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灯笼 第一课时 课件(共19张PPT)+教案+朗读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4 灯笼 第一课时 课件(共19张PPT)+教案+朗读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0 17:25:26

内容文字预览

《灯笼》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理解文中内容,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丰富感情。
3.品味文章典雅的用语,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把握理解文中内容,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含在“灯笼”中的家国情怀。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包括灯笼的图片等)
2.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背景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提到灯笼,大家都不陌生,那红红火火、团团圆圆的形象,总能让我们联想到喜气洋洋的景象。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们走进吴伯箫散文名篇《灯笼》,感受一下那个特殊时期的作者情怀。
二、检查预习
1.灯笼文化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灯笼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2.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作者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的一个乡村;在曲阜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罢课、查日货、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1925 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代在山东当老师,创作了许多散文,《灯笼》是其中之一;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
3.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争讼( sònɡ )   斡旋(wò xuán)   静穆( mù )
怅惘( chànɡ wǎnɡ )  褪色( tuì )   熙熙然( xī )
(2)结合语境,了解词义。
斡旋:调解周旋
静穆:安静而严肃。
思慕:怀念;追慕。
怅惘:因失意而事重重心。
褪色: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
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暖融融: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
马前卒: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三、朗读课文,把握节奏
1.老师示范朗读第一段。读这一段时,注意语速的变化,开头不宜快,快了就流于飘忽;最后一句要读出深情。注意下文的节奏。
虽不像/扑灯蛾,(连)爱光明/而至焚身,(停,转折)小孩子/喜欢火,(连)喜欢/亮光,(连)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连)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连)玩火/玩灯,(连)除夕/燃滴滴金,(连)放焰火,(连)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连)要说/ “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停)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2.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适合的朗读方式或齐读,或自读,要通过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的语流语速、声调语气等,读出课文语言的美感。
四、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第③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⑤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第⑥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第⑦段元宵节看灯;第⑧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第⑨段,纱灯上描红;第⑩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第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3.给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2)小时候喜欢灯笼的原因。
第二部分(3--12)有关灯笼的回忆和联想。
五、再读文本,体会感情
1.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的意义和灯笼中蕴含的情感,请再读文本,体会文中的感情。
【明确】
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
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
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
2.细读文本,找出文中描写祖父和母亲的语句,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情
祖父:“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
对祖父的神态举止描写,表现出祖父的慈爱和博学。小小的灯笼就是温馨月夜中的长幼情笃。
母亲:“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语言、动作描写方法表达出母亲的慈爱和关心,小小的灯笼就是母爱的光的闪射。
课堂小结
《灯笼》通过抒写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展示了灯笼的意义,以小见大,体现了作者对亲情、乡情的感念和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
七、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围绕“灯笼”叙事的方法,以“过年的那些事”为题,写几件有关联的事,200--3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小孩子爱火天性
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
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
灯笼 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感悟历史沧桑
纱灯上描红, 承载传统文化
联想爱国名将,做灯笼下的马前卒
燎原的火把
课件19张PPT。灯 笼 第一课时情景导入  提到灯笼,大家都不陌生,那红红火火、团团圆圆的形象,总能让我们联想到喜气洋洋的景象。情景导入 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们走进吴伯箫散文名篇《灯笼》,感受一下作者在灯笼上寄寓的情怀。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灯笼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检查预习1.灯笼文化 检查预习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作者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的一个乡村;在曲阜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罢课、查日货、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1925 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代在山东当老师,创作了许多散文,《灯笼》是其中之一;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2.作者简介检查预习读准字音3.字词积累争讼(   )   斡旋( )
静穆( ) 怅惘(     )
褪色( )  熙熙然( )
wò xuánsònɡmùchànɡ wǎnɡtuìxī检查预习斡旋:
静穆:
思慕:
怅惘:
褪色:
熙熙然:
暖融融:
马前卒:
人情世故:理解词义调解周旋。安静而严肃。怀念;追慕。因失意而事重重心。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温和欢乐的样子。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朗读课文,把握节奏
虽不像/扑灯蛾,(连)爱光明/而至焚身,(停,转折)小孩子/喜欢火,(连)喜欢/亮光,(连)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连)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停)岁梢/寒夜,(连)玩火/玩灯,(连)除夕/燃滴滴金,(连)放焰火,(连)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停)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连)要说/ “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停)但偷偷/还要神龛里/点起烛来。1.听读录音。2.注意停连。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件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整体感知,把握内容2.文章写了有关灯笼的哪些事?第一部分:(1—2)小时候喜欢灯笼的原因。
第二部分:(3—12)有关灯笼的回忆和联想。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欣赏第二段情境课文,看看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本段回忆自己小时候跟灯笼有关的事,用了排比句,密集地罗列了很多短句,意在说明灯笼与自己经历情感联系之深。挑灯笼接祖父挑灯笼上下灯学村口高挂红灯元宵看龙灯伴小灯眠族姊远嫁纱灯描红联想爱国名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整体感知,把握内容对宫灯的想象灯笼 速读3至12段,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有关灯笼的回忆或联想。挑着灯笼,
迎回祖父,
长幼情笃;再读课文,体会感情接过纱灯,
上下灯学,
母子情深。挂在村口,
美好祈愿,
乡风淳朴。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
  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是对青春的记忆。
  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祖孙情笃母子深情挑灯笼接祖父挑灯笼上下灯学村口高挂红灯元宵看龙灯伴小灯眠族姊远嫁纱灯描红联想爱国名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村民淳朴、善良青春记忆喜爱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对宫灯的想象家族兴衰历史兴替灯笼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围绕“灯笼”叙事的方法,以“过年的那些事”为题,写几件有关联的事,200--300字左右。板书设计灯 笼小孩子爱火天性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感悟历史沧桑纱灯上描红,承载传统文化联想爱国名将,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燎原的火把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