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课件+学案+试卷含答案(6份打包)岳麓版选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课件+学案+试卷含答案(6份打包)岳麓版选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1 08:16:52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四单元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拉雪兹神父公墓
主入口大门
巴黎公社墙
第四单元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第四单元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工业革命
西里西亚
伦敦工人协会
无记名秘密
薪金
社会经济
选举权
民主改造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第四单元
DI SI DAN YUAN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LA COMMUN
20 M

鄱嗯磁
拉雪兹神父公墓
巴黎公社墙

主入口大门

新知导学·思维启动
精准梳理·稳固根基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重点难点·点点击破
典型例题
DIAN XING LI TI
课堂互动,细研精析
互动探究·夯基提能
图文探究
TU WEN TAN JU
知能演练·轻松过关
即学即练·巩固知新






第12课 宪章运动
工人阶级为争取生存权和政治权利的斗争是近代以来民主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事件中属于欧洲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中的重要事件的是(  )
①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 ②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 ③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 ④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指①②④中的事件,而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是中小资产阶级和工人联合起推翻七月王朝而进行的斗争,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项。
下列欧洲早期工人运动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
A.宪章运动 B.二月革命
C.里昂工人起义 D.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解析:选A。宪章运动发生在1837~1848年;二月革命发生在1848年;里昂工人起义有两次,分别发生在1831年和1834年;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发生在1844年。
英国宪章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有(  )
①工业革命的开展
②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③欧洲大陆工人运动的影响
④工人阶级没有选举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宪章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①和②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形成,从而为宪章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③是宪章运动兴起的外部促进因素,④是宪章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
宪章运动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之一。下列对“独立”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工人阶级意识到自身作为一个独立阶级而存在
B.工人阶级已经提出自己独立的政治要求和主张
C.工人在斗争中不再追随资产阶级而居从属地位
D.工人运动已经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解析:选D。宪章运动是工人阶级为争取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而独立进行的斗争,明确提出了“人民宪章”作为政治纲领,故A、B、C三项表述正确;宪章运动以递交请愿书的斗争方式为主,没有明确提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要求和主张,故D项表述错误。
阅读下列材料:
兹规定,自本条例获得通过时始,本国境内的每一男性在下列条件下享有选举议会议员之权:
(1)在英国境内出生的公民,或在英国居住两年以上并已取得英国国籍的外国人。
(2)年满二十一岁者。
(3)选民册修订时经证明精神健全者。
(4)经要求行使选举权时不因犯罪而正在服刑者。
(5)倘选民在行使选举权时犯有行贿、冒名顶替或伪装选民证等项情事,应根据本条例处罚条款的规定,停止其选举权。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
请完成:
(1)上述规定出自哪一重要文献?这一文献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2)上述材料中五项要求的核心内容有哪些?我们应当怎样评价这些内容?
解析:第(1)问中的“重要文献”可依据材料中“英国境内出生的公民”等信息进行判断,“背景”应结合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结果等国内外因素进行说明;第(2)问中的“核心内容”需要依据材料中“享有选举议会议员之权”等信息进行归纳,“评价”可从性质、影响等方面思考。
答案:(1)重要文献:“人民宪章”。背景: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与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影响;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赋予了资产阶级选举权,但工人阶级无权进入议会。
(2)核心内容:工人阶级要求取得普选权,从而参加国家管理。评价:“人民宪章”是伦敦工人协会的工人领袖与议会中的激进派议员共同起草的,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成为宪章运动的政治纲领,推动了宪章运动的深入发展。

