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括号 课件(16张PPT)+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括号 课件(16张PPT)+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20 18:02:17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 4 课时 括号四则运算数学四年级下册(RJ) 教学课件11.这组算式有哪些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45+37-18 15×23÷5 2.这组算式有哪些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45×4+127??????? ?24×3+60÷5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请你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96÷12+4×2=8+4×2
=8+8
=1696÷(12+4)×2 =96÷16×2
=6×2
=1296÷[(12+4)×2]“[ ]”是中括号。96÷[(12+4)×2]=96÷[ × 2]=96÷1632=3 96÷(12+4)×2
=96÷16×2
=6×2
=1296÷12+4×2=8+4×2
=8+8
=16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①没有括号:
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②只含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③既含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简单练习1.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7+29×3)÷4 42×[169-(78+35)] =42×[169-113]=42×56=2352=(37+87)÷4= 124÷4= 312.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 ,然后列出综合算式。275113520692631484320×[(128+147)÷25]=3520(920+438÷73)×34=31484中等练习1.下面4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6×2+3 ×4=243×6+2 +4=244×6×(3-2)=243×(6+4 -2)=242.在240+60 ×2 ÷8中,按要求先加括号,再计算。(1)按加法、乘法、除法的顺序计算。
( 240+60) ×2 ÷8
= 300 ×2÷8
=600 ÷8
=75(2)按乘法、加法、除法的顺序计算。
( 240+60 ×2 )÷8
=(240+120)÷8
=360÷8
=45
拓展练习 我校鼓号队有男生10人,女生8人。篮球队的人数是鼓号队的2倍。合唱队有108人。合唱队的人数是篮球队的几倍?108÷[ (10+8)×2 ]应该怎样计算?说说理由。 108÷[ (10+8)×2 ]
=108÷[18×2]
=108÷36
=3答:合唱队的人数是篮球队的3倍。想一想:
为什么要引入中括号?
中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小括号、中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在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运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1.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528-(136+274)] × 9 132+18 × (85-82)173+(265 ÷5-36 )8400 ÷ [(35+25) ×20](26+37) ×(304-296) 540 ÷ [(3+6) ×2] 2.某电影自开播以来创下最高票房记录。张叔叔用450元钱买了13张该电影票,结果多8元。每张电影票多少元?数学四年级下册(RJ) 教学课件谢谢!第4课时 括号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四则运算是指哪些运算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师: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师: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师: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师:大家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四则混合运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4(1)。96÷12+4×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师:上面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先算96÷12和4×2,再算它们的和)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教师提醒学生:除法和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让学生讲述解题顺序。
2.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件出示:在算式96÷12+4×2中,如果想先计算12+4,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在12+4外面添上小括号)
尝试计算这个算式
96÷(12+4)×2
=96÷(12+4)×2 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6 ×2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算
=6×2
=12
教师边展示边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
3.认识中括号。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4(2)。
教师讲述:符号“[ ]”是中括号,中括号要用在小括号的外面。当一个算式用了小括号时还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就使用中括号。一个算式如果同时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让学生尝试计算
96÷[(12+4)×2]
=96÷[ (12+4) ×2] 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
=96÷[ 16×2 ] 再计算中括号里面的
=96÷32
=3
教师边展示边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
小结:中括号和小括号的功能一样,都是改变运算顺序,但是当一个算式里同时出现中括号和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9页做一做。
2.练习三第2题。(同桌讨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算什么,列综合算式时应注意什么)
五、拓展提升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3)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
练习三第1、3题。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逐步回忆起已经学过的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汇报计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学生思考怎么样可以改变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计算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结果,对比说明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板书设计
括号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小括号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师以小游戏“添加括号”开始,让学生自己发现小括号“不够用”,随即引出新的符号——中括号,从而实现了从“被教”到“要学”这一情感上的转变。
不足之处:练习中个别学生不懂“去掉小括号后能不能直接用中括号,如果不能该怎么办”。这一点完全符合学生现学现用的心理,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应强调先用小括号,在小括号“不够用”时,才用中括号,中括号不能独立出现。
教学建议:把例题分解利于以旧引新,充分发挥旧知在学习新知中的“脚手架”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在总体上把握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使教学直指本课的要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