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 《过秦论》(课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 《过秦论》(课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0 23:02:52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0 *过秦论          
一、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起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解析:B项,“爱”,吝惜。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然秦以区区之地  感君区区怀
B.赢粮而景从  至若春和景明
C.然后以六合为家  六合正相应
D.奋六世之余烈  兼仗父兄之烈
解析:A项,“区区”:前者形容词,小;后者形容词,诚恳。B项,“景”:前者,通“影”;后者,日光。C项,“六合”:前者,天地四方;后者,年、月、日的干支相合;D项,“烈”:均为功业。
答案:D
3.下列语句中“以为”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为桂林、象郡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把……划为,②使……成为;③④都是动词,认为。
答案:D
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皇)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B.(百越之君)委命下吏
C.(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陈涉)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解析:A项不是“始皇”,应是“秦”。
答案:A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④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①⑤/②⑦/③⑥/④ B.①③⑤/②④/⑥⑦
C.①③⑤⑥/②⑦/④ D.①⑤⑥/②⑦/③④
解析:①③⑤⑥为使动用法,②⑦为名词作状语,④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C
6.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连衡:即“连横”,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称连衡,与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相对。连衡即采用离间之计,使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逐个击破的策略。后来也用连衡比喻结盟。
B.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C.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D.阡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陌”,东西方向叫“阡”。泛指田野。
解析:D项,南北方向叫“阡”,东西方向叫“陌”。
答案:D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者总结秦亡的结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能体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当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能体现秦始皇用残酷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窥:探看
B.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伦:辈,类
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尝:曾经
D.秦人开关延敌 延:抵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D项,延:引进,请。
答案:D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③北收要害之郡 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A.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相同
B.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不同
C.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相同
D.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①形容词作名词,险固地势。②牢固。③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北边。④名词,溃败(的军队)。
答案:D
10.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排比句式,极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
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
C.第二段文字,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力量的雄厚。
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C项,第二段没有从“财物”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的强大。
答案:C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重点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翻译。翻译时,注意语句通顺,实词字字落实。(1)“爱”“致”“相与”,句意。(2)“亡”“费”“困”,句意。
答案:(1)各诸侯国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2)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