一、选择题
马克思指出:“工人要分别机器与机器之资本主义的使用,从而不以物质生产资料自身而以物质生产资料之社会的剥削形态为攻击目标,是还要有相当时日和经验的。”这句话是针对(  )
A.空想社会主义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自发斗争
D.英国的宪章运动
解析:选C。捣毁机器是工人运动最早的斗争形式。
欧洲早期工人运动的主要斗争形式包括(  )
①武装起义 ②请愿 ③罢工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A。在英、法、德三国工人运动中,英国采取的斗争形式是集会和罢工,法、德采取的是直接武装起义的形式,故①②③都是斗争形式,答案为A项。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人阶级发起和推进的宪章运动(  )
A.坚持了武装斗争方式 B.具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C.与资产阶级联合斗争 D.最终取得了彻底胜利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宪章运动的主要方式是向议会递交请愿书,而不是武装斗争。议会为资产阶级所把持,工人向议会递交请愿书,实际上是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二者不可能进行联合。运动的结果是议会否决或拒绝请愿书,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唯一符合题意的是其具有明确的政治纲领,那就是“人民宪章”。排除A、C、D三项,故选B。
《人民宪章》提出了议员支薪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  )
A.鼓励工人阶级积极参加政治活动
B.打破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不公平现象
C.使所有议员能够用全部精力为国家服务
D.克服操纵选举、贿买选民等弊端
解析:选C。《人民宪章》的核心内容是争取普选权,用民主的原则改革议会下院,议员支薪主张的目的在于使所有议员,特别是普通工人取得议员资格后,能够离开自己原来的岗位从事政治活动。
英国宪章运动的请愿书提出:“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这表明(  )
A.工人的愿望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B.工人的斗争局限于社会经济领域
C.工人阶级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无产阶级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宪章运动依据当时人民群众处于无权地位的现状而提出争取普选权的要求,说明其斗争已经突破了经济斗争的范畴,但并非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为目标,故排除A、B、C三项;宪章运动独立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因而成为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之一,故D项符合题意。
1842年初,宪章派向议会提出的请愿书,在重申“人民宪章”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限制工时、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要求。也就是工人所说的“刀子和叉子”问题,即饭碗问题。这说明(  )
①当时英国工人阶级经济状况差,政治地位低 ②工人阶级不仅要求争取政治权利,同时也要求改善经济状况 ③英国工人阶级由政治斗争转变为经济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结合第二次请愿的背景和题干材料信息分析问题。①②容易判断,经济要求是在政治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两者都很重要,不能说目标已经转变,③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带③的选项,故选A。
英国统治阶级为抵制和镇压宪章运动采取的措施有(  )
①否决和拒绝宪章派的请愿书 ②禁止群众集会
