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 (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 (2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0 18:4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背景:
(1)国际:①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②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对外关系
(2)国内: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在成立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苏联第一个宣布成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还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提出
4、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周恩来总理会见尼赫鲁
周恩来总理与吴努
发展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影响
2014年6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覃刚宣布,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商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活动于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日内瓦会议
1954年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的周恩来总理
相关链接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会议 会址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2、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2)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同:共同的历史遭遇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现实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
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相关链接
1955年周恩来率团出席万隆会议
亚非人民为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而团结合作、共同斗争的崇高思想和愿望,被称之为“万隆精神”。
本次会议还形成了“万隆精神”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
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955年出席
万隆会议
1954年访问
缅甸
1954年访问
印度
1954年4月参加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总结
求同存异
课堂小结
外交政策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世界
与苏联等国建交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
1953年,周恩来
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1955年,万隆会议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改革开放政策 B、“一国两制”政策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外交政策 B.外交孤立政策
C.扶蒋反共政策 D.积极扶助政策
随堂训练
C
B
3、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4、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
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
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
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A
5、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印度 B、缅甸
C、苏联 D、美国
6、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方针
C
A
7、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
建立了外交关系
D.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基本原则
C
8、65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
9、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他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重要意义是( )
A.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
C.为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D.为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C
10、2015年4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出席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大会。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D.帝国主义对万隆会议进行了破坏
11、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A
B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 2014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38周年纪念日。许多淮安市民自发赶到周恩来纪念馆,或献上鲜花,或默默伫立,或深情鞠躬。馆内周恩来汉白玉坐像前,摆满了敬献的鲜花,不少花篮上书“缅怀敬爱的周总理”。周恩来纪念馆全体工作人员来到周恩来汉白玉坐像前,手持白菊花,一 一敬上,以表达对周总理无限的怀念之情。
问题:
(1)材料一中所说“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重要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人们缅怀周恩来总理是由于他身上有哪些人格魅力?
9、参考答案 :
(1)中国:周恩来, 印度:尼赫鲁。
(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多越来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周恩来是人民伟大的总理,有出色的外交能力和政治风度。