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5.4 核能利用与社会发展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5.4 核能利用与社会发展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3-20 17:0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核能利用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1.学习核能的优越性
2.学习核安全性与核废料处理教学重难点1.掌握核能的优越性
2.掌握核安全性与核废料处理 核能登上历史舞台,虽然只有短短的60多年,却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400多座核电站,发电量已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以上。 目前核电站使用的裂变材料是铀,铀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比金、银更为丰富,不仅分布在岩石中,也蕴藏在海水、河水、湖水中。除铀以外,钍也是一种裂变材料,它比铀更为丰富,如果能把钍利用起来,核电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1986年发生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曾给核电站的应用前景投下了一片阴影。人们感到核电站很不安全,对核废料也有些谈虎色变。其实,核电站有着可靠的安全措施,对核废料也有着严格的处理规程。 核能利用与社会发展 一座1x106kW的火力发电厂,一年要烧煤3.5x10x1,这些煤每天要用200节火车车皮或一艘万吨巨轮运输。而同等规模的压水堆核电站,一年只需30-401低浓铀,只需6辆卡车就可全部运到现场,储存也很方便。 核能利用与社会发展 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核电站设置了4道安全屏障(图5-18)。第一道屏障二氧化铀陶瓷体燃料芯块,可以把98%以上的裂变产物滞留在芯块内,不向外释放。第二道屏障性能良好的锆合金包壳把燃料芯块密封在其中,能够经受各种运行工作情况的考验,保证密封性良好。 核能利用与社会发展 第三道屏障力容器和冷却回路构成的压力边界,保证结构的完整性。由安全壳把第四道屏障整个反应堆压力边界内的设备包容在内,能承受事故发生的压力并保持良好的密封性,防止放射性物质向外泄漏。核电站是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产物,它的科学设计、精心制造、可靠运行和多重安全措施,使得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远比其他自然或人为灾害的要小,核电站是安全可靠的。 核能利用与社会发展核能利用与社会发展 我国核电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1991年12月15日3.0x10kW的秦山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具备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调试和自主运营管理核电站能力的国家。接着,引进法国和英国技术又建成了1.8x10kW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核能利用与社会发展截至2000年,国外核电站概况如下页表(仅列出前10名)。 核能利用与社会发展 发现铀核裂变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科学家认识到核裂变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担心这一科学成果被德国纳粹政府用来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于是,两位流亡到美国的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L.Szilard)和维格纳(E.Wigner)找到爱因斯坦,说服爱因斯坦致信美国总统,从而促成了美国“曼哈顿工程”的上马。 课堂练习1.查阅资料,了解核电站放射性核废料处理的常用方法。
2.你对核能的优越性有什么认识? 通过
学习,你觉得核能还有什么特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