③逮捕宪章派领导人 ④镇压工人罢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英国宪章运动的方方面面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宪章运动是以失败告终的,失败的原因中英国政府及议会的抵制和镇压是主要原因。为了破坏宪章运动,英国统治阶级否决和拒绝宪章派的请愿书、禁止群众集会、逮捕宪章派领导人、镇压工人罢工。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英国某工人区的几名中学生以《宪章运动》为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他们得出了如下认识,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宪章运动是工人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B.宪章运动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性
C.斗争目标没有超出民主革命的范畴
D.由于斗争最终失败,对民主进程没有产生实际影响
解析:选D。宪章运动迫使英国政府陆续实行了一些让步政策,对英国社会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故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人民宪章的6点要求:(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4)议员应领取薪金。(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材料2:英国当时的总人口为1900万,在第二次请愿书上签名的就达330多万人。宪章派赢得了全国一半成年男子的支持。请愿书铺开有6英里长,极为壮观。这次请愿书还提出了社会经济要求,用工人们的话说,是“刀子和叉子”的问题,即饭碗问题。
材料3:英国政府惮于工人运动的力量,为缓和社会矛盾,陆续实行了一些让步政策。议会在1842年通过了禁止女工和童工在矿井劳动的法令,1847年通过10小时工作日法令。人民宪章的6点要求,除每年选举议会外,在后来几十年间都陆续成为现实。
请回答:
(1)草拟材料1的主要成员有哪些?他们为什么要起草这份请愿书?这份请愿书反映了他们要求得到的权利主要是什么?
(2)材料2中提到的请愿反映了工人的哪些要求?结果如何?
(3)分析出现材料3这种情况的原因。
(4)评价宪章运动的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基础性问题为主,难度相对较小,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回答。
答案:(1)伦敦工人协会的工人领袖和议会的一些激进派议员。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工人依然被排斥于议会之外。普选权。
(2)普选权和社会经济要求(饭碗问题)。遭到政府镇压而失败。
(3)工人运动力量的不断壮大;为缓和社会矛盾,英国政府实行了一些让步政策。
(4)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一、课中思考题(教材P62)
人民宪章体现了工人的什么要求?
提示:由于这一时期英国实行代议制民主,但国会议员大都由贵族和资产阶级充任,小资产阶级及广大工人阶级由于没有选举权而不可能选出本阶级的议员代表。人民宪章的内容反映了工人阶级要求获得普选权的要求,以及反对选举权财产资格限制和议员支薪等主张。,二、阅读与思考(教材P64)
想一想,工人当时的处境怎样?
提示:从《未来之歌》的歌词描述中可以体会到,当时工人阶级的处境极其悲惨。工人与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即土地无缘,因为土地已经被贵族地主们圈占成了大农场;商业资本家和海外贸易的股东们把持了国内外的贸易,国内的矿藏资源也被资本家所占有,工人阶级只是财富的创造者而不是占有者。工人阶级除了自身之外一无所有,而经济生活的贫困又导致政治上的无权。
三、解析与探究(教材P64)
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宪章派是如何理解普选权与改善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的。
提示:宪章派认为,只要工人阶级获得普选权,他们的经济状况就能够很快得到改善。因为在他们看来,工人阶级目前贫困的原因在于政府政策的不公平,是立法机构的不公正,是分配方式的不平等,工人阶级不是不能创造财富,而是创造了财富却得不到应有的分配。举个例子,1815年由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控制的国会通过《谷物法》,限制廉价的外国粮食进口以维持本国的粮食高价,工人阶级由于工资低买不起足够的粮食而只能忍受饥饿。如果有了代表工人阶级的议员,是不会同意通过这一法案的。
四、自我测评(教材P64)
1.人民宪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参见教材第62页文字阅读框的内容。
2.简述宪章运动的三次请愿过程。
提示:参见教材第三目大字部分的内容。
五、活动建议(教材P64)略








