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0 12: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社会生活的变迁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9课假如你是《海丰日报》的记者,要报道海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可以从哪些途径去了解情况呢?【学法指导】利用现代互联网络收集相关的影视音像资料;采访老海丰人、当地学者等历史的亲历者;考察本地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收集图文资料;到图书馆或档案馆查找海丰县年鉴等资料
……课前作业:采访学生家里三代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生活的变迁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9课衣中山装列宁装50年代60、70年代 不爱红妆爱武装
人人爱穿绿军装 由于三年自然灾害,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脏,灰、黑、蓝、绿色成为街头流行色,不分季节、不分男女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70年代衣评布票1984年的老照片90年代以来各种场合
各种款式
各种材料……一、日常生活的变化衣色彩缤纷,显示风度,展示个性凭票供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原因:经济发展和人们思想
观念的解放)衣 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环境普遍比较差,卫生情况更糟糕。特别是同一小巷里的住户布设大体一样:大凡是一间十多平方米的老屋住着大小六七个人,一般进屋可见到熏得发黑的土墙壁,一个大土灶,一张磨得没有棱角的八仙桌,一张老祖宗留下的老式眠床,床尾一个陶制的尿缸。比较注意卫生的人家会盖上木盖,有些人家连盖都不用盖,加之猪、狗之类的家畜常常睡在八仙桌下,因此各种怪味常常萦绕屋里。
? ——马光华《小巷的温情》,转载微信
公众号《我是海丰人》海丰农村各家各户常见的八仙桌海丰老式灶台:这种灶台大部分
是烧柴的,最左边的是风箱,专
门用来催火。
追忆历史住筒子楼筒子楼里的生活八十年代住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 “筒子楼”给我的印象狭窄、拥挤、漆黑,但又温馨与快乐…整个楼道里堆满了杂物,灯泡发出昏黄的光,感觉黑洞洞的,厨房的走道狭窄而漆黑,一不小心就可能会碰着张家的锅、李家的灶…吃饭时,大伙喜欢聚在一起吃,张家长李家短地闲聊着…住在“筒子楼”里,上班出门前忘了收被单,没事!遇到风雨邻居肯定会帮着收回去…家里老人突然发病了,没事!只需喊一声,全楼的人都会跑过来帮忙,“筒子楼”里洋溢着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温情。
——摘自网易新闻(2016年)问:如何理解材料中划线的句子?改革开放前,人均住房面积较小,居住环境简陋,但人与人间的关系比较亲近。【合作探究】1:住住海丰现代住宅小区和环湖别墅六十年代住草房,七十年代建瓦房,八十年代加走廊,九十年代盖楼房,现在实行建洋房,盖处别墅讲花样。一、日常生活的变化住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
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住房比较拥挤,室
内设施也很简单。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 一位高龄76岁的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1953年,我进了县机关。1955年国家开始发行粮票,每月自己的粮食定额是28斤,小孩子7斤,如何让家里人吃的更饱,是我的‘头等大事’。为了能让4个年岁差不多的小孩能公平享有食物,我每天上班前都会把一天吃的东西用秤称好了分给他们。比如一块豆腐乳,会分成很小的四块,放在各人的小碟子里。小孩都省着吃,因为他们知道,吃完了自己的就只能眼睁睁看别人吃了。”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问:材料描述的情况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水平低,物资很紧缺,国家实行
统购统销政策(或答票证政策、生活物资配给制)。【合作探究】2:食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开始在全国实行对粮食、油料(包括食油)的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8月,国务院颁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实施四证三票制度,开始了我国50年漫长的票证时代。
史海拾贝海丰县1964年公社内固定粮票海丰县1963年的流动粮票 伴随着粮票的使用,各种与吃相关的票证接踵而来,但是供应量也很有限,如鸡蛋,每人每月只有两个,后来按户供应,每户半斤。糖每人每月仅有半两至三两。当然有的糕点可以不用糕点票购买,但每斤价位高达十几元至二三十元不等,相当于人们1个月的工资。“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 虽然生活环境差,人们普遍贫穷……至今记忆尤深的的是逢年过节那种充满温情的境况。如元宵节里,阿姆阿婶们晌午就开始炒菜茶了,一到晚上就会命小孩互相过门请邻居到家里吃菜茶,小孩们能受此重托也无上光荣,因此也常听到某某后生仔从巷头吃到巷尾能吃二三十多碗的掌故,或许是因为那时的菜茶严重欠油,多吃也不腻的缘故吧。
——马光华《小巷的温情》,转载
微信公众号《我是海丰人》
追忆历史食 改革开放前海丰人只有到春节过年时才会改善伙食,一家人其乐融融吃上一顿。食




样一、日常生活的变化食 食物匮乏、单调 日益丰富,注重营养、健康一、日常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前的休闲娱乐:
看露天电影、看黑白电视、听磁带 七十年代的农村人文化生活极为贫乏,因此偶然村干部会在重大节日或农闲时请公社的电影队到村里放一两晚的电影……能看到一场露天电影可是那个年代农村人很难得的机会呀,因此每到放影时总是整个晒谷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的…… 电影队的放映员都是无师自通的解说员。那时的电影多是黑白的,更没有字幕,且村民们绝大多数没接受过教育,听不懂普通话,因此在放映员加以无限想象成份的解说中,观众们依旧如痴似醉。
——马光华《古老的晒谷场》,转
载微信号《我是海丰人》追忆历史一、日常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的休闲娱乐:音乐会、演唱会、家庭影院、
旅游、健身、科技馆绿皮火车高铁八十年代的公路九十年代的飞机场二十一世纪的高速公路二十一世纪的飞机场共享单车私家车地铁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截至 ,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
。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我国
。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 ,中国已成为 。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
, 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2010年底 世界第
二位 高速公路里程已居
世界前列直通航线世界民航大国地铁私家汽车综合交通运输网形成,
人们出行方式发生改变。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评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呼机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手机当今流行的智能手机九十年代电脑进入市民家庭网吧成为公共上网场所人类步入5G网络时代影响: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生活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 钱包里的人民币越来越少,各种各样的卡越来越多。出门坐车有交通卡;打电话有电话卡;消费有信用卡,连交水费、电费、煤气费、宽带费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只要一上网,从这个卡转账到那个卡,不出家门就能轻松搞定。
——摘自搜狐新闻(2008年)问:从“票证时代”到“卡证时代”的来临说明了哪些社会变化?
带来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变化:通信能力越来越发达,互联网覆盖率提升,带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合作探究】3:原因: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日常生活的变化食交通衣休闲娱乐住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通信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铁路、公路、民航、水运、轨道交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本课小结】: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化的是( )
A.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 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C. 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
吃喝穿戴属一流
D. 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
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C【当堂检测】:2. 观察下表,导致中国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的原因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改革开放D【当堂检测】:3. “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
(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 时间观念的增强
C. 通信手段的进步 D. 消费观念的变化A4.以前因粮食不够而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这种现象不正确的理解是( )
A.说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已基本解决 B.说明人们讲究营养均衡 C.说明人们怀旧心理比较强,对过去穷苦生活念念不忘 D.说明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C【当堂检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