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0 17:0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试卷
一、选择题
1.当地时间2018年3月5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向斯大林墓献花,纪念斯大林逝世65周年。以下史实与斯大林无关的是(??????? ) 21cnjy.com
A.?新经济政策??????????B.?完成两个五年计划??????????C.?实现农业集体化??????????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可见,列宁的目的是(??? ) 21·cn·jy·com
A.?用社会主义手段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用资本主义手段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覆盖社会
3.如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法令》的颁布?????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沉重的打击,苏联经济发展却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面貌,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危机打击下,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统治 B.?德国通过建立法西斯专政摆脱经济危机,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渡过经济危机 C.?苏联经济风景独好的原因是苏联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几乎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D.?苏联风景这边独好的表现是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5.图为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 ??)
A.?十月革命????????????????????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模式
6.有关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B.?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1936年,苏联宣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苏联模式的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2·1·c·n·j·y
7.《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显示了“苏联模式”(??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导致了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 C.?促进了苏联工业的迅速发展????????????????????????????????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来源:21cnj*y.co*m】
8.1921年俄国农贸市场出现了一种现象:农民把多余的牛奶、鸡蛋、面包摆在街道的两边高声叫卖,这在过去的几年是不可想象的。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应为(?? ) 【版权所有:21教育】
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斯大林的农业建设
9.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人《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B.?农业集体化推进??????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
10.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赫鲁晓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苏联解体
11.下图是一幅苏联海报:列宁身旁左右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 )

A.?五年计划开始实施???????????B.?苏维埃政权巩固???????????C.?工业化的迅速发展???????????D.?农业集体化完成
12.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俄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13.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相继担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改革。他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 ) 21教育网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B.?新经济政策的不足 C.?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21*cnjy*com
14.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
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15.苏俄政府将一些国营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外资同苏维埃政府一起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外国资本家获此经营权源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C.?社会主义的工业化????????????????D.?新经济政策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跟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21·世纪*教育网
——邓小平
(1)材料一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指什么办法?为了纠正这个错误,列宁换一个思路。材料二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什么? 【出处:21教育名师】
(2)这一政策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有何作用?
(3)“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4)“苏联的模式”是指什么模式?该模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特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效应。苏联模式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
材料二:1928——1940年,苏联国防工业总立值增加了1.8倍,年增长率高达39%。1938年与1930年相比,步、机枪的产量增长了8倍,火炮产量增加了12倍。坦克1930年有170辆,两年后增加到3000辆;到1937年底,苏军拥有各类坦克1.5万辆。1936年苏军拥有飞机6672架,是1928年的4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趣讲应》
材料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军的技术装备全部更新。苏制重型HC-2坦克超过德国“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的发展。
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美、苏两国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2-1-c-n-j-y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教学用书
(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归纳苏联国防现代化中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历程。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国防现代化对当今俄罗斯的重大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英]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绘制
(1)图中实施A点所示政策的领导者是谁?
(2)小史依据图得出的结论是“A点所示政策不如B点开始形成的模式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大”。你同意他的结论吗?请说明理由。 21*cnjy*com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 A
解析:A项新经济政策是在列宁领导下实行的,与斯大林无关,符合题意; B项完成两个五年计划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不符合题意; C项实现农业集体化与斯大林有关,不符合题意; D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与斯大林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的事迹及新经济政策的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
2. B
解析:依据“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可见,列宁的目的是用资本主义手段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排除;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是斯大林,与列宁无关,C不符合题意;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覆盖社会不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目的,D不符合题意。综上可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建议学生重点识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3. 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苏俄”“1921—1925年”可判断苏俄粮食产量的变化是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 A.依据所学知识,苏俄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颁布的《土地法令》,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 B.依据所学知识,苏俄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C.依据所学知识,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27年,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 D.依据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有所了解即可。
4. C
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造成政局动荡,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寻找出路:美国于1933年开始实行新政,最终摆脱了经济危机;德国和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1928—1937年,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A.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墨索里尼趁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史实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B.结合所学知识,德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美国则是通过实行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史实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1928—1937年,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并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最终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史实正确且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苏联于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史实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的影响和世界形势有所了解即可。
5. D