PAGE



- 2 -









第四单元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拉雪兹神父公墓
凤凰卫视节目:筑梦天下 清明节特辑——世界上另一个家,介绍的是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它是巴黎市内最大的墓地,面积118英亩,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位于巴黎的第20区。在这里被葬的、在过去200年中为法国做出贡献的名人墓,每年吸引数十万来访者。巴黎公社时期,这座高地又成为巴黎公社战士的炮兵阵地。巴黎公社失败后,147位抵抗战士于1871年5月28日在公墓东北角的围墙前被枪杀,尸体就葬在墙脚下开挖的土坑中。到6月初,共有1 018位巴黎公社战士被葬在这个角落里。这堵墙后来被人们称为“巴黎公社社员墙”。
 ■——————————————————————————————————————
 ?巴黎公社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欧美还有哪些典型的工人运动?
[本单元将为我们揭开谜底]
第12课 宪章运动

[课程标准]
简述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斗争的基本史实,认识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一、背景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阶级因素:西欧各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深受压迫。
(1)1831年和1834年法国爆发两次里昂工人起义。
(2)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直接原因: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被排斥于议会之外。
[思维拓展] 欧洲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
(1)自发性;(2)暴力行动、武装起义;(3)以政治斗争为主;(4)斗争都遭到失败。
二、内容:“人民宪章”
提出: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的工人领袖与一些激进派议员共同草拟。
要求
(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
(2)无记名秘密投票。
(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
(4)议员应领取薪金。
(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
(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特别提醒] 人民宪章要求的民主权利得以陆续实现,反映了宪章运动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但英国政府的根本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
三、过程:三次请愿运动
第一次:1839年,宪章派向议会递交请愿书,但遭下院否决及政府镇压。
第二次:1842年,第二次递交请愿书,提出了社会经济要求,再次遭拒绝和镇压。
第三次:1848年,第三次请愿,因领导人动摇而夭折。
[特别提醒] 宪章运动的教训: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一定要彻底。在斗争中要团结一致,要进行周密的组织协调。面对凶残的统治阶级,要把合法斗争与暴力斗争结合起来。国际无产阶级有联合的必要。
四、影响
工人独立地提出了选举权要求,展示了惊天动地的力量。
推动了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
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

