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同步导练/RJ·必修③
语文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 步导 练
01 中外小说
三 *老人与海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课时训练3
课时训练3 *老人与海
一、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来而不往非礼也”“( )”,是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在一些地方却异化成一种________的“人情礼”,发人深省。
人情味是甜的,弥足珍贵。据记载,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信使北去,于是托付他将花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带去,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今天,礼尚往来成为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婚丧嫁娶、添丁增口、上梁搬家……寻常日子里的每一次起伏,亲朋好友都会相聚一堂。推杯换盏中,品味的不是酒肉,而是难以________的人情。
然而,人情债却是苦的、咸的、辣的、怪的。人们习惯以“我”为中心,涟漪般一圈一圈按照距离远近划分亲疏。而变味的人情交往,则仿佛这种以“我”为中心的“人情漩涡”,甚至变成一种敛财手段、简单化成一种价格,使这种“人情漩涡”越漩越大、越漩越快。“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一边渴望人间温情、一边抱怨人情寡淡,这样的现象恰恰在呼唤人情味的回归。
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关键就是在传统礼俗和________间划出一条线,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鲜明导向,反对天价人情、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化俗不易,贵在因民。”让人情债失去市场,才能让人情味重新回归。让我们走出人情的围城,摆脱人情债的束缚,在新时代的风尚中________。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有德于我,虽小,不可忘也
B.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C.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所填内容应体现“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A项,强调感念别人的恩德,符合文意,B项,侧重“黄金”,“礼尚往来”中的“礼”指的并不是某种实物,不合文意。C项,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指人在饥渴时对饮食没有过高的要求,不合文意。D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不合文意。
答案:A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甚嚣尘上 磨灭 清规戒律 健步如飞
B.甚嚣尘上 泯灭 陈规陋习 奋勇前行
C.愈演愈烈 泯灭 清规戒律 奋勇前行
D.愈演愈烈 磨灭 陈规陋习 健步如飞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愈演愈烈”指(事物、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此处用来形容“人情礼”,应选“愈演愈烈”,据此可排除A、B两项。再看第三空:“清规戒律”的意思是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制度,借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陈规陋习”指陈旧的规矩,不好的习惯。此处是指与“传统礼俗”相对的“不好的习惯”,而不是“规章制度”,应选“陈规陋习”,据此可排除C项。
答案: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成就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B.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将花托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留下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C.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成就了千古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留下了一段人情往来的故事。
D.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于是托付他将花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范晔,留下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千古名句,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佳话。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语,“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偶遇北去的信使,”第二处是后两个分句的语序和搭配有误。应为“留下”与“名句”搭配,“成就”与“佳话”搭配,且先有“故事”才能“成就佳话”。
答案:D
4.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用上加点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议论抒情的文字,可以不考虑词序。(不少于50字)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代价 命运 勇气 毅力 智慧 尊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用这些词语传达出某种精神,表达某种信念。
答案:热爱生命需要我们珍惜生命,维护生命的尊严。在面对挫折、困难、疾病、不幸的时候,我们不能失去勇气、信念,不能屈服于命运,哪怕付出沉重的代价,也要以顽强的毅力、生存的智慧保持生命的活力,坚持生命的理想,继续生命的追求。
5.仿照下面的例句,根据文段的内容另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正能量是一切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并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我们学到了很多正能量,如从《老人与海》中我们学到了面对挑战要有永不言败的昂扬斗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学到了无论何时都要有忘我为人的阔大胸襟 从《赤壁赋》中我们学到了身处逆境要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大约在夜里10点钟的时候,他看见了城里的灯火映在天上的红光。最初只是辨认得出,如同月亮初升以前天上的光亮。然后,当渐渐猛烈的海风掀得波涛汹涌的时候,才能把灯火看得更清楚。他已经驶进红光里面,他想,现在他马上就要撞到海流的边上了。
他想: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不过,也许它们还要向我扑来吧。可是,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一件武器,怎么去对付它们呢?
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
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成群结队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所放出的磷光。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时把船晃动的声音。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子,随后棍子就丢掉了。
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拥而上,当它们再一次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他觉得桨把已经戳进去,他也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里面戳。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那是来到的一大群里最后的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
老头儿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间害怕起来。他担心了一会儿。不过那种味道并不多。
他往海里啐了一口唾沫,说:“吃吧,星鲨。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
6.联系整篇小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通过老人同大自然的顽强拼搏及其失败的遭遇,象征性地表达了在生活中人应当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
B.老人和鱼似乎是一个硬汉的两种表现:一个体力不足但智慧和顽强有余,一个不但强健而且沉着机智。鱼和老人似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C.作品通过追捕马林鱼和搏击鲨鱼这两件事,集中表现了老人的“硬汉子”性格和“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的主题。
D.老人桑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存在的,超越了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抑或是失败的,压倒命运的力量。
解析:C项,小说的主题是“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的说法错误。
答案:C
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句话是老人精疲力竭时的独白,可以从老人此时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是为战斗几乎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愿望,是战斗暂趋平静时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当情势危急时,他又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
8.选文描写的是桑地亚哥最后一次与鲨鱼搏斗的情景,试用简要的语言分条概括这次搏斗中的“悲壮”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概括这次搏斗的“悲壮”色彩的具体体现,要分清角度,可以从当时险恶的环境、主人公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使用武器、凶猛的对手以及最后的战果等若干方面进行。概括时要凸显“悲壮”这一特点。
答案:①猛烈的海风,波涛汹涌的大海;②主人公的身体状况;③主人公的心理感受;④简陋的“武器”;⑤仅剩残骸的死鱼。
三、课外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在异乡①
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②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从院子里开始。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检查他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得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
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③,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的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
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不久,我感到意大利文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不敢同他交谈了。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当我学不好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
“回美国。”
“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只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
“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本文有删改)
注: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②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③意大利语:意为“友爱”“克己”。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和一群伤兵每天都到医院治疗,“我”伤愈后还能踢足球,而少校这位战前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手,战后却不能击剑了。
B.很多伤兵都得了勋章,意大利为了表示友谊,授予了“我”这个美国兵勋章,其他人因此改变了对“我”的态度,“我”感到很伤心。
C.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少校怒气冲冲地告诫“我”,表情可怕,少校这种似乎不近情理的言行,表达了他的无限悲愤。
D.作者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洗练传神的语言、简单白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
解析:B项,“‘我’感到很伤心”于文无据。
答案:B
10.小说开头所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景物描写的特点的概括,要抓住关键词,如“深秋冷飕飕”“天黑得很早”“很冷的秋天”。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如下几个角度:渲染气氛、暗示背景、烘托情感、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情节发展,等等。
答案:景物的特点:深秋迟暮、寒冷凄凉、萧瑟阴郁。作用:烘托出人物的迷茫、苦闷、消沉、绝望,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11.小说的标题《在异乡》含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标题的深层意蕴的能力。可以结合“我”的身份和故事分析:意大利的米兰城对一个受伤的美国兵而言,是异乡;战争的前方和作为后方的医院,是异乡;“我”的希望“在异乡”,“少校”“向着窗外,凝望着”的也是情感上的“异乡”。
答案:①战火纷飞的意大利,对于故事的叙述者“我”——一个美国人来说,是异国他乡;②远离战场的米兰城,对于经历了血与火的伤病员来说,是另一个世界,而他们的希望是和平和治疗好战争的创伤;③战争的创伤导致这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