解析:A.十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不符合题意; C. 新经济政策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37年和1927年相比, 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从42.1%猛增到77.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苏联实行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苏联模式,又叫斯大林模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需要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回答。解答时,要抓住题干信息,通过两幅示意图的对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6. B
解析:依据题干“不正确的”,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24年列宁逝世。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
7. B
解析:依据“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下,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依据“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是解题的关键。反映了苏联模式在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的改善。斯大林模式集中全国的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8. C
解析:依据“农民把多余的牛奶、鸡蛋、面包摆在街道的两边高声叫卖”,说明农民剩余的东西可以作为商品出售。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C项符合题意; 18世纪初,彼得一世进行改革,强化了农奴制。排除A项;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发生在1861年,解放了农奴为农民。排除B项; 20世纪30年代初,斯大林开始农业建设,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1921年”“农民把多余的牛奶、鸡蛋、面包摆在街道的两边高声叫卖”是解题的关键,理解起义,1921年农民可以把多余的产品作为商品出售,说明俄国允许自由贸易,据所学,可知是因为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9.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五年计划促使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因此吸引了美国人的注意,C选项符合题意。 新经济政策在19828年就已经被废止,A选项排除。 农业集体化主要是苏联工业化积累资金,B选项排除。 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准确把握,苏联的五年计划促使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
10. A
解析:由表格中反映出1966—1985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苏联建立了斯大林模式,其特点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苏联社会总产值不断下降。故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解题关键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的准确把握。
11. 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列宁”“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一轮初升的太阳 ”,可以看出,这是在列宁的领导下进行的,初升的太阳意味着苏维埃政权成立不久,需要联合起来巩固,其它三项都是在斯大林时期进行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海报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着海报关键信息,把这些信息和备选项对照,就可以顺利回答。
12.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B选项符合题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A选项排除。 社会主义工业化强调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C选项排除。 农业集体化强调的是建立集体农庄,为工业化积累资金,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3. 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是苏俄时期的政策,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故排除C项。斯大林时代主要是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模式。苏联模式在特定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它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它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妨碍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原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14. 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 A项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B项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表述不正确,斯大林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不符合题意; C项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表述不正确,斯大林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已经取得胜利,不符合题意; D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表述不正确,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模式急学生的认识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5. D
解析:根据材料“ 允许外资同苏维埃政府一起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是在苏俄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的发展,本国暂时无力经营的国营企业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D选项符合题意; 战时共产主义不允许市场经济的发展,A选项排除; 农业集体化运动主要是苏联工业化积累资金,B选项排除; 社会主义工业化主要是通过五年计划服务的,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允许外资同苏维埃政府一起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二、非选择题
16.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2)1921年;作用: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3)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4)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个错误,列宁换一个思路。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抓住图片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及作用,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以此确定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识记斯大林模式的含义、建立的标志、特点等,以此确定答案。
17. (1)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2)1928~1940年,生产了大量枪炮、坦克、飞机等常规武器:反法西斯战争中,装备了火箭炮、强击机等新型武器: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了核武器。 (3)使俄罗斯拥有世界一流的军事实力(或为俄罗斯拥有强国地位奠定了基础)。
解析:(1)据材料一的“苏联模式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可以概括出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是苏联模式也就是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2)据材料二的“1938年与1930年相比,步、机枪的产量增长了8倍,火炮产量增加了12倍。坦克1930年有170辆,两年后增加到3000辆;到1937年底,苏军拥有各类坦克1.5万辆。1936年苏军拥有飞机6672架,是1928年的4倍。”可以归纳出1928——1940年,苏联生产了大量枪炮、坦克、飞机等常规武器。根据材料三的“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军的技术装备全部更新。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美、苏两国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可以归纳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装备了火箭炮、强击机等新型武器;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苏联发展了核武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完成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装备了火箭炮、强击机等新型武器;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苏联发展了核武器。苏联逐步实现了国防现代化,国防现代化使俄罗斯拥有世界一流的军事实力,为俄罗斯拥有强国地位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会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18. (1)列宁 (2)观点①:同意。理由: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28年后苏联模式开始推行,极大促进了苏联制造产业(“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新经济政策之下国家发展的速度远不如苏联模式。观点②:不同意。理由:从材料看,虽然苏联模式在短时间内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新经济政策从当时的国情出发,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也对国家做出很大贡献。观点③:不同意。理由:不同时期国家会采取不同的政策,不可相提并论。新经济政策与苏联模式都是从当时的国情出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1)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实施A点所示政策是指新经济政策,其领导者是列宁。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2)小史依据图得出的结论是“A点所示政策不如B点开始形成的模式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大”。我同意他的结论。因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28年后苏联模式开始推行,极大促进了苏联制造产业(“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新经济政策之下国家发展的速度远不如苏联模式。我不同意他的结论。因为从材料看,虽然苏联模式在短时间内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新经济政策从当时的国情出发,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也对国家做出很大贡献。我不同意他的结论。因为不同时期国家会采取不同的政策,不可相提并论。新经济政策与苏联模式都是从当时的国情出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www-2-1-cnjy-com
故答案为:(1)列宁。(2)观点①:同意。理由: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28年后苏联模式开始推行,极大促进了苏联制造产业(“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新经济政策之下国家发展的速度远不如苏联模式。观点②:不同意。理由:从材料看,虽然苏联模式在短时间内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新经济政策从当时的国情出发,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也对国家做出很大贡献。观点③:不同意。理由:不同时期国家会采取不同的政策,不可相提并论。新经济政策与苏联模式都是从当时的国情出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观察图片和教材的历史内容进行分析和掌握,本题具有很大难度,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