要点一 正确认识英国宪章运动的性质
英国宪章运动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运动,其纲领是“人民宪章”。当时,英国实行代议制民主,但国会议员大都由贵族和资产阶级充任,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由于没有选举权而不可能选举本阶层的议员代表。
“人民宪章”的内容反映了工人阶级获得普选权的要求,以及反对选举权有财产资格限制的主张。从中看不到一点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影子。因此,宪章运动的实质是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旗帜下为争取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而斗争。
要点二 宪章运动对欧洲近代民主化产生的影响
推动了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运动提出的政治纲领多次重现于后来高涨的工人运动中。英国政府惮于工人运动的力量,为缓和社会矛盾,陆续实行了一些让步政策,“人民宪章”的6条要求,除每年选举议会外,在后来几十年间都陆续成为现实。到20世纪初,英国基本上实现了普选权,完善了选举制度。
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法国工人提出了民主改革的要求,并在1875年颁布法律确认了男性公民的选举权。德国西里西亚地区爆发了纺织工人起义。
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无产阶级锻炼了自己的队伍,日益走向成熟,并取得了一些实际的民主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记载19世纪初英国纺织中心兰开郡工人运动的《兰开厦事件》描述说:“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只要捣毁这个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
材料2:《全国请愿书》声称:“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富者利诱、有权有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要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惟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会带来繁荣。”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出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他们为什么采取这种斗争方式?
(2)材料2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方式有什么新变化?当时的英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工人们捣毁……机器”的做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归纳;第(2)题直接从材料2中总结归纳即可。
[答案] (1)阶段:自发斗争阶段。原因:这时候的工人阶级还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错认为贫困的根源是机器。
(2)新变化: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政治斗争目标。运动:宪章运动。

 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
材料1:

材料2:请愿书揭露了英国贫富悬殊:“女王陛下每天收入和个人用款164镑17先令10便士,而成千上万的工人家庭每天的收入则不到4便士。”
材料3:

材料4:英国政府惮于工人运动的力量,为缓和社会矛盾,陆续实行了一些让步政策。议会在1842年通过了禁止女工和童工在矿井劳动的法令,1847年通过10小时工作日法令。人民宪章的6条要求,除每年选举议会外,在后来几十年间都陆续成为现实。
[综合探究]
(1)材料1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材料2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2)这一事件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3)材料3表现出这个历史事件有什么样的结果?结合材料4回答其历史影响。
[思路引领]
本题考查依据图文信息再认再现基础史实的能力。(1)据图片可判断出是指英国的宪章运动,原因可依据所学知识回答;(2)要综合整个宪章运动的史实进行探究归纳;(3)依据所学史实探究回答。
[尝试答题]
(1)该事件为英国的宪章运动。原因:①英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发展;②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但其生活困苦和政治上无权;③1832年的英国议会选举改革赋予了资产阶级选举权,工人却依然被排斥于议会之外。
(2)宪章运动是一场要求国会改革,扩大广大工人群众政治权利的一场运动,其特点是争取国会改革的运动。
(3)结果:“失败”。影响:在宪章运动中,工人独立地提出了选举权要求,展示了惊天动地的力量,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PAGE



- 1 -



(共36张PPT)
第四单元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正确理论
正义者同盟
科学社会主义
同盟中央委员会
新莱茵报
恩格斯
互相支持
伦敦
波兰
国际工人协会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选举改革
爱尔兰
普法战争
公社委员会
自治
公职
高薪制
国际主义
工人阶级
民主权利
五一国际劳动节
政治斗争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新知导学·思维启动
精准梳理·稳固根基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重点难点·点点击破
典型例题
DIAN XING LI TI
课堂互动,细研精析
互动探究·夯基提能
图文探究
TU WEN TAN JU
知能演练·轻松过关
即学即练·巩固知新






