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20 22:2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导学案
学法指导
学习
目标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原体的概念、类型及传染病分类。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确立积极健康 的生活态度。
重 难 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的措施




知识点一: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
1、传染病:概念 是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有 和 的特点。
2.引起传染病的 、 和 等生物,称为???????? 。
知识点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能够散播 的人或动物)、????????(病原体离开 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和????????(对某种传染病缺乏 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 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知识点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 传染源(如传染病院隔离病人),?????? 传播途径(如把饭馆的餐具严格消毒、打扫卫生)和???????易感人群(如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进行预防接种也可以有效地保护易感者)三个方面。
阅读教材,用黑色笔 勾画重难 点,用红笔 勾画疑点, 并独立完成预设问题 把未解决的疑问写在下边




探究活动一、
1、你或你的家人得过什么病?哪些是可以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
2、通过观察P73页这些图片,说说这些病原体分别能够引起什么疾病?这些病是怎样传播的?
探究活动二、
1、阅读书73页资料分析中材料,完成讨论中的三个问题。
①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容易患流感?
②资料2中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谈谈你的认识。
③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要经过哪些环节?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和有关知识作出概括。
探究活动三、
1、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平时我们在学校、班级内怎样预防流感呢?结合个人经验,谈谈应对流行性感冒的措施。
2、小组讨论P75页图的这些预防措施,它们分别属于预防的哪些环节?
分析资料--获取信息的常用途径
前提:仔细阅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技巧:解决问题的信息一定藏在资料中, 火眼金睛抠出关键词
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我的收获
将你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并识记后与本组成员交流,交流过程中组内成员相互评价并补充订正。




1、下列生物中属于病原体的是( )  
A蚊子 B蛔虫 C苍蝇 D老鼠  
2、传染病的特点是( )。
A、通过呼吸道传播 B、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C、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D、由病毒引起
3、流行感冒的传播途径是:( )   
A空气 B饮食 C血液 D生物
4、我国政府规定,对入境人员都要进行检疫。其目的是(???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都对
5、在手足口病流行过程中未得过手足口病的幼儿属于? ( ??)???????????
?? A.病原体。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6、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
A、狂犬病 B、乙型肝炎 C、心肌炎 D、SARS
7、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内容,填写在对应的括号中。
(1)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2)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3)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来源:Zxxk.Com]
A、隔离和治疗传染病患者 B、医务人员喷洒消毒液 C、接种疫苗 D、加强体育锻炼 E、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8.每当有流感等传染病发生的时候,医生总是提醒家长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传染源[来源:学#科#网]
D.保护易感人群
9.近年来,荆门市行人被“流浪犬”咬伤的事件呈上升均势,狂犬病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急性传染病, 一旦发病,致死率百分之百。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荆门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大力整顿“流浪犬、病犬”。 (1)狂犬病的病原体是 ,它的个体比细菌还小,没有 细胞结构。
(2)荆门市大力整顿病犬,这是预防传染病流行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10、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然灾害之后发生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用的划分,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疾病:和水密切相关的疾病;和人类密集有关的疾病;虫媒传染病;和灾害相关的其他疾病;因为供给中断(如水和食物)带来的疾病。
材料二 汶川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向灾害调拨了大批防疫物资,抽调了大批员实施灾后防疫,防疫专家们也特别提出了十大防疫注意事项,以防止“大灾过后必有大疫”。目前无聚集性病例发生。(1)地震后,灾区严重缺乏清洁的饮用水。一般情况下,水源污染最多的是因为大肠杆菌所导致的,大肠杆菌与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是 。
(2)防疫专家指出,要严格消毒饮用水及食物,饭前饭后、便前便后一定要洗手,严防病从口入,这些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