变化,说明(   )
A.我国的高新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5. 下列哪项不是右面两幅图片所要表达的历史信息(   )
A.从物资供应匮乏到市场商品充足
B.个体经济完全取代了公有制经济
C.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D.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综合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定量购买,粮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他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
材料二 上世纪60、70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亲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旧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新四大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柳村人生活发生的变化。概述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3)有人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可以丢掉诸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老传统了,这样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1-15 BABCD CDDCB BCBBB
16. (1) 【参考答案】 现象: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原因:物资短缺;生产力水平不高。
(2) 【参考答案】 变化:从贫穷到富裕。原因: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参考答案】 不对。 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光荣传统,要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拼搏奋斗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