第13课 国际工人运动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诞生 ②正义者同盟的成立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④《新莱茵报》的创办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解析:选B。①发生在1847年6月;②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③发生在1848年2月;④发生在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晚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第一国际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它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各国工人中去,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同各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下列有关第一国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64年在伦敦成立
B.第一个世界性工人组织
C.恩格斯被选入总委员会
D.马克思起草了《成立宣言》《共同章程》等几乎所有第一国际的纲领性文件
解析:选C。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大会,马克思应邀参加且被选入总委员会并起草了几乎所有第一国际的纲领性文件,故C项错误。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A.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B.资产阶级新政府妥协卖国
C.普鲁士军队包围法国首都
D.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
解析:选D。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是法国1870年9月4日革命的直接原因,而不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妥协卖国和普鲁士军队包围巴黎应该算是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使起义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此D项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
下图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

A.普法战争爆发     B.第二国际建立
C.两德统一完成 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解析:选B。此题属于图文结合题,根据图片中的“俄国”“德国”“奥匈帝国”等信息,可以排除C项和D项。另外根据图片中“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可排除A项,因此答案选B项。
第二国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成立的?此后,各国社会党领导工人阶级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些斗争有什么历史意义?
解析:本题实质考查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背景、主要活动及其历史意义。其中,“背景”应注意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等方面说明,“斗争”需要结合第二国际的活动进行归纳,“意义”可从直接意义和深远意义等角度说明。
答案:(1)背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工人阶级队伍明显壮大,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纷纷建立;工人阶级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重新高涨,实现国际工人联合再次被提上日程。
(2)斗争:贯彻第二国际的劳动节决议,开展声势浩大的群众集会、游行示威和罢工活动;根据第二国际捍卫工人利益的方针政策,领导工人阶级掀起罢工浪潮,取得可喜成果;遵循第二国际的政治策略,引导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斗争,赢得日益增多的选票和议席。
(3)意义:欧美各国社会党领导工人阶级进行的合法斗争取得重大成就,提高了社会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也为国际工人运动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选择题
《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D。《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是1871年建立的,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指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故排除②③。
1864年9月,英、法等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丁堂集会的最初目的是(  )
A.声援波兰人民起义 B.成立国际工人组织
C.推动英国选举改革 D.支持爱尔兰人民斗争
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第一国际成立的背景和成立后的活动区分开来。第一国际是英、法等国工人在伦敦圣马丁堂集会的结果,但最初并非是为了要成立这么一个组织,只是为了声援波兰人民起义,声援的结果却是一致同意成立国际工人组织。推动英国选举改革、支持爱尔兰人民斗争都是第一国际成立后的活动,而非成立目的。排除B、C、D,故选A。
第一国际成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新”反映在(  )
A.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B.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号
C.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D.开始为政治利益进行斗争
解析:选C。第一国际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工人组织,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各国无产阶级的团结合作,这与以前的革命斗争有着重大的不同。
奥地利检察官这样指控第一国际:“国际就是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发展成为和各国并存的第二国家权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令人担心的竞争对手。”这段史料(  )
A.证明了第一国际为建立工人阶级的新型政权而斗争
B.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C.说明了第一国际主要以秘密的方式进行活动
D.反证了第一国际推动欧洲工人运动的普遍性和影响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第一国际的斗争目标、活动方式、影响和意义,第一国际的斗争目标是推动欧洲各国工人的经济政治斗争,加强国际联合,而不是谋求建立工人阶级的新型政权,A项错误。第一国际的活动方式是各国建立支部,进行公开的罢工等政治运动,而不是进行秘密活动,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词句,B项与题意无关。材料说第一国际足以与各国政府相抗衡,这就从反面证明了第一国际的影响力。排除A、B、C,故选D。
《国际歌》是法国的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5月创作的,与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联系最为紧密的历史事件是(  )
A.攻占巴士底狱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D.巴黎公社
解析:选D。本题的关键信息点是时间:“1871年5月”。A项为1789年,B项为1848年,C项为1792年,D项为1871年,综合以上信息可知只有D项符合题意。
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  )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D.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选A。巴黎公社革命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普法战争后掌握政权的梯也尔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军,对外投降卖国的结果,它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带有偶然性,故答案为A项。
观察油画《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从中能够汲取的历史信息是(  )

