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试卷
选择题
1.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这里的“失误”是( ???)
A.?一五计划????????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阅读如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3.新中国的模范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 ??)
A.?邓稼先?????????????????????????????????B.?雷锋?????????????????????????????????C.?焦裕禄?????????????????????????????????D.?袁隆平
4.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的是( ??)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
5.“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他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B.??????????????C.??????????????D.?
6.在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战胜严重困难的过程中,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其中“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被群众誉为“铁人”的王进喜的事迹是(?? )
A.?主持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B.?带领钻井队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C.?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水稻???????????????D.?从中草药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
7.《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 www-2-1-cnjy-com
A.?《将革命进行到底》???????????????????????????????????????????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D.?《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21*cnjy*com
8.我们怀化许多学校把每年三月作为学雷锋活动月,主要是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
A.?献身科学???????????????????????????B.?乐于助人???????????????????????????C.?秉公执法???????????????????????????D.?创新精神
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以身作则、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党的优秀干部,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是(??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焦裕禄?????????????????????????????????B.?王进喜?????????????????????????????????C.?雷锋?????????????????????????????????D.?邓稼先
10.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11.火红的50年代,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毛泽东充满自豪地说:“我们不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20世纪50年代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有(?? )21*cnjy*com
①人民政权的巩固? ?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
③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 ?④“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下列属于“曲折和失误”的是(?? ) 【出处:21教育名师】
①“一五计划”??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习近平总书记赞扬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习总书记赞扬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 )
A.?王进喜?????????????????????????????????B.?焦裕禄?????????????????????????????????C.?雷锋?????????????????????????????????D.?邱少云
14.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跟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油井,被称为“铁人”的是( ???)
A.?王进喜????????????????????????????????B.?焦裕禄????????????????????????????????C.?袁隆平????????????????????????????????D.?邓稼先
15.尊崇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这一时期,工人阶级模范人物的代表是(?? )
A.?邓稼先?????????????????????????????????B.?焦裕禄?????????????????????????????????C.?雷锋?????????????????????????????????D.?王进喜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二: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2-1-c-n-j-y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材料一反映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些严重失误?
(2)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失误,谈谈启示(或教训)。
(3)材料二中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于何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二中的“反革命集团”是指什么集团?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1959年起,中国农田连续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党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21教育网
材料三:“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 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www.21-cn-jy.com
(1)材料一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时间是哪一年?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18.阅读下列历史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材料中的“领导者”指谁?
(2)材料中的“反革命集团”具体指什么?
(3)“文化大革命”起止时间分别是?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4)“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
(5)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上吸取什么教训?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 C
解析:A. 一五计划 ,不符合题意;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左倾”错误,体现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它们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危害,符合题意;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即可,也可以抓住题干中的“失误”,分析备选项回答。
2. 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1958年某地水稻产量高达每亩2500市斤还多”可知,这是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与史实不符。?ABD三项不是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是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的浮夸风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熟练掌握大跃进运动的表现及影响。21cnjy.com
3. 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与题意不符;? B雷锋是解放军的好战士,与题意不符;? C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符合题意; D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4. 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种浮夸的说法,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因此: A“一五”计划,与题意不符;? B三大改造;与题意不符; C“大跃进”运动,符合题意; D“文化大革命”,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大跃进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也可用排除法作答。
5. 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民族英雄是铁人王进喜。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铁人精神”、“石油工人”,结合所学可知,被称为铁人的是石油工人王进喜。图片A中的是雷锋,B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D是两弹元勋邓稼先。2·1·c·n·j·y
6.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庆喜是大庆油田的工人,被称为铁人,B选项符合题意;钱学森主持了中国的原子弹研究,A选项排除;袁隆平培育的是籼型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水稻 ,C选项排除;青蒿素是屠呦呦发明的,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王进喜的事迹进行分析即可。【来源:21cnj*y.co*m】
7.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1966——1976年,其核心是阶级斗争,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将革命进行到底》 发布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A选项排除。 C选项发布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排除。 D选项发布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文化大革命的准确把握,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1966——1976年,其核心是阶级斗争。
8.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雷锋最大的特点就是无私奉献,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雷锋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准确把握,体会雷锋的奉献精神。
9. A
解析: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他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A项焦裕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党的优秀干部中杰出的代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焦裕禄的先进事迹。
10. 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是因为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文化大革命中,对毛泽东的严重崇拜也使得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巨大,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反面教训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直接回答难度较大。解答时,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注意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1.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是在1976年后提出的, ④ 错误,ABD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2.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实行,初步建立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①属于正确的探索,排除,ABC选项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均属于失误的探索,②③④错误,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探索失误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21·cn·jy·com
13. B
解析:根据材料“ 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是兰考县的县委书记,B选项符合题意。王进喜是石油工人,A选项排除。雷锋是军人,C选项排除。邱少云是抗美援朝的战士,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代表人物,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选项中的人物成就进行分析即可。
14.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打出了大庆第一□油井,被称为“铁人” ”,结合所学可知,被称为铁人的是王进喜。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 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油井,被称为“铁人 ”,结合所学可知,王进喜被称为“铁人”。
15. 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 ,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有雷锋、焦裕禄等人,其中工人阶级模范人物的代表是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他一心为公,被誉为“铁人”,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是课本基础知识,牢记即可。解答时,就是要准确记忆,须知准确记忆是答题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
16.(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3)1966年,粉碎四人帮。(4)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解析:(1)据材料“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总路线的指导下,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2)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据材料“‘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结束的标志是粉碎四人帮。1966年5月16日的“五一六”通知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实际指向刘少奇和邓小平,在文革中形成了林彪、江青两大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反革命集团”是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结束于1976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失败后,于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机毁人亡。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学生还要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文化大革命中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17.(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2)严重缺粮。(3)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4)制定国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解析:(1)依据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可知材料一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此后,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左”倾错误在全国的蔓延。(2)根据材料二“党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可知当时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严重缺粮。(3)依据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可知,当时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自然环境,会造成水土流失、带来温室效应。(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定国策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8.(1)毛泽东(2)林彪集团、四人帮集团。(3)1966年—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4)破坏了民主法治,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5)我们要加强民主法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改善民生。
解析:(1)根据材料“‘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因此材料中的“领导者”指毛泽东。(2)根据材料“‘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两个反革命集团即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四人帮)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 林彪等人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周恩来、邓小平出来整顿,四人帮仍不罢休。1976年10月 华国峰、叶剑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动乱。(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开始;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是1966年~1976年。这时期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忽视了经济建设,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我们应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加强民主法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改善民生。
点评:(1)基本史实类,考察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家领导人,1966年毛泽同同志被反革命集团利用,错误发动了此次运动。(2)事件内容类,考察文化大革命的具体内容,那一阶段反革命集团主要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四人帮)反革命集团(3)重要时间类,考察文化大革命的时间,结合运动开始和结束的标志,考生熟悉掌握即可。(4)历史影响类,考察考生对文化大革命的后果的认识,考生要结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我国发生的倒退,来准确把握它的灾难性。(5)历史反思类,主要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要结合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内容、消极影响等来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