三、课外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金忠,鄞人。少读书,善《易》卜。兄戍通州亡,忠补戍,贫不能行,相者袁珙资之。既至,编卒伍。卖卜北平市,多中。市人传以为神。僧道衍称于成祖。成祖将起兵,托疾召忠卜,得铸印乘轩之卦。曰:“此象贵不可言。”自是出入燕府中,常以所占劝举大事。成祖深信之。燕兵起,自署官属,授忠王府纪善,守通州。南兵数攻城不克。已,召置左右,有疑辄问,术益验,且时进谋画。遂拜右长史,赞戎务,为谋臣矣。成祖称帝,论佐命功,擢工部右侍郎,赞世子守北京。寻召还,进兵部尚书。帝起兵时,次子高煦从战有功,许以为太子。至是淇国公丘福等党高煦,劝帝立之。独忠以为不可,在帝前历数古嫡孽事。帝不能夺,密以告解缙、黄淮、尹昌隆。缙等皆以忠言为是。于是立世子为皇太子,而忠为东宫辅导官,以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正统六年,命兼辅皇太孙。帝北征,留忠与蹇义、黄淮、杨士奇辅太子监国。是时高煦夺嫡谋愈急,蜚语谮太子。十二年北征还,悉征东宫官属下狱。以忠勋旧不问,而密令审察太子事。忠言无有。帝怒。忠免冠顿首流涕,愿连坐以保之。以故太子得无废,而宫僚黄淮、杨溥等亦以是获全。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明年四月卒。给驿归葬,命有司治祠墓,复其家。洪熙元年,追赠荣禄大夫少师,谥忠襄。官子达翰林检讨。达刚直敢言,仕至长芦都转运使。忠有兄华,负志节。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一日,读《宋史》至王伦附秦桧事,放声长叹而逝。里中称为“白云先生”。
(节选自《明史·金忠传》,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B.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C.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D.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辞”是动词,推辞,“辞不就”即金华推辞不到任,语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两项。“赐”后应该接宾语“金绮”,句意才表述完整,排除A项。故选 D。
答案:D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指《周易》,是中国一部古老的占卜之书,约成书于尧舜时期。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
B.兵部尚书,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为正二品。兵部主要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务。
C.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等重要人物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驿,指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如“驿站”“驿馆”等;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文中指由朝廷专门指派的车马。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周易》约成书于西周时期,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句子,“文王”指周文王。
答案:A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忠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哥哥戍边去世之后,他去北方补服兵役,凑不够盘缠,靠人资助才得以成行,投身行伍。

B.金忠精通卦术,善于谋划。起初因占卜灵验,他得到燕王的信任;燕王起兵后,他多次出谋划策,为燕王成事立下功勋。
C.金忠才识过人,深受倚重。他奉命守卫城池,能多次击退来犯之敌;他肩负辅佐太子和皇太孙的重任,能不辱使命。
D.金忠待人赤诚,谨慎谦和。通过诚恳进言,他成功改变成祖立次子为嗣的初衷;他对皇上知无不言,事后绝不宣扬。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金忠得到燕王的信任并非“因占卜灵验”,而是因为“得铸印乘轩之卦”,与燕王的心意相合。
答案:B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高煦夺嫡谋愈急,蜚语谮太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是:这。谮:说……的坏话。
(2)处:相处。持两端:持模棱两可的意见。恒:常常。
答案:(1)这时候朱高煦篡夺嫡位的阴谋更加急迫,流言蜚语说太子的坏话。
(2)与同事相处不持模棱两可的意见,退下后常常谦让。
参考译文:金忠,鄞县人。少年时读书,擅长于《易》的占卜之术。兄长戍守通州死去,金忠得以补戍边,因贫困不能成行,相士袁珙资助了他。到达之后,编入军队。在北平的集市上卖卜,大多算中。集市上的人相互传说以为是神仙。和尚道衍在成祖面前称赞他。成祖即将起兵,假托生病召见金忠占卜,得到的是“铸造印信,乘坐轩车”的卦。说:“这卦象贵不可言。”从此以后自由出入燕王府中,常常以自己所占的卦劝说成祖举大事。成祖非常相信他。燕王的军队起兵,自己设置官员属吏,授予金忠为王府纪善,守卫通州。建文帝的军队几次攻城没能攻下。不久,成祖召回他安置在身边,有什么疑难就问他,占卜之术更加灵验,而且常常进献计谋。于是拜官右长史,参赞军务,成为谋臣。成祖称帝,论他辅助创业的功劳,提升为工部右侍郎,辅助世子留守北京。不久召回南京,晋升为兵部尚书。皇上起兵的时候,因第二子朱高煦随从征战有功,许愿立他为太子。到这时候淇国公丘福等人与朱高煦结党,劝说皇上册立他为太子。只有金忠认为不行,在皇上面前几次历数古时有关嫡子和庶子之间的事。皇上无法定夺,秘密地将此事告诉解缙、黄淮、尹昌隆。解缙等人都认为金忠的话是对的。于是册立世子为皇太子,而任金忠为东宫辅导官,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兼任詹事府詹事。正统六年,命他兼任辅导皇太孙。皇上出征北方,留下金忠与蹇义、黄淮、杨士奇辅助太子代理国事。这时候朱高煦篡夺嫡位的阴谋更加急迫,流言蜚语说太子的坏话。正统十二年皇上北征返回,惩罚全部太子官员属吏,将他们关进监狱。因金忠是有劝旧臣而不问罪,并秘密命令他慎重考察太子的事。金忠说没有什么事。皇上发怒。金忠脱下帽子叩头并流泪了,愿以连坐担保太子。因此太子没有被废掉,而太子属官黄淮、杨溥等人也因此得以保全。金忠出自行伍直到高位,很是受到亲近和倚重,每当承蒙皇上垂询顾问,能知无不言,然而谨慎而不泄露所说内容。与同事相处不持模棱两可的意见,退下后常常谦让。第二年四月去世。赐给官车返乡下葬,命有关部门修建祠庙墓地,免去他家的赋税。洪熙元年,追加赠荣禄大夫少师,谥号忠襄。任命他的儿子金达为翰林检讨。金达刚强正直,敢于说话,做到长芦都转运使。金忠有兄长金华,抱有志向节操。金忠守卫通州有功,想推恩任他为官,推辞不到任。皇上曾经召见他并赐予金绮衣,也不接受。成祖视他为迂腐的老头,放他回乡。一天,阅读《宋史》读到王伦依附秦桧的事,放声长叹而逝世。乡里称他为“白云先生”。



(共60张PPT)
同步导练/RJ·必修③
语文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 步导 练
03 古代论说文
十 *过秦论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课时训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