A.恩格斯参加了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B.第二国际从成立开始内部就出现了众多的政治派别
C.第二国际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工人政党的地位问题
D.第二国际的建立得到了欧美各国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解析:选A。油画中的恩格斯居于核心地位,工人代表与他的关系说明恩格斯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相比,其最显著的区别在于(  )
A.中坚力量是著名的工人领袖和活动家
B.活动形式是以召开代表大会为主
C.组织松散,缺乏统一的中央领导机构
D.第二国际的议会斗争使工人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解析:选C。A、B两项属于两个国际的相同点。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通过议会内外的种种活动,工人代表在议会中占有了席位,只能说是参与了国家的管理,还远远达不到掌握国家政权的程度。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马克思在1870年9月公开说:由此可见,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法国工人应该执行自己的公民职责,但同时他们不应当为1792年的民族回忆所迷惑,就像法国农民曾经为第一帝国的民族回忆所欺骗那样,他们不应该重复过去,而是应该建设将来。惟愿他们镇静而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阶级的组织。
材料2:马克思在1871年4月12日称赞巴黎工人说:“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在忍受了六个月与其说是外部敌人不如说是内部叛变所造成的饥饿和破坏之后,他们在普军的刺刀下起义了,好像法国和德国之间不曾发生战争似的,好像敌人并没有站在巴黎的大门前似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种英勇奋斗的范例!”
——以上均引自《马克思论巴黎公社》
请回答:
(1)材料1中马克思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2)材料2中马克思对巴黎工人的评价与材料1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当时瞬息万变的形势变化,仔细揣摩马克思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脉络。第(1)题,只要注意结合材料的有效信息“绝望的蠢举”“执行自己的公民职责”,就不难看出马克思是不主张工人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起义的。第(2)题,要结合巴黎公社建立的背景变化来回答,既然梯也尔反动政府先下手为强,要置巴黎工人于死地,巴黎工人也就只好奋起反抗,拼死一搏了。
答案:(1)反对巴黎工人起义,劝告巴黎工人不要冲动,应该履行公民职责;主张工人阶级应利用共和国的自由,加强自己的组织。
(2)不矛盾。虽然当时的历史条件还不足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但当巴黎工人迫于形势,发动起义建立巴黎公社,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时,马克思还是肯定了他们的首创精神。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一、课中思考题
1.共产主义者同盟与改组前的正义者同盟相比有哪些不同?(教材P65)
提示:(1)成员组成:正义者同盟本是侨居国外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及工人和手工业者的秘密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员除德国人外,广泛吸收了英、法、荷、捷、俄等国工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组织。(2)入会仪式:共产主义者同盟取消了过去宗派活动性质的一些神秘的东西,入盟的条件简化为行为光明正大、承认同盟各项原则;同盟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各级领导机构通过选举产生。(3)口号不同:废除了原有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口号,而代之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第一国际是怎样帮助各国工人罢工取得胜利的?(教材P67)
提示:(1)开展宣传活动,争取别国工人的同情与支持;(2)通过募捐等方式帮助罢工工人。
3.公社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教材P68)
提示: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的自治组织,不是全国性的政权形式。公社委员中有许多人反对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主张各地的公社结成联盟,组建一个没有压迫的新国家。另一方面,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创建新型民主制度的伟大尝试。
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7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同。
提示: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同是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过程中建立的工人及社会主义者的国际联盟组织,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两个国际中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不同的是:(1)在组织上,第一国际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组织系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第二国际则是在各国群众性政党的基础上,每隔几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强调国际联系与国际统一行动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2)在思想上,第一国际时期,社会主义思想还未被广大工人群众所接受;而第二国际时期,社会主义已成为群众运动。
三、自我测评(教材P71)
1.第一国际是怎样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的?
提示:第一国际的临时章程明确规定了国际成立的目的和任务,即要成为各国追求共同目标(即保护、发展和完全解放工人阶级)的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在实践中,通过广泛宣传、国际声援、募捐资助、推动民主改革等方式,第一国际积极领导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
2.巴黎公社在建设民主制度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提示:首先,公社委员会这个最高权力机关是巴黎人民通过普选选出的;在政权建设上,公社反对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各区、各公社拥有绝对的自治权并结成联盟;公社委员及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并接受监督,随时可撤换;公社废除官员的高薪制,规定所有公职人员一律实行普通工人的工资制;公社通过了一些保护普通劳动者尤其是保护妇女权益的立法;还有一些诸如实行义务教育、政教分离等法令虽未实行,但可以充分反映公社民主建设的思想。
3.在第二国际影响下,各国工人为争取民主权利开展了哪些活动?
提示:(1)响应劳动节决议,开展声势浩大的群众集会、游行示威和罢工活动;(2)在第二国际的号召和推动下,各国工人纷纷成立工会组织,领导工人进行罢工斗争,迫使一些国家的政府颁布了一些保护劳工权益的法律;(3)第二国际还引导各国工人及社会主义者积极开展合法的政治斗争,这些成就提高了各国社会党的地位和作用(具体的史实参见教材第五目)。







PAGE



- 2 -









第13课 国际工人运动

[课程标准]
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和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
一、共产主义者同盟
背景
(1)工人阶级的斗争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2)工人阶级的斗争要取得胜利需要一个用正确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
建立:1847年6月于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
纲领:《共产党宣言》
(1)时间:1848年2月发表。
(2)内容
①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
②宣布共产党把眼前斗争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
③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
实践
(1)1848年欧洲革命中,马克思成立新的同盟中央委员会指导革命。
(2)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了民主派的机关报——《新莱茵报》。
(3)恩格斯还亲自参加战役。
解散:1852年,因同盟内部发生分裂而解散。
二、第一国际的斗争
背景
(1)工业革命在欧洲普遍展开,工人斗争高涨。
(2)工人阶级认识到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成立
(1)时间、地点:1864年9月,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大会。
(2)与会者:英、法、德、意、波等国工人代表。
(3)目的:声援波兰人民起义。
(4)内容
①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②选出了领导机构总委员会,马克思成为第一国际的灵魂。
意义
(1)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
(2)在欧洲各国建立支部,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开展。
(3)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的广泛传播。
斗争
(1)支持各国工人罢工,取得圆满的结果。
(2)领导英国工人参加选举改革运动,推动了英国的民主进程。
(3)组织各国工人支持波兰和爱尔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特别提醒] 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是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工人组织,用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思想教育了各国无产阶级,使国际主义深入人心。
三、巴黎公社革命
背景
(1)欧洲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2)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巴黎遭围困。
(3)法国新政府与普鲁士媾和,并企图解除工人武装。
政权建立:1871年3月,巴黎人民起义,选出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巴黎公社成立。
政权形式:是巴黎人民的自治组织,不是全国性的政权形式。
措施
(1)公社内部实行民主,公社委员及一切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
(2)废除官员的高薪制,实行普通工人的工资制。
(3)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尤其保护妇女的权利。
(4)高举国际主义旗帜,摧毁凯旋柱。
斗争:面对强大的梯也尔政府的军事攻势,巴黎公社战士浴血奋战,表现出大无畏的品格和巨大的牺牲精神。
结果: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最终被法国资产阶级扼杀。
[特别提醒] 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民族矛盾;其失败也是必然的,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四、第二国际
成立
(1)背景
①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②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纷纷建立。
③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重新高涨。
(2)概况: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斗争
(1)各国社会党领导工人阶级掀起罢工浪潮,并取得可喜成果。
(2)各国社会党引导广大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尤其是展开合法斗争。
[特别提醒] 第二国际推动了议会斗争。在第二国际的号召下,各国政党大多数能利用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度,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合法斗争,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各国政党利用普选权展开竞选斗争,使众多的工人代表被选入议会,进而迫使各国资产阶级作出让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要点一 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民主运动的表现
国际工人协会一成立,就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到1870年,“国际”几乎在欧洲所有国家都建立了支部,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开展。
当时,欧洲各国工人都在为缩短工时、提高工资及建立工人组织等进行罢工斗争。第一国际有力地支持了各国的罢工,使工人的斗争得到圆满的结果。
第一国际积极领导英国工人参加选举改革运动,推动了英国的民主进程。
第一国际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组织各国工人支持波兰和爱尔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要点二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意义及经验教训
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公社没有及时追歼梯也尔政府的残余势力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
历史意义 是19世纪初期以来的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峰和总结,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是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尝试,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经验教训 (1)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巴黎公社的基本经验
经验教训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政权,巴黎公社所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有别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重要特点(3)革命的武装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需要革命的武装;在夺取政权之后,仍需要革命武装来保卫政权 (4)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后,必须乘胜追击敌人,并对反对派实行严厉的镇压。这是巴黎公社一条惨痛的教训 (5)要想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必须有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巴黎公社内存在的多数派和少数派的斗争,使公社不能长期保持革命的团结,最后甚至发生了严重的分裂。事实表明,缺乏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巴黎公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2:所以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义务。工人们似乎已经了解到这一点,因为运动已在英、法、意、德等八国都同时活跃起来,并且同时采取了从政治上改组工人政党的步骤。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材料3:在确定的日期内,同时组织大规模的国际性的示威游行,这样,在世界各国和各个城市,在规定的同一天,劳动者都能向执政当局提出要求:用法律限制工作日不得超过八小时……五月一日这一天就规定为国际示威游行日。
——第二国际成立大会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锁链”寓意什么?据材料1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2)材料2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是什么?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斗争目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3概括第二国际成立大会通过的决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国际的斗争手段表现出什么新的特点?
[解析] 第(1)问要注意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其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去思考。第(2)问依据材料2概括出斗争目标,据材料1可知这一斗争目标出现的原因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再结合教材知识作答即可。第(3)问依据第二国际的有关基本史实回答即可。
[答案] (1)寓意: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历史使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发展社会生产力。
(2)目标:有组织地进行政治斗争,组织工人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原因: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到了新阶段。
(3)决议: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等。特点:斗争形式灵活多样,倡导合法的议会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本协会设立的目的,是要成为各国追求共同目标的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
材料3:……(它)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4: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工人罢工

[综合探究]
(1)材料1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兴起的意义是什么?
(2)材料2反映了哪一国际组织的成立?这个国际组织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工人运动呈现出什么新特点?
(3)材料3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的实践具有什么意义?
(4)结合材料4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晚期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5)从材料1到材料4,反映了工人运动的什么发展趋势?
[思路引领]
(1)注意图片中文字的提示,然后得出结论,影响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回答。(2)注意材料中“本协会”的提示,然后得出第一国际这一结论,特点可以从第一国际的活动
来进行说明。(3)注意材料中“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这一关键语句,然后判断事件名称,意义可结合它对国际社会主义的影响来说明。(4)注意结合19世纪末工人阶级的活动来进行说明。(5)可结合这些运动的斗争形式和结果来进行说明。
[尝试答题]
(1)英国宪章运动。意义:在宪章运动中,工人独立地提出了选举权要求,展示了惊天动地的力量,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第一国际。特点:出现了国际联合的趋势。
(3)巴黎公社。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其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4)从组织方面看,各国工人政党纷纷建立;从理论方面看,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从革命实践来看,从以暴力斗争、政治斗争为主,逐步转向以合法斗争、经济斗争为主。
(5)从争取普选权到建立工人政权的伟